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点评2008上海蓝皮书系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09-08-26

 

 

     2008年1月22日下午,在上海蓝皮书发布会结束后,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范广伟老师与上海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一起进行座谈。社会蓝皮书主编卢汉龙、文化蓝皮书主编蒯大申、经济蓝皮书主编陈维、资源环境蓝皮书主编王泠一等人,社科文献出版社社皮书中心武云、曹义恒参加了座谈。

    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上海蓝皮书的内容、整体架构、市场运作、编校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范广伟老师与各位主编探讨了内容和整体架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社会蓝皮书,老师认为,蓝皮书是关于某领域或行业的咨询类报告,是对行业或领域的全面或整体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要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本书稿有明确的主题——“公共服务与社会发育”,整本书都密切结合这一主题来撰写,覆盖面很全面,也写得很细致。但这样一来,本书很像是一本专题论文集,既缺乏对上海社会的整体描述和分析,也没有对一些反映社会状况的基本指标的描述和分析,全书只是围绕一个重点问题来展开,这就好比患了“重点过度症”,反而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这样的话,每年的皮书之间就会失去连续性,也会失去一些固定的读者,因为,如果某人对此主题不感兴趣,又不能在本书中觅得其他基础而使用的信息的话,可能就不会买了。

     针对文化蓝皮书,老师认为,从结构和内容上看,本书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在结构上看,本书没有分篇,在目录的排序上也没有一定的规则。虽说大多数文章是围绕社区文化大展开的,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文章,不属于这一范畴,如“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以及几篇关于台北和国外情况介绍的,都与讨论上海社会文化有别,但在目录中混为一体,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内容上看,本书各篇文章都在围绕主题运作,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发展介绍得很全面,但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公共社区文化之外,对上海文化的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涉及。本书的总报告中谈到了上海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动漫创意等是很受人关注的,但本书没有文章是反映它们的。另外总报告在谈文化发展时讲到了科技自主创新和社区医疗卫生,这两个领域也是我们所谓的“文化”的一部分吗?本书大部分文章是论述性的,没有充分的数据,更没有对数字的分析,少数文章有一些数据,但也是二手的。

    范老师还指出,本书稿由于主题单一,篇幅量有些少,排出后不到200页,太过于单薄,最好排版疏松一点,好涨版。

    针对资源环境蓝皮书,范老师认为,在上海出的四本皮书中,资源环境这一本往往是篇幅最大,销售业绩最差的一本。按理说,人们对资源环境的关注度这几年是逐年上升的,但本书的被关注度却没有按比例增长。这是个问题。从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本书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从结构上看,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一是总报告,二是专题报告。总报告由三篇文章构成,其内容各异,谈的是不同问题,没有一篇是真正意义上的总报告。因此,建议这一篇改名为“综合篇”。本书次级篇的分类有些混乱。如“生命之源”和“长江流域”,前者指的是水资源,而后者也是隶属于水资源的。有些栏目不知和主题有什么联系,如“三区联动”。再如“世博会”篇下有好几篇文章,它们并不都是紧紧围绕世博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展开的。因此,有的文章根本没有纳入的必要。最后,本书的文章大多以论述为主,缺乏足够的数字资料,自然也就缺乏对数据的分析。

    接着,武云结合上海蓝皮书的销售状况以及对上海书城等书店进行调查所取得的实际数据,与主编们就上海蓝皮书的营销进行了讨论,并就主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随后,曹义恒向各位主编介绍了编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缺少部件、体例不统一、作者名错误、文章名与目录不一致、图表缺少图题与表题、图表与正文无关或数据不一致、参考文献格式较乱内容不全、文中数据缺少单位、时间表述不清楚、英文姓名不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