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沪苏浙皖: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2次报告》
来源: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4-05-09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现在的经济中心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不久前做出的建设中国(上海)自贸区的重大决策也将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的制高点地位。但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这一地区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格局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本次报告研究发现: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体化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开始浮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因势利导,促进这一超级经济区的建设,对于带动全国发展,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沪苏浙皖,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发布会”,共同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研究员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牛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李善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总规划师张兵,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陆勤毅,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张颢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中心主任李新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所所长邢军,南通市滨海园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南通市滨海园区管委会主任施宏杰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财经院院长助理倪鹏飞等代表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回顾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表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回顾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艰辛的过程,充分肯定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所起的引导、激励和决策参考作用,对报告未来改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围绕第十二次报告所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课题组的长期研究及实验,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本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前短期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未来长期竞争力)指数、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对2013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比较。

  2013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天津、佛山、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的内地城市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前十强。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武汉列第13位,西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成都列第15位,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大连列第19位,而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仅列第34位。区域表现依次是:港澳台、东南、环渤海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宜居城市竞争力:东南地区宜居优势明显,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珠海、香港、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上海。其中,东南地区独占7席,西南地区占2席,港澳台地区占1席。环渤海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青岛列第11位,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鄂州列第18位,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克拉玛依列第22位,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武汉列第13位,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长春仅列第40位。区域表现依次是:港澳台、东南、环渤海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宜商城市竞争力:最具竞争力的前十位城市具有行政级别与发展层次高、规模巨大的特征,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天津、南京、重庆。其中,东南地区占4席,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各占2席,港澳台和中部地区各占1席。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沈阳列第16位,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西安列第19位。区域表现依次是:港澳台、东南、环渤海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最具竞争力的前十位城市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澳门、广州、杭州、厦门、青岛、南京。其中,东南地区占6席,港澳台和环渤海地区各占2席。东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大连列第14位,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武汉列第17位,西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成都列第18位,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西安列第27位。区域表现依次是:港澳台、东南、环渤海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知识城市竞争力:北京独占鳌头,东西部差距明显;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南京、香港、杭州、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大连。其中,东南地区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港澳台、中部和东北地区各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港澳台地区水平最高,东南和环渤海地区紧随其后,西南地区表现最差。

  2013年和谐城市竞争力:整体水平偏低;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门、厦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北京、长沙、沈阳。其中,东南地区占3席,港澳台、东北和环渤海地区各占2席,中部地区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港澳台和东南地区优势明显,东北和中部地区潜力巨大,西南和西北地区表现不佳。

  2013年生态城市竞争力:南北差距明显,中小城市表现优异;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黄山、澳门、鄂尔多斯、十堰、扬州、南宁、咸宁、大连、三明。其中,中部地区占3席,港澳台和东南地区各占2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各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东南地区表现优异,西北、环渤海和东北地区总体水平很低。

  2013年文化城市竞争力: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表现优异;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广州、澳门、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其中,东南地区占5席,港澳台地区占2席,环渤海、中部和西北地区各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东南和环渤海地区表现优异,东北和西南地区总体水平很低。

  2013年全域城市竞争力:东、中、西部梯度差异明显;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门、深圳、东莞、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珠海、苏州。其中,东南地区占6席,港澳台地区占2席,环渤海和西北地区各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港澳台地区遥遥领先,东南地区表现优异,西部城市差距明显。

  2013年信息城市竞争力: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优势明显;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香港、北京、南京、宁波、杭州、天津、东莞。其中,东南地区占7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港澳台地区占1席。在区域表现上,港澳台和东南地区优势明显,西部地区水平很低。

  报告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城市竞争力水平与理想状态仍相距甚远。若将各项竞争力水平的最高值1视为理想城市的标准,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城市与理想城市的状态相距甚远,各项竞争力指数均值多在0.4以下,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仍任重而道远。第二,“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上的城市整体优势明显。位于“两横三纵”轴线上城市的各项竞争力整体水平均高于轴线外城市,其中沿海通道表现最好,各项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均为最高。

  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暴露出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雾霾和高房价成为突出难题,宜居城市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依靠土地和税收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难以为继,宜商环境建设刻不容缓;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经济不发达,知识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社会转型期问题、矛盾突出,和谐城市的长效机制建设任重道远;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制度框架亟待建立;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逐渐消亡,文化城市建设欠缺力度;城乡差距长期存在,二元结构亟待破解;信息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待加强。

  报告从国内外城市中选择16个标杆和最佳案例以指导理想城市的建设,分别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国际标杆墨尔本,国内案例珠海;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国际标杆新加坡,国内案例香港;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国际标杆伦敦,国内案例杭州;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国际标杆柏林,国内标杆厦门;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国际标杆伯克利,国内案例黄山;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国际标杆巴黎,国内案例上海;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国际标杆杜塞尔多夫,国内标杆深圳;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国际标杆东京,国内案例广州。

  报告得到一个重大发现:伴随长三角明显的区域广化和深化,一个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在区域广化方面,从时间维度,基于时间距离,发现从1990年至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空间维度,基于引力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长三角地区吸引力指数的比较,进一步证明:至2020年,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北至连云港、徐州,西至安庆、六安,南至温州、丽水,包括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超级经济区。在区域深化方面,基于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可达性水平测度、地区间相对价格比较以及产业结构相似度和转换速度的测算,证明长三角的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至2020年,一个在综合经济、交通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等领域实现全面一体化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将出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

  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面积达到34.4万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为21220万,地区生产总值为115466亿元,以全国3.58%的国土面积贡献了24.5%的生产总值,并在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上超越纽约大都市区(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东京大都市区(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巴黎大都市区(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伦敦大都市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成为世界上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超级经济区。

  报告建议: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因势利导,促进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的建设。第一,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明确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范围、层次和分工;第二,优化带动纵深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北进南优、西联东拓、中扩提”的布局原则,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形空间结构;第三,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搭建“讨价还价”的磋商平台;第四,建立深化区域一体的公共治理体系,实现从地方政府的单一型治理到区域整体的网络化治理;第五,培育提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要素高级化、产业高端化和集群高度化;第六,构建支撑全域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三省一市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

  这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12次年度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报告详细评价了近300个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状况。报告从整体上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格局,以及有关方面距离理想状态的差距。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