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巴中市积极建设“智慧政务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17)》指出
来源:四川法治蓝皮书  作者:四川法治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7-03-23

  2017年3月20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在北京发布《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17)》。 2016年以来,巴中市探索“法治思维+信息技术+制度执行”模式,扎实抓好行政权力“信息清理、平台开发、制度建设”三项工作,建设市县(区)统一的“智慧政务平台”及监督系统,积极构建“四重监督”体系,推动行权部门依法行权、阳光运行、互相制约监督,让制度执行更具有刚性,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权力运行机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建设背景

  巴中市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南麓,辖三县两区,总人口400万。2016年5月,市政府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认真调研论证,最终基于三方面需求启动了“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工作。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中央和省多次对简政放权、规范审批行为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既是承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载体,更是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

  (二)推进巴中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当前,巴中全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其核心在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已成为其破题之举。

  (三)优化政务服务和解决群众办事难的有效途径。前期调研发现,当前行政权力事项在运行中存在:行权平台使用不充分、功能不完善;多系统多网络并存、行政资源共享能力弱;运行流程不优、环节拆分、中间环节过多、运行机制不畅、办件时间过长等问题。并成为制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群众办事难的症结所在。平台建设成为优化政务服务和解决群众办事难的有效途径。

二、 建设内容

  (一)建标准,规范行权运行流程。对省市公布、下放的10大类行政权力和因社会管理、服务而产生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编制发布了《巴中市市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清单》,完成市级36个行权部门222项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信息清理,取消无法定依据前置要件112个,取消、调整互为前置的要件205项,以后置代前置取消150个,减幅近60%,细化627类许可情形,要件材料“一单载明”。编制发布了《巴中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审查标准》,明确了集中受理窗口受理222项、627类情形的受理审查要点及标准。编制了《巴中市市级行政许可项目运行流程图清单》,包括权力事项内部、外部运行两个流程图,共307个。

  (二)建系统,构筑行权运行平台。市政府投资140万元独立研发“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软件系统,按照“10+1”的思路,在省内率先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10类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统一的平台运行。平台设立了行政数据存储(政务云)、事项配置管理、办件运行、公共服务事项、民生事项管理、综合管理、网络政务服务、移动互联网、数据对接等9大功能模块。平台通过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用共享,分阶段整合行权运行流程,实时全程监督管控。平台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到9月已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行政权力集中到一张网上运行,实现了市、县两级全面覆盖。

  (三)建机制,改进行权运行方式。制定印发了《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巴中市市级行政许可项目运行流程管理办法》、《巴中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次踏勘工作实施方案》、《巴中市“智慧政务监督系统”电子监督办法(试行)》,全面规范了平台建设、使用和管理。按照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受办分离机制,加快推动窗口设置与平台软件运行的协同配套,涉及集中受理的20个部门已退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区共设置社会事务、经济发展、工程建设等三大类14个集中受理窗口,设置集中接件受理岗位(人员)22个(人),统一受理市级所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

  (四)建体系,形成行权监督合力。主要包括预警、报警、监督管理、问责管理等功能模块,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运行。其监督功能的实现在于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规范权力事项15项基础信息,依托信息技术打造的“一平台、一系统”两个载体,将监督点位、监督规则嵌入固化的运行流程和环节,明确岗位责任,细化、量化权力运行要点及标准,制度执行更具刚性,延伸监督触角,“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让监督责任和主体充分发挥,从而降低腐败的风险。

三、 建设成效

  (一)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市本级36个行权部门5933项权力在线运行的事项和办件量均有大幅提升,运用智慧政务平台后,由于受理、审批、送达各环节都在平台内“封闭”运行,实现了申请人与审批人员的“物理隔绝”,群众办事不需“找关系”、不用“看脸色”,杜绝了权力寻租、“吃拿卡要”行为。

  (二)行政效能更加高效。通过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固化行政审批各环节提交的要件资料,变“人为操作”为“平台运行”,杜绝了以往部门窗口在受理业务时,随意要求增加资料、特别是隐含利益输送的资料要件的可能,减少了不必要的中介评估、证明环节。

  (三)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通过平台内置的信息共用共享手段,减少重复提交前置要件1505项,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信息实现了内部直接查询,杜绝了以前常见的各类证件逐窗递、开个证明跑断腿的现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