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在2011年皮书年会上的主题发言——谢寿光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9-19

在2011年皮书年会上的主题发言:皮书的结构优化与分类管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2011年8月26日)
  


  一、皮书研创出版现状与结构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以近一年出版的皮书统计)已经超过161种,计4700左右篇研究报告,约8000万字;从内容上看,涵盖经济、社会、政治与法律、文化、环境与生态等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目前社会的需要方面来说,今后皮书的规模和发展势头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
  从皮书的分类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划分:
  第一,按封面颜色划分,目前共有蓝皮书142种,绿皮书13种,黄皮书6种。就其颜色意义而言,蓝皮书是作为一种专业机构出版物,代表专家的观点,这在国际上是通行的。绿皮书主要是指内容的发展和可持续,例如农村、旅游、生态和环境往往用绿皮书。黄皮书主要针对的是国际问题类,但考虑到皮书发展历史的因素,部分国际问题类皮书目前延用蓝皮书。
  第二,按内容划分,皮书则可以分为经济类59种,行业类27种,社会政法类45种,文化传媒类18种,国际问题类12种。通过这种分类,一方面可以找准每一种皮书的定位,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新皮书的确立,留下可供参考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对内容重复、同质化严重的皮书进行整合,并尽量凸现每一本皮书的特性和亮点。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建主客观评价指标、指数。目前,含有这类评价指标、指数的皮书仅16种,这在整体皮书结构上是不合理的。从这次获得“优秀皮书奖”的10种皮书的结构上分析,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获奖皮书含有评价、评级指标和独创模型,例如《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等等。由此可见,皮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就是指数化方向、数据化方向和主客观评价的方向。
  第三,按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分,皮书可分为地市类15种,省域类33种,经济区域类11种,全国类86种,全球和国际类16种,应当说这种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最近有人提出就某一个县级要出版皮书,我的看法是对县一级整体发展的宏观评估报告是可以做的,但由于我国县级市繁多,就某一个县级而出版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不会出版。此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相关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建议地市类皮书要整合国际问题和全球问题的研究力量,用有更大的气魄和眼光补足目前空白。
  第四,按皮书的研创机构划分,目前中国社会学科学院50种,地方社会科学院44种,高等院校31种,政府研究部门23种,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12种,党校1种。
   二、皮书研创出版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挑战
  ——在海量信息时代人们对精准有效信息的巨大客观需求,促成了皮书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放大。当今社会最大的资源是信息资源,社会科学研究想要掌握话语权,要想拥有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掌握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皮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皮书中的某一个判断,某一个数据,甚至皮书研讨会上某一次发言,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反响。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保证皮书的研究是客观的,数据是准确的,同时要发布有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参与研创和出版皮书的机构和个人呈现暴涨之势。我粗略的统计,截至去年每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数量已经超过1000种。高校系统、行业协会,甚至很多商业公司,都在做这种年度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鱼龙混杂现象的日益增多,很容易对真正恪守研究的研究者形成挑战,对严肃认真的皮书研创出版事业带来很大冲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的皮书系列已经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新起点上,并已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这个时候皮书的研创出版承载着更多、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皮书的结构,提出更加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二)问题
  ——定位不准。在现在的160多种皮书里面,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伪皮书。部分皮书的研创人员对于皮书的服务对象、使用者偏好和要求并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优质的皮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历届皮书年会中,我都会强调皮书定位的问题。要想明确皮书的定位,首先就要明确皮书是为谁服务,谁会购买这个信息,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把皮书发布出去,让皮书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原创不足。原创性是皮书的生命所在。所以,不能把皮书当作论文集,也不能把皮书当作一个简单的研创产品,皮书系列是一个整体的学术平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所以,我们现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皮书内的每一篇报告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就要予以退稿。此外,研创不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数据,研究报告中大量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或者是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虽然,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的数据是允许使用的,但如果想让皮书站在制高点上,除了利用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的数据之外,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数据,不论是进行实地调研,还是创建数据模型或者评价评级指标。
