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09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在“经济寒冬”中稳步前行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皮书评价与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9-08-26

2009年《区域蓝皮书》指出:

 

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在“经济寒冬”中稳步前行

 

《区域蓝皮书》指出,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预计2009年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但是在各地区积极因地制宜抵御“经济寒冬”的不同对策下,预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回暖时间表会有明显差异。在国家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四万亿元资金的撬动作用已开始显现,钢铁和煤炭行业已经在2009年的初春时节感受到丝丝暖意。

蓝皮书指出,总体来看,2007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一是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整体比较来看,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延续着2006年经济增长高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区域经济增速差距继续减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综合指数看,差距有所缩窄,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三大需求指数变化较为明显,经济效益指数差异变化不大。二是区域内部各地区的指数分析显示,长三角等东部沿海最发达地区与最不发达的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比较,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变化不大,保持稳定状态。

蓝皮书还预测,在全球经济风暴中,2009年我国经济大船将继续稳定前行。其全局性支撑力,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2007年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照规定,国家统计局对2007GDP数据进行了最终核实。2009114公布的数字:2007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比初步核实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按调整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肯定,2008年我国经济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冲击的基本实力。

第二,我国金融系统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初,银监会发布消息,2008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下降超过7000亿元。同时,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首次由短缺转为盈余。此外,2008年,银行业案件总数下降近30%。按资产的平均发案率已接近国际较好水准。可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在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之时,从以上指标来看,银行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较好银行水平。目前正努力吸取本次金融危机提供的经验教训,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努力。

第三,2009113,海关亮出2008年统计数据: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实现贸易顺差为389.8亿美元。另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其中,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同比少增44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环境中,虽然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我国的出口出现7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但据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08年底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鼓励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一般贸易出口价格涨幅也趋于稳定。可以预期,随着国内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企业去库存化因素将逐渐淡化,2009年进口增速将有所回升;在出口增速仍将因外需恶化而继续下滑的情况下,高位运行的外贸顺差将有望下降。

第四,面对历史罕见的全球经济风暴,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之势,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气魄,迅速重拳推出扩内需、保增长的10项举措。2008115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十项措施的匡算,进一步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2008年末和2009年初已经在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上开始显现效果。中国人民银行113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1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创11个月来新高,12月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止跌回升,货币供应和信贷双双回暖。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2009年市场的平稳运行。

第五,产业振兴规划及时出台。2009114,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出台了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是准备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第一棒。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核心,一是稳定国内外两个市场,特别是扩大内需,缓解当前中国钢铁、汽车业的困境。二是充分利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源价格走低的机遇,通过战略性资产重组,加快两大产业调整、升级。

最后,蓝皮书指出,在全局稳定,抗危机的力量步步走强的情况下,区域响应迅速,对应措施得力。虽然东中西部区域各有特点,但是以下五点从根本上概括了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区域都充分认识到,这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以保增长、渡难关、促转型、上水平的根本保证。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发展突破力。三是抓重大项目建设,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聚的产业链,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四是在对外招商引资遇到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将眼光瞄向国内,实现国内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五是把改善国计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就业难题,通过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来应对挑战渡难关,同时推进区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参见《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月出版,P404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