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广州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规模较小是主因
来源:广州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05-26

  2014年5月26日,由广州市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4)》在广州市广东大厦发布。

  蓝皮书指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规模所决定的。目前,在三大城市格局中,京沪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广州远为落后,2012年广州经济规模仅为上海的67%、北京的75%。而广州经济规模较小主要是由其城市规模(包括人口与城区规模)相对较小造成的。广州的人口规模仅为上海的54%、北京的63%,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仅为上海的63%、北京的78%。

  在我国现行体制和背景下,来自中央的政策支持对一个城市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资源投入上,还表现在功能配置上。广州与京沪的差距首先来自体制权限的制约。三大城市中,京沪均为省级直辖市,其中北京更兼首都之优势,而广州仅为副省级城市,这种体制上的差异使广州在两方面处于劣势:一是地方可控财力较少,与其城市地位和经济规模的排名严重不相称。二是国家级资源和功能配置较少。由于行政级别低,在国家进行资源配置时,广州就不能如直辖市那样直面中央争取,而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平衡,由此导致国家对广州的资源配置相对较少。目前来看,国家唯一赋予广州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也就是“广交会”这一商务平台。广州的发展来自国家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作为首都,北京无疑具有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天然优势,庞大的中央各部委机关及下属企事业机构的存在,相应促动了央企总部的高度集聚,从而使北京不仅独享贴近国家政策制定中心的种种便利,在各类政策博弈中也尽享“近水楼台”之优势。而上海能迅速崛起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极,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中央政策——浦东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结果。反观广州,尽管近期也获批南沙新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相比,一方面获批时间晚,另一方面国家既没有给予特惠的政策支持,也没有来自中央大项目的实际投入。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4)》p14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