皮书专业化二十年——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2017)会议综述

来源:本网 作者:皮书研究院

0000

  2017年8月4~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2017)”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佘志远,青海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张黄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主持。

皮书年会隆重开幕  各界共忆皮书专业化二十年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以“多出高质量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担负起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光荣使命。二十年来,皮书不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应用性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宽广的智库成果出版与传播平台。对于皮书的长远发展规划,王伟光院长提出了五点意见,第一,要聚焦使命任务,在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二,要强化品牌意识,在皮书质量提升和学术规范方面取得更大进步;第三,要抓好海外推广,在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方面做出更大贡献;第四,要打造良好平台,在助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方面体现更大价值;第五,要创新管理机制,为皮书工作和皮书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皮书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青海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以“四个转变”新思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努力奋斗。青海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列为“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出台政策措施,颁布地方法规,加大支持保障。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新青海建设重要的软实力,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彰显。他认为,皮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和知名品牌,经过二十年的专业化打造,已成为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的重要平台。青海蓝皮书的研创伴随国家皮书蓬勃发展的大势,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不仅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了解青海、认识青海、研究青海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帮助青海省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及智库研创的能力和水平,携手并进,共同为谱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彩篇章而担当奉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讲话中指出,二十年来,皮书系列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界、学术界的知名品牌,为我国的学术出版和精品出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出版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有力服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促进了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了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皮书出版工作要着力提升出版质量,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推动皮书出版走出去,加强皮书品牌建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他指出,“皮书”从一般图书到系列图书和品牌图书,最终成为智库研究和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的知识服务和成果推广平台,这二十年所走过的历程值得回顾。皮书从最初的一两个品种发展到现在每年出版近400个品种,从一个出版社的学术产品名称到媒体热词再到智库成果研创及传播平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皮书也迎来了长足的发展,总品种数较过去10余年翻了一番,达到600余种。“皮书”已经成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抓手,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快速、便捷地了解真实中国的最佳窗口。他认为,皮书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也离不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离不开皮书研创者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二十年再出发,每一位皮书人应致力于对皮书进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树立中国的学术出版标准;不断提升皮书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搭建起中国智库产品和智库建设的交流服务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发布各类皮书指数,并使之成为中国指数,让中国智库的声音响彻世界舞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在致辞中指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方向,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青海改革发展实践,在学科、队伍等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省委、省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新型智库上迈出了新的步伐。《青海蓝皮书》《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的研创以及与西北五省区联合编撰的《西北蓝皮书》成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重要的品牌智库成果,也是青海社会科学领域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和宣传推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本次皮书年会规模大、规格高,是一次切磋观点、交流思想、提升水平的学术盛会,对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来说,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取经、深化认识、增进合作的大好良机。最后,陈玮院长表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将举全院之力,为与会领导、专家学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力争把这次会议办成领导放心、代表满意、成果丰硕的年度盛会。

公布授权使用创新工程标识皮书  共促皮书质量提升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宣布了201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的皮书名单和2018年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院外皮书名单。《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7)No.7》《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等41 种 2017 年版皮书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资助,《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8)》等60 种院外皮书 2018 年获准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开始对院内皮书进行资助、对院外皮书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建立了皮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对不断增强皮书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八届“优秀皮书奖”颁发  评价评奖广受关注

  李培林副院长同时宣布了第八届“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的获奖名单。《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等42种皮书获得“优秀皮书奖”,《2015~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北京居家养老发展报告(2016)〉总报告》《“互联网+”:中国新媒体发展新契机》等40篇报告获得“优秀皮书报告奖”。

  皮书的评奖工作自2009年第十次全国皮书年会开始,已连续开展八届。评奖工作的开展是对皮书内容质量的充分检验,也是提升皮书智库成果价值的重要举措。皮书的评价与评奖对皮书品牌的规范化管理、推动皮书研创和皮书课题组发挥智库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致敬活动典礼举行  皮书年会再创高潮

