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1年《湖南蓝皮书》:湖南正着力打造“两型社会”的闪亮新名片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28
2011年6月出版的《湖南蓝皮书》丛书之《2011年湖南“两型社会”发展报告》指出,自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省以“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目标,取得明显成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8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讲话中指出,要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这“四个湖南”。这“四个湖南”,正是湖南转方式、建“两型”叫得响的名片。
绿色湖南,是第一张“两型名片”,具有最生动的吸引力。无论是转方式,还是建“两型”,绿色发展都是应有之义、核心要求。我们要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让这张“绿色湖南”的名片,成为湖南最有特色的标志、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最有竞争力的资源。
创新型湖南,是第二张“两型名片”,代表了湖南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转方式、建“两型”,是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必须靠深化改革来推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数字湖南,是第三张“两型名片”,是最有潜力的发展基础。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来说,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抓手,是提升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法治湖南,是第四张“两型名片”,是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软实力。我们要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推进法治湖南建设,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转方式、建“两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自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湖南已高标准完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初步建立起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力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加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通过长期治理特别是三年的“两型社会”建设,湖南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极其难得地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并开始有所好转。城市群绿心初步形成。完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编制,对525平方公里生态区域实行保护利用,其中120平方公里原生态实行禁止开发,强力推进6大湿地、20个森林公园建设,构筑生态隔离、绿色屏障,打造了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城市群“绿心”。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湖南共组织实施785个重点节能项目,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以上。
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三年来,湖南以湘江重金属治理为突破口,推进“一带、四区、五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卓有成效。全省纳入治理的1377家企业中,关停564家,限期治理到位59家,660家造纸企业减少到207家。此外,湘西“锰三角”、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等地区的污染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
二,全面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轨道交通方面,高铁建成通车,沪昆高铁(湖南段)进展顺利,长沙地铁施工进展顺利,城市群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城际铁路长株潭线也已开工,到2020年将建立起城市群30分钟、60分钟、90分钟通勤圈。
公路方面,以芙蓉大道、红易大道竣工通车为代表的“七纵七横”城际干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速路网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长株潭三市半小时经济圈以及“3+5”城市群“二环六射”高速网络骨架。
三,“两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成效突出。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湖南第二产业增加值达7313.6亿元,比2007年增长87.%;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3+5”城市群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长株潭成为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长沙经济开发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一批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速崛起。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6元,比2007年增加4272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622元,比2007年增加1718元,增长44.%。
五,示范区建设全面起步。规划布局了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和十八个片区,努力打造成为湖南改革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的展示区。通过三年努力,“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显现,三市GDP占全省42.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3+5”八市GDP占全省79.0%。试验区快速发展带动全省经济逆势而上,成功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跻身全国十强。
同时,该蓝皮书也指出,三年来,虽然“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的“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一方面,龙头作用有待加强,缺乏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三市中,长沙的各主要经济指标虽遥遥领先,但由于其总量偏小,不足以对其他城市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从各城市的内部看,作为城市发动机的核心城区总体实力还偏弱,难以向外有效扩张。
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聚度较低,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少。如湖南入围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仅有6家,比同处中部的河南省少10家,比湖北省少3家。而湖南所有入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和还比湖北东风汽车公司1家企业少658.62亿元。
在综合分析之后,蓝皮书指出,按照总体部署,2011~2015年,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将进入第二阶段,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将初步形成“两型”特色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应重点突出特色,力促各区域两型建设协调推进,同时,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两型”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最后,该蓝皮书指出,根据规划,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以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环“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面向全省纵深推进,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两型社会”建设有望打造成为湖南的闪亮名片。
(以上内容参见《湖南蓝皮书》丛书之《2011年湖南“两型社会”发展报告》,第13~2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