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拥有坚实的历史基础 但在共建过程中也将面临内外因素的不断挑战
——201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指出
来源: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4-09-26

  2014年9月26日上午,由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与会专家分析和展望了2013~201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推动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正式发布了201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4)》。

  蓝皮书指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上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中国和东南亚近代以来都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都经历过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建国历程,在20世纪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都是在二战后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中国与东南亚在经贸交往上源远流长并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也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双方互通有无,商贸交往从未中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都更加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并且围绕发展经济对各自的内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且双方具有不同程度的“亚洲价值观”。中国文化通过官方往来、经商贸易、宗教传播及迁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等多种形式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上都有体现。在价值观念上,双方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亚洲价值观”的特征。

  在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间面临来自内外因素的不断挑战。从内部因素看,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老问题包括南海主权争端、华人华侨问题以及“中国威胁论”等。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中国与东南亚未来关系发展的因素包括东盟的大国平衡外交,美国、日本和印度与中国竞争对东盟的影响,等等。域外大国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已经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继续深化的不确定性因素。

  (参见《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