  皮书系列发展到今天,不仅倾注了出版社全体员工的心力,800多家智库机构(皮书研创单位)、2000多位皮书主编(作者)更是付出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和坚持。今年的皮书年会,主办方向这些默默坚守的二十位皮书人代表致敬。这二十人中,有的是对皮书整体品牌的发展给予了持续地关怀、指导与支持的出版界、学术界的重要学者和领导;有的是连续承担重要皮书主编(或撰稿)十年以上,并在某一种或多种皮书品牌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学者;有的是实际担任皮书的策划人或课题组负责人多年,为一种或多种皮书的统筹、发展长期贡献智慧的学者;有的是某一科研机构负责人,在皮书科研体制创新、皮书拓展、皮书品牌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领导;有的是在皮书的传播、深度报道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是他们谱写了皮书的历史!

  首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宣布了“皮书专业化二十年”致敬名单。皮书专业化二十年致敬二十人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建中,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编审沈雁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爱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王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祝尔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钢。特别致敬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致敬媒体为中国网。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等领导为致敬人物和媒体颁发了荣誉证书。

学术报告精彩专业  内容紧贴学术前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长期担任《社会蓝皮书》主编,结合《社会蓝皮书》编撰及其总报告创作经历,李培林副院长作了题为“社会形势分析要注重研究阶段性特征”的主题学术报告,对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变化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转折即新成长阶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他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变化包括:发展结构的变化,发展动力的变化,发展成本的变化,增长、发展和改革(结构变化)关系的变化。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转折在五个方面表现是非常突出的。第一,城镇化的转折;第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第三,职业结构变动的转折;第四,老龄化的转折;第五,收入分配格局的转折。李培林副院长结合实践对五个方面的社会转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他表示,在中国做社会形势研究,不仅要关注年度社会变化,还要关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对社会长远的发展有比较准确的预测。

主题发言精彩纷呈  积极互动畅谈皮书研创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与时俱进,在出版融合发展中提升皮书出版水平”为题做了精彩发言。他指出,皮书在二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皮书的性质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皮书的功能有了比较好的定位,皮书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皮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他强调,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深刻地改变着学术出版和研究工作,主要表现为:知识与信息生产、传播的版图改变,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增长,出版物载体形式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播速度加快、获取方式的便捷化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提升了出版业的影响力,也给出版业提出了全新要求。邬副理事长认为,要在融合发展中努力提升皮书出版水平,抓好融合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第一,用信息技术改造、整合原有出版流程,努力提升出版管理水平和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能力;第二,将出版融入到服务对象的工作之中。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从宏观的视角就“皮书研创的中国定位”与大家做了交流。他指出,皮书要有中国担当,要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向国内外发出中国学界的声音、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预测、向社会提供正能量。皮书研创要扮演好智库成果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基本角色、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主动引导社会发展预期、努力打造中国学术界皮书的国家品牌和国际品牌。最后,张院长对皮书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建议:第一,努力打造中国学术界皮书品牌;第二,进一步提高中国皮书研创水平;第三,皮书研创规范要进一步提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从“如何努力打造高质量精品皮书”的视角进行了主题发言,讲述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以“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整合全省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力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研创团队,通过“青海蓝皮书”的研创,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和智力支持。在研创中,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逐步形成了“广泛参与、联合攻关、好中取优、优中取精”的运行机制,坚持规范先行、科学管理,坚持正确导向、守正出新,坚持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坚持阐发灼见、注重原创。未来,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力争在以下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是更加注重《青海蓝皮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二是更加注重“青海蓝皮书”的特色化与原创性,突出皮书的地域特色和原创性;三是更加注重《青海蓝皮书》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实现皮书新闻发布的制度化、常态化的基础上,力促成果推介专业化,与媒体深度融合。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研究报告类图书的规范和影响力”为题进行了发言。首先,他对研究报告的初版数量、全球智库的数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数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人员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其次,他认为,随着研究报告类图书出版数量的增多,我们需要设立标杆,形成共识性的一般规范。同时,构建业内共识的规范也能为研究报告类图书的繁荣明确标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术创新。研究报告的最终指向必然是公共政策,它所形成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研究报告类图书的影响力构成包括高质量的内容、高价值的数据、高影响力学者的参与、深度的业界合作、高频的研读互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爱丽从皮书研创专业化的视角,以“黑龙江皮书20年:走向专业化的‘六个路径’为题,讲述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皮书研创专业化的六点探索。第一,专业化的选题结构设置。包括:专业性的学理结构设置、独立性的学术理论设置、连续性的追踪研究设置、持续性的研究主题设置。第二,专业化的一手数据调查。包括:每年千份省情民意追踪调查、定期开展综合社会指标评估、设置新的抽样调查模块、吸纳院内重点优秀调研成果。第三,专业化的研创团队支撑。培育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研创队伍,实施部分成员的准入退出优选机制。第四,专业化的编辑审核机制。包括:杂志社专业编辑审核,分主编内容逻辑审核,文字表述、数据图表审核,主编终审。第五,专业化的整合营销传播。包括:采取媒体传播的“新闻预热”方式、实施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专业策划、撰写系列新闻通稿进行重点推介等。第六,专业化的融合研创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以《上海经济发展报告》为例,就“地方经济类皮书如何服务地方智库建设”进行了阐述。沈所长认为,皮书研究与智库建设的关系密不可分,蓝皮书是智库提供决策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皮书这一载体,地方智库可以积极发挥本机构的决策咨询作用,为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地方经济类皮书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智库建设?沈所长结合《上海经济发展报告》的研创经验,谈了五点看法。第一,立意要高远,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前景;第二,选题要准确,符合年度地方经济运行特点;第三,质量是关键,体现智库机构的决策咨询功能;第四,团队是保证,凸显智库机构的生命力;第五,品牌是核心,成为智库建设的名片。

