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建议利用生态恢复办法建设城市森林公园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指出
来源:城市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7-10-13

  2017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

  目前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公园数量与面积并不少,各区县都有相当数量与面积的公园。但是这些公园都是典型的景观式园林设计,公园内假山、甬路、名贵树种、美化花卉较多,却无法形成立体的生态系统,不具备净化空气的能力。

  蓝皮书建议建设以下两种城市森林公园。

  (1)一般性公园改造成森林型自然生态公园。这些公园很多都有较大的水面,除保留一定数量的特色型园林式绿地之外,均可以改造成城市森林公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约1/3的市区面积是这种森林型郊野公园。

  建议对除古建筑较多的名胜古迹公园之外的一般性公园,采用生态恢复办法,让其自行修复。在华北地区的降雨水平下,3~5年即可转变为森林、草地、藤蔓多种植被立体叠加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时应以本地植物为主,最大限度地增加生态容量,提高绿地植被的净化能力。这种植被系统由于大量生长本地植物,其生命力顽强,碳含量高,净化空气功能明显,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灌溉水资源。

  (2)新开发社区应强制要求建设生态公园隔离带。以北京市为例,建设区从最初的二环之内,已经发展到五环之外,甚至已经延伸到河北省的三河、香河、廊坊。在外扩过程中,忽略了新建社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生态隔离带,导致这些新建社区逐步靠拢,消灭掉中间原来的农田和生态用地。如北部的望京、北苑、天通苑、回龙观这几个大社区就正在经历这一过程。

  今后应强调这种生态隔离,应通过政策强制要求新建社区周围建设一定面积的森林公园,并且要建成自然生长型的、以本地植物种类为主的立体式森林生态公园,避免过去那种园林式公园。

  如果能够按照上述建议进行生态建设,北京市中心市域可以多出五千平方公里的立体生态区域,并且没有减少全市的建设面积。散布全市各地的多种生态地带,将使北京形成大量网格式的绿色宜居社区和政务、商务区,改变一片灰黄的地貌特征。可以预计,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大幅度改善、人居条件更为优越、物种多样性也将得以恢复。

  (参见《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