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居民法治重视程度提升到历史新高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4~2015)》指出
来源: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5-08-24

  2015年8月22日,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4~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对于哪种价值具有优先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居民认为当前对我们国家、社会及公民而言,12项核心价值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法治(15.0%)、富强(14.2%)、公正(11.6%)、爱国(10.4%)、民主(9.2%)、平等(9.1%)、诚信(9.0%)、文明(6.4%)、和谐(5.3%)、敬业(3.4%)、自由(3.3%)、友善(3.1%)。

  数据显示,居民法治意识总体平均得分为3.90。九成居民表示,尽管有人通过干违法的事获益,但自己还是会依法行事以求心安理得。如果遭遇侵权,78.9%的居民将依法维权。如果买到劣质商品,65.3%的居民表示一定会选择退货或进行投诉。如果亲友犯罪,六成居民表示法大于情,不能予以包庇;15.0%的居民在亲情与法的权衡中会选择亲情,不去告发。

  女性的法治意识(3.92)特别是守法意识显著高于男性(3.87)。女性“只有合法行事,我才会心安理得”得分高;而男性在“有人通过干违法的事获益,我也要伺机钻钻法律的空子”以及“出于亲情,亲友犯罪,我不告发”两项上得分高。

  与1970年以后出生的居民相比,1959年前出生的居民遵法守法的意识(4.01)更强,“只有合法行事,我才会心安理得”。60后的守法意识也显著高于80后。在“情与法”的抉择上,年长者比年轻人更看重法。80后的法治观念(3.79)较为淡漠,持“法治是司法机关的事,与我干系不大”观点的比例比70后高8.5个百分点。

  (参见《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4~2015)》p7、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