  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强以《广州蓝皮书》为例,围绕“地方皮书研创的专业化与品牌化”做了主题发言。他认为,地方性、原创性是地方类皮书专业化的前提,皮书质量是地方类皮书专业化的品牌保障,专业化运作是发挥地方类皮书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广州蓝皮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稿件来源、传播方式来进行实际的运作。在组织架构上,与政府部门合作搭建桥梁;在队伍组建上,采取核心协同平台的建设策略;在稿件来源上,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稿源的充足和质量;在传播方式上,通过不同路径,保证皮书实现多种效应。通过以上的实践做法,《广州蓝皮书》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政府的认可、学科的支撑和品牌化的效果。最后,张副书记认为皮书是一项事业,要推动建立皮书研创成果,建立与基础研创成果之间的互融互通的评价机制,探索和建立皮书研创专业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认为,皮书在学科与智库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学科建设方面,第一,皮书可以作为学科特色的实力展现;第二,皮书作为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在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制度效应。在智库建设方面,第一,皮书作为发挥智库功能的学术名片,为介绍中国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宣传中国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第二,一部皮书既展示一个学科的发展与积淀,又促进一个学科的提升与成熟,并为其拓展研究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第三,对皮书的撰写过程也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过程;第四,皮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与学科自身的拓展完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第五,皮书以其特殊的体例是今天的现在,是明天的历史,它在相当程度上会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着一个国家某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或沿革。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务助理闫冬梅就《遥感监测绿皮书》的策划、研创与专业化之路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她指出,《遥感监测绿皮书》在皮书系列中是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类的皮书。同时,也是中国遥感界首次将成果以绿皮书的形式进行发布,并且在中国遥感历史上也是第一次。《遥感监测绿皮书》是相关研究团队几代科学家多年的成果的积累,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行业应用部门多项科技计划和项目的大力支持,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未来,《遥感监测绿皮书》在选题和撰写的过程中,将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合作的紧迫需要,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从皮书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视角,以“医院蓝皮书助力医改,第三方评价树立标杆”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庄主任对《医院蓝皮书》的研创背景、研创团队、研究对象、合作的政府、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他认为,纵观现代医院管理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科学、实用的医院评价体系,强调医院的功能定位,以适应需求、质量安全、长效管理为宗旨。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进行指标设计、数据调研分析,并以蓝皮书的形式,记录下了中国医改过程中前行的足迹,为助力医改提供了大量基础性的资料,也为第三方评价树立了标杆。

