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来源:北京蓝皮书  作者:北京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6-05-2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李建盛研究员主编的《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以2015年度的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文化交流传播等四大专题,分析2015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相关对策和建议。

  总体上,2015年,北京市围绕明确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坚持和强化城市核心职能积极开展首都文化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在新的首都城市发展战略背景下,让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用文化推动城市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一、 现状与问题

  本报告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指数;中国社科院2015年发布中国文化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城市文化形象竞争力排行榜,对北京年度文化发展进行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2015年,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首位,但城市文化竞争力和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

  1.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首位,但城市文化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文化、文化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和城市科技创新力度具有独特的优势,2015年各项指数基本位于全国首位,但也有些指数稍弱于上海,例如,北京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3,仅次于上海和香港,与上年相比,北京保持上年的位次,但与上海相比,上海有所上升,由上年的第2上升为第1,香港位居第2。这表明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北京和上海是国内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文化实力相互竞争的城市。北京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文化竞争力。

  2.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15年发布的《GN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不仅位居全国首位,而且唯一进入前10位的一线城市,这表明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重要成效。2015年,在国内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满意度指数排名中,北京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进入前10名的城市,但相关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但面临上海申城市的强力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北京的优势,在全国文化产业指数排名中,北京虽位居前列,但2015年,与上海相比却有一定差距,上海的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第4位、2014年的第5位跃升到第1位,而北京则由2013、2014年的第1位变成了第二位,这说明面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需要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北京和上海是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化城市建设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也是在当前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建设中最具有发展比较性和经验借鉴性的城市,北京面临着上海等城市的强力竞争。

  二、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城市核心职能,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在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强化全国文化中心职能,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在“十三五”期间,更加强化城市规划与文化规划的衔接,新城新区建设与与城市文脉要延续的协调,城市文化内容规划与空间的规划的结合,文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融合。

  2.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协同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发挥“五个效应”:需要大力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凝聚区域文化资本,形成区域文化发展的合力。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京津冀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集聚—辐射”效应,在发挥首都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积聚作用的同时,战略性地考虑区域文化发展的辐射作用;加强总体战略规划设计,实现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总体—协调”效应,通过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的战略性设计和整体性运用,实现区域和城市间文化协同发展效应;建立区域文化发展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京津冀文化“联动—发展”效应,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合作发展的重要保障;转变区域文化发展方式,实现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融合—提升”效应,以文化合作发展推动其他领域融合提升发展,提升协同合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共享—互赢”效应,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文化资源整合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京津冀文化发展的共享共赢;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力—推动”效应,创造资源整合平台,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凝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合力推动作用。

  3.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升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宝贵遗产,也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承载,在不断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发展中,在城市发展中延续城市文脉,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城市改造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相协调,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延续相统筹,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体系,提高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水平,真正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响辉映的、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文化名城。

  4.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网络公共文化建设

  不断强化具有首都特色、北京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结构化、多元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多结构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转变公共文化的供给方式和服务方式,发展精细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首都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形成“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5.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提升首都文化产业竞争力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一直领跑全国发展,但要始终保持全国首位,仍需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创新、创意生态,不断提升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加强创业服务,发展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服务机构的深层融合;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推进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金融、旅游、农业、体育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与需求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