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企业主和农民获得感最高,党政干部和经理人员获得感最低
——《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
来源:社会建设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7-09-22

  2017年9月21日,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与保障。基于对北京市常住居民的调查发现,北京市常住居民获得感整体较高。其中,北京户籍居民获得感高于外地户籍常住居民;体制内群体、高收入群体、参加社会保障群体,以及享有单位福利分房、保障性住房和购买商品房资质的居民获得感要高于平均水平。

  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群体的获得感差异。第一,从不同社会阶层群体来看,企业主阶层和农民阶层获得感最高,均为3.9分;而党政干部和经理人员阶层获得感最低,均为3.4分。整体而言,除了企业主等个别阶层之外,随着社会阶层地位的上升,人们的获得感逐渐下降,大致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特征。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第二,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事实上,增加居民获得感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是提升居民收入,对此,“十三五”规划报告中也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事实上,在以往的研究中,也表明人们收入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居民获得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不同学历群体来看,随着学历的提高,获得感也不断提升,二者同样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学历者往往能够获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与收入,在获得感上相应地也呈现更高的水平。

  第四,从不同就业单位从业人员来看,获得感最高的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获得感最低的是军队。总的来说,体制内单位的获得感整体高

  从前面的统计结果来看,体制内的党政干部的获得感在各阶层群体中是最低的。我们可以看出,体制内从业人员的获得感高于体制外从业人员,但是不包括党政干部。虽然党政干部地位高,但是其所承担的职业压力和工作责任与之实际获得不对等,这是其获得感偏低的重要原因。

  第五,从不同社会保障参与群体来看,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群体的获得感均比其他群体要强。一般来看,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安全阀”的功能,保证人们安居乐业。但是,在被调查的北京市常住居民中,有85.6%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养老保险,有81.8%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医疗保险,有80.8%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工伤保险,有77.9%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失业保险,有74.9%的被调查者参加了生育保险,有71.4%的被调查者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可以看出,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较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第六,从不同住房条件群体来看,获得感最强的是享有单位福利分房的群体;排在第二位的是自购商品房群体,第三位的是购买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和自住商品房群体。近些年来,北京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居有所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对此,政府出台了诸多举措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时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房供给。可以看出,住房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获得感,其中,那些通过政策保障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体的获得感是最强的,尤其是享有单位福利分房的群体,这些群体往往通过比市场要低很多的价格获得具有产权性质的住房。另外,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往往通过市场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他们的获得感也排在前列。

  (参见《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p29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