  主题发言环节,除了皮书课题组的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热烈讨论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2016年版皮书的评价情况、皮书数据库的影响力情况以及皮书数据库投约稿系统进行了发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发布了2016年版皮书评价结果,并公布了排名前100位的皮书名单。首先,他对目前皮书的出版以及退出情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2016年版皮书的评价评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蔡副总编辑从皮书评价的视角交流了提高皮书内容质量和影响力的方法和路径:全书的框架设计要合理,篇章结构要规范;应符合学术规范;既要有年度热点问题,也要有长远性、战略性的主题;主编要统稿;创作团队应以课题组为核心,但团队中应吸纳本领域的权威学者;数据注重时效性;主编和课题组要重视成果推广工作。他强调,扩大皮书社会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发布会和新媒体的作用,并要关注在皮书数据库中的下载情况。

  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发布了皮书数据库的资源量及影响力统计结果。截至2017年6月30日,皮书数据库内图书资源7187本,同比增长33.31%;报告资源138498篇,同比增长26.71%;合计字数 31.7亿字,同比增长30.99%;图表资源515312个,同比增长58.81%;从研究力量开看,皮书及皮书数据库内资源供稿的研究机构合计794家,涉及研创作者3.7万余人;从皮书数据库的使用机构来看,机构使用用户1101户,其中海外机构130家,占20%;皮书个人用户79554位。截止到2017年7月,已出版过的皮书品牌共计628种(含已淘汰品种),其中,连续发布20年以上的,只有三种;连续发布10~19年的,53种;连续发布5~9年的,136种;大部分皮书发布均未满5年,共436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杨东来为大家演示皮书数据库投约稿平台系统。投约稿平台的建设对皮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智库报告传播出版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打通从投稿到出版、传播的全流程,通过在线实时管理稿件,形成可供各主编单位和课题组动态选稿、组稿、推荐的稿件库,为各主编单位、课题组及作者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实现高效的沟通和反馈。在展示投约稿平台的各模块功能后,他也对下一步系统的升级计划进行了说明。

思想交融、智慧激荡  共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与创新之处是设置了九个分论坛,不同的分论坛围绕论坛不同的主旨进行讨论交流。皮书研创与国家级智库建设论坛以“国家级智库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皮书研创与决策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进行了主旨发言,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等8位专家参与了论坛研讨。

  皮书研创与地方智库建设论坛以“地方智库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进行了主旨发言,扬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院长徐向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对策研究室主任李志萌等5位专家参与了论坛研讨。

  皮书研创与高校智库建设论坛以“皮书研创与高校智库平台建设”为主题,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禹东、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谢耘耕等4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皮书研创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论坛以“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传媒类皮书研创创新”“皮书研创与文化传媒类智库平台建设”“智库成果专业化发展与未来展望”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等7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皮书研创与国别区域和全球治理研究论坛以“国别区域研究与学科/智库建设”“全球治理研究与学科/智库建设”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党委副书记郭红,澳门科技大学社会文化所所长林廣志等9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皮书研创与行业(企业)智库建设论坛以“皮书研创与行业(企业)智库建设”“皮书研创与行业资源整合利用”“皮书评价体系与行业话语权、行业发展规范”为主题,中国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杜红岩、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王力等4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大区域融合发展研究论坛以“多单位联合研创皮书的合作机制与质量保障”“大区域融合发展与跨省域皮书研创的咨政作用体现”“区域类皮书与省市类皮书研创中的数据共享与联动效应”为主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等8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智库建设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论坛就在智库建设过程中,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以及专业出版社如何理解、有何行动、各方如何联动形成合力进行了研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等5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国智库成果国际传播论坛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布局与进展”“外文版智库报告的海外传播分析”“学术图书如何‘走出去’:资金申请、选题策划以及出版”“麦克米伦(Macmillan)眼中的中国内容”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等8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分论坛中,与会代表就会议主题以及本论坛的主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度讨论。通过不同视角的观点碰撞,为之后皮书的研创以及研究工作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着眼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郭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等73位皮书主编和专家分别在分论坛参与了讨论。

