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V”字形道路

关键词: 文学  
摘要:网络文学当属中国当代文学或称新世纪文学的范畴。与20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相比,它所形成、发展的社会背景要复杂得多。在整体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又是不能割断的,这恰好说明中国当代文学30年为什么会走过一条“V”字形的道路。

详细释义

网络文学当属中国当代文学或称新世纪文学的范畴。与20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相比,它所形成、发展的社会背景要复杂得多。在整体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又是不能割断的,这恰好说明中国当代文学30年为什么会走过一条“V”字形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在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推动之下,文学作为思想解放的号角,成为了国家话语方式,因此呈现出空前繁荣。而繁荣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学的民间化,每座城市,甚至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作家和诗人,每个人的桌上都会摆放一本文学著作。然而,发展经济毕竟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的必由之路,90年代的商业大潮旋即覆盖了文学浪头,下海经商替代了文学写作和阅读。在寂寞中,文学跌入低谷,曾经“洛阳纸贵”的文学图书也必须视商业利益马首是瞻。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日趋宽广,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遇到了更深层次的焦虑,首先是思想性的问题,社会处在变革时期,价值体系正在重建,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了挑战。其次是现代性的问题,如何阐释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多样并存的社会,给文学表达增添了巨大难度;最后,还有艺术表现形式创新、代际交流障碍等问题,迫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出现是国家话语方式面临创新的必然选择,其价值重组所认同的实践意义远远大于文本价值,并由此为中国文学在未来拓展新的领域,创造全新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局面。在这个意义上,“V”字形的出现既是中国文学的自我选择,也是必然之路。

 

但必须强调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之所以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依靠的是意识形态的作用,而今天的网络文学则不同,它凭借的是文化的大众性和民间性,并且在传播手段上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

 

中国经济保持30年持续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上一定会有回响。文学不能叫增长,姑且称之为扩容,而文学扩容的实质是精神扩容。对于已经踏入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只有在写作与阅读相互需求,即民间性和消费市场同时完备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扩容,并进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能量,以建构新的国家话语方式。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网络文学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艰难发展之路,当初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论坛、社区,现在有数万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站;当初只能勉强糊口,现在年收入过百万的作者达到了三位数;当初默默无闻,甚至被指斥为垃圾,现在有大量作品出版并被搬上影视屏幕,深受大众喜爱。由此可见,中国文学所经历的由上升到衰弱,再由衰弱到上升的“V”字形道路,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力量的强大。换句话说,文学只有来自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流动在民间,存续在民间,才有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实现精英化,成为国家话语方式。往远处看,经过扩容后的中国文学才具备了与世界文学形成多方位对接的可能。网络文学的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

 

 

——《中国文情报告(2012 ~ 2013)》P157-15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相关报告

上一词条:体育传媒 下一词条:环境公益诉讼
分享到: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本网编辑   
浏览次数:141次
更新时间: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