  ——整体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包括本次的获奖皮书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些研究报告质量非常高,不仅有全国性的影响,还有国际性的影响,但就在同一本皮书里面,也隐藏着低劣之作,这对整体皮书的损伤极大。所以,今后我们要严格控制皮书的字数规模,剔除质量不合格的研究报告。
  ——同类皮书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例如,在文化传媒类皮书中,现在有《广电蓝皮书》、《传媒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还有《动漫蓝皮书》,并且正在编辑《纪录片蓝皮书》,这些皮书的内容已经一定程度上开始交叉重复。在整个皮书系列里面,假设有大量的交叉、重复,对我们的整体品牌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同一篇研究报告在不同的皮书里发布,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皮书里发表研究报告,这个问题我们这两年已经注意,并在逐步改善。但是不同的研究者研究同一个问题的现象比较凸显,这只有通过我们协同作战来解决。
  ——篇幅过大。目前,皮书的平均字数在40万左右,篇幅过大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有大量的资料需要调阅,他们对皮书最大的感觉是太厚,没有那么多时间详细阅读,往往只看总报告和少数几篇有价值的报告。鉴于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皮书数据库和电子书,所以今后纸质皮书一定要减少字数。皮书篇幅的减少,不仅能更好地发挥皮书的价值和功能,而且从经济角度讲,也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出版时机掌握不当,拖延现象严重。皮书最大的生命力,就是在最佳的时机给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但这个问题有时会成为我们的软肋。目前有一些皮书的出版时间是非常严格,例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世界经济黄皮书》等,其出版时间、周期连续多年没有变化。而行业报告类皮书的最佳出版时机,则是与大型行业年会、行业论坛进行帮定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人士和媒体关注。所以,出版时机的把握需要出版社和各个皮书课题组共同探讨,尽可能固定化,从而形成一个周期性的。
  ——宣传推广力度严重不足。目前,部分皮书不举行发布会,不把内容与媒体分享,这等于自我消费,这样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下一步将着手对皮书传播的途径做一些硬性规定,让皮书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让最需要的人获取到。
  三、优化皮书结构,实施分类管理的着力点
  1.进一步提高对皮书性质、价值的认识,增强维护皮书整体品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对策应用成果的平台。今后,要重点着眼于皮书智库平台的建设,要把皮书的研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皮书是一个智库产品的性质定位。
  2.完善皮书研创出版的体制、机制。第一,严格贯彻《皮书主编工作条例》,我们将来要对皮书的各个研创活动、研创产品,以及整个研发团队实行年检制度,按照期刊的方式管理皮书系列。第二,要将《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作为一种刚性的规定贯彻落实,对皮书编辑实行年检登记。第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要求,加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皮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争取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义颁布实施,让在皮书上发表的文章视同于在核心期刊发表,在评奖中名列前茅的文章视同于在重点期刊或国际期刊发表。除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内执行,大家都可以参照执行,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皮书知名度和加强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
  3.最大限度地减少平庸伪劣之作混入皮书系列。这就要重点着力于皮书的准入和评价,一方面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目前,新皮书准入已经要求让主编或者主要研创者到出版社对皮书评审委员会进行当面陈述。另一方面对于皮书的评价,要将评价结果及时与皮书主编进行反馈,并通过评价促进皮书的改进和各皮书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学习。
  4.退出机制。今年的皮书综合评价得分只是作为我们内部的参考,不对社会公布。但是再过一两年,肯定要有末位淘汰。
  5.把皮书的研创出版与学科建设、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研创、编辑和营销推广人才。今天有很多都是地方社科院的院长,我们希望你们开始把智库建设和皮书的研创真正结合起来,从制度框架上进一步去考虑。
  6.构造数字皮书互动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皮书数据库。皮书数据库不是一个产品,它跟各个皮书课题组搭建的是一个数字平台。我们希望各个皮书课题组开始使用起来,把它形成一个真正的数据平台,以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同时,要进一步开发皮书网的功能,并明确这个网站是为所有皮书课题组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把皮书网当作一个皮书发布平台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今后我们可能向各个皮书课题组约请特约通讯员,甚至是皮书网的记者,并设立专门的栏目和频道,与大家进行信息对接。
  7.加快皮书国际化步伐,让更多的皮书进入全球话语体系。现在已经和多家国际大型出版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明年会有几十部英文版的皮书出版。
  8.加快皮书理论和方法研究,进一步提升皮年会的吸引力。现在,我们将多年研究皮书的成果编辑成一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并发给大家学习交流。今后,皮书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加深。皮书作为智库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供研究,只有我们把自身武装好了,才能真正提出有价值、高价值的产品,真正让皮书事业成为中国话语权的制高点,成为最重要的智库产品。
  坚持把皮书作为品牌建设,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与各个皮书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们一起努力,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