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政府文化财政投入方式取得较大创新,财政投入基金化运作的专业性不足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
来源:北京蓝皮书  作者:北京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7-06-26

  北京市在财政支持文化发展领域,有了新的创新。第一,创新基金支持方式。2016年北京市政府接连成立了两只新基金,即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和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这两支文化基金的成立,加上此前已有的北京文化发展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主导基金,北京市对文化财政投入采用更加注重效益和市场化运作的基金化管理的趋势已经明朗。第二,创新文化财政补贴方式。2016年,北京市对“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补贴资金额度持续上扬,是2015年的两倍以上。发放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1000万元,补贴大众文化消费,数十万人次使用电子券进行消费。本届消费季在3个月的时间中推出150余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政府对本次消费季的财政补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改变了以往补贴文化经营单位的做法,而是对市民的文化消费行为直接进行补贴,有效地撬动和促进了大众文化消费,营造了良好文化消费氛围,促进了北京文化消费的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2990元,同比增长了1.9%,北京综合消费指数排名全国榜首。

  虽然文化财政的支持方式有较大创新,但基金化运作的专业性仍然不足。目前,北京市虽然已经开始成立各种文化基金,将文化财政投入以基金的形式进行运作,体现出与以往直接拨款不同的一种管理思路,但这种基金化的财政投入改革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交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运作,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委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经营,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由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负责运作,这些运营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良莠不齐,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并且,这些基金虽然大多比较明确地表明要吸引社会捐赠,但它们对于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目前看来还十分有限,财政投入的直接投资色彩也依然较为浓厚。

  (参见《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p206-216,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