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须在在南海保持一定程度的威慑
——《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7)》“专题•热点”篇指出
来源:国际形势黄皮书  作者:占禄   发布时间:2016-12-26

  12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从短期来看,尽管仲裁案掀起的南海热已经降温,但围绕南海海域主权、海洋权利及海洋民族主义的辩论和争端仍将是主导本区域的议题。如不少分析所描述,在仲裁案结束后,大国博弈、区域紧张局势和区域冲突的风险将成为南海的“新常态”。但目前由于国际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模糊且缺乏强制执行性,南海各国在全方位冲突防止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尽快与南海沿岸国家和域外利益相关国家加强冲突防御规范的建立。比如,规范相关官员的发言,避免进一步刺激沿岸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被外媒抓住口实造成对中方战略意图的误判。此外,还包括加强对南海防卫一线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对南海渔民作业的规范等。

  从长期来看,打破仲裁案的困境需要从全局来看待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分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重要性随着中国对外战略的重点而变化。仲裁庭的裁决将全球的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后续应对上,这给了世界一个看待中国崛起的着眼点,也给了中国一个向外界诠释自己南海战略意图的机会。尽管在长期奉行韬光养晦外交战略后,有人认为中国需要适度地强硬,以维持自身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和威慑力。但这种强硬是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的,而不是在南海寻求排他性的霸权。一些强硬的表现也不是中国对外战略的目的,而是在短期内管控南海局势,防止周边国家挑衅,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因此,在南海保持一定程度的威慑并不会对周边安全和稳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采取强硬手段的目的并不是与东盟声索国甚至美国发生冲突,而是向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展示自身防御的基本权利、能力和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参见《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7)》P208~2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