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9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区域经济活动主要依靠矿产、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此时普遍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目标相悖,对区域经济发展往往起着阻碍作用,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渐扩大。自19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产生了根本性变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而且其自身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据专家对美国圣地亚哥环保工作评价结果,1美元环保投入能带来3美元的经济收益,这为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为了建成与上海全球城市地位相称的滨江新城区,宝山区开展了基于环境保护的“三规合一”专题研究,以期实现综合规划、协调行动的目标,以环境保护驱动区域转型发展。
首先,宝山的城市化与城区环境绿化建设,为环保驱动区域发展打下基础。伴随上海大都市的郊区化发展,宝山功能定位从城市近郊逐步转变为中心城区拓展区(2011年上海市“十二五”规划)、都市功能优化区(2013年“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内轨道交通、高架快速干道等交通设施通达,越江隧道等工程将相继开工建设;拥有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上海智力产业园等新兴产业载体,以宝钢为代表的重工业基地正在进行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结构调整,对落后产能进行剥离,将钢铁生产转变为钢铁贸易、钢铁研发和钢铁会展等;在“十一五”期间搭建了“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201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6%,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
其次,宝山从规划入手,开展环保驱动区域发展的实践。原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都是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划隶属同一层级、互相制约。作为基于环保的“三规合一”,环境保护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应重新定位,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接,并综合引领各专项规划实施建设。例如,建立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和实施效果专家评议制度;以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提高地区产业准入的门槛和产业发展的能级;统一基础数据、用地分类和用地标准、规划期限等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发挥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目标,将环境保护这一制约因子转变为区域发展的驱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引导经济转向高端发展。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