皮书年会圆满落幕  开启皮书专业化出版新纪元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主持。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进行了发言。他表示,今年的皮书年会规格之高、与会专家人数之多、在业界影响之大,均创历届年会之最。陈院长就会议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开幕式各位领导的讲话,为今后皮书的研创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好的思路以及发展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跟时代,努力建设新型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本次年会以“皮书专业化二十年”为主题,围绕皮书智库成果的专业性等议题进行深度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深度的思想交流以及达成高度的共识,必将推动皮书的专业化迈向新的台阶;第三,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在青海省举办,对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是鼓励和促进,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吸收和借鉴本次年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努力将《青海蓝皮书》的研创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代表第十九次全国皮书年会承办方发言。他表示,明年的会议将在山东省举办,山东社会科学院有幸成为第十九次全国皮书年会的承办单位,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信任与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张院长指出,山东社会科学院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指导和兄弟单位的热情帮助下,认真学习借鉴历届皮书年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举全院之力,精心筹备周密安排,力争把明年的年会办好办出水平。“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好客山东欢迎您!”张院长热诚地邀请皮书人于2018年光临山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做了大会总结发言。谢社长表示,如果在历史的长河中记录当代的历史,“皮书”这种出版形态在研究中国智库建设史、当代出版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史中是不可绕开的词汇,而我们每个皮书人对皮书所做的一些事,都在书写这个历史。谢社长用“三高”来概况本次年会的特点。第一,高规格,本次年会的规格在皮书年会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高质量,从主题的设置到学术报告和主题报告专家的选择,再到分论坛的讨论,大家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第三,高影响力,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青海电视台等重要媒体都在报道会议盛况,这种影响力还会持续。

  “皮书专业化二十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谢社长用了一个词来总结:“坚持”。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间,“皮书”品牌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青壮年,皮书能否做下去,贵在坚持。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出版社要严守出版规范,从皮书的准入论证到新实施的皮书书稿预审预处理,对皮书要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性审核,树立中国的学术出版标准。对于研创团队,严把稿件质量关,不仅要克服皮书研创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挑战,更要在维护和提升品牌上经得起诱惑。

  最后,谢社长对下一步的皮书研创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 讲话,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二,坚持“五化”。即,专业化,皮书的研创要有专业立场、专业视角、专业方法,在内容选择上形成专题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要科学,研创团队的建设要专业;规范化,严守皮书的写作规范,包括数据来源、参考文献、摘要和关键词的书写等;数字化,皮书的研究内容,应该基于大数据、专业数据和独立采集的数据,皮书研创要搭建起专业化数据库平台;国际化,不仅限于将皮书转化为英文出版,还要努力进入到国际学术主流话语体系,并实现多语种出版,同时加大全球范围约稿,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智库成果中文首发载体;平台化,皮书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最专业的平台,每一位皮书主编、主创团队(课题组)都应该把每一本皮书做为一个平台来打造。

  二十年再出发,皮书的下一个二十年应该大放异彩。谢社长对出版社皮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六点规划。第一,皮书事业要继续传承,要做好未来二十年包括产品、人才、数量等方面的规划;第二,加快推进融合发展,精心打造皮书研创发展平台;第三,逐步推进皮书分类管理,包括综合评价、指标设置、书的推介宣传等方面;第四,全面推进皮书写作规范化管理,在改进、完善《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的基础上开发皮书写作、检测模板;第五,继续推动皮书的国际传播;第六,加快皮书评价的升级,以更加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客观评价。

  本次年会围绕“皮书专业化二十年”开展了热烈的学术研讨,既有精彩的学术报告和主题发言,也有活跃的分论坛讨论交流,主题鲜明,议程设置紧凑有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出版人》、《北京青年报》、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网、青海卫视、《青海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吴白乙,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海荣,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胜文,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宇,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强、副校长张其学等来自全国近300个单位500余人出席了本届皮书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