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谢社长对2012版《北京旅游绿皮书》研发工作提出六点建议,并指出皮书连续出版三年以上才有可能形成品牌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10-23
2012年10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旅游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在北京市长富宫饭店一层芙蓉东厅举行。本次发布会以《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新书发布为主体,发布北京旅游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突出《北京旅游绿皮书》研究的成果和北京旅游发展的亮点。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是北京旅游学会主持编撰的《北京旅游绿皮书》系列的第一本,是北京旅游学会所属各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开展旅游科学与旅游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报告的汇集。全书由主报告和“产业运行篇”、“市民关注篇”、“旅游创新篇”、“企业发展篇”、“区县旅游篇”5大篇章、30多篇文稿组成。
我社社长谢寿光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并致辞,他代表出版方向以鲁勇主任、安金明副主任和刘德谦教授为首的《北京旅游绿皮书》研发团队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这本绿皮书研创的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对2012版《北京旅游绿皮书》研创、出版与发布工作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
 
建议一:皮书研创中存在一个“三年之痒”的说法,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出版物,皮书坚持出版三年以上才有可能形成品牌。如果坚持不了三年,有可能被退出,希望我们的研发团队高度重视。应当说,皮书从无到有是一个进步,首次研创可能含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使用者、消费者、读者、媒体比较能够包容,但如果第二本、第三本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质量,服务于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产业部门感觉到这个书有用、有价值,皮书的研创出版就坚持不下去。
建议二:希望研发团队好好研究,把握一些研发的规律,比如说出版的时间,我们希望能到“五一黄金周”之后的一周,也就是五月中旬。目前,在皮书系列里,旅游类的皮书已经有接近十部,包括华侨大学做的旅游安全报告,现在反响非常大,但我们经过测算之后,每年五六月份出版的旅游类皮书社会影响力大,对实际工作产生的指导意义也较大。
建议三:从第二部起,作为一个产业报告,皮书一定要突出主题。这次是第一本,39篇报告,涉及的旅游产业发展,包括旅游文化等方方面面,作为首部,有一个概况性、概貌性的,涉及的面宽,是没有问题的,但皮书系列不追求全而追求精,要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的回应与解读。《北京旅游绿皮书》是北京旅游学会发布的,而不是北京旅游委发布的,可以作为政策的先声,先作为主题性的探讨进行引导,发挥制造和引导理论的功能。
建议四:旅游发展方面的课题很多,研究的队伍也逐渐壮大,研创的主编们一定要有一套评审机制。不是每一篇报告写出来都可以发表的,希望严格坚持规则,我们有一条底线是原创性,就是必须是在绿皮书上首发,而不能是书还没出就在报纸上、媒体上发了。每一本皮书出版后,我们都会做一个检测报告,我们有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这篇研究报告,媒体上有没有反映、有没有人引用、有没有领导批示,如果什么都没有,就会扣分,综合评分就会降下来。
建议五:北京市是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业又是高端服务业里重要的一个方面,建议课题组一定要用好北京旅游这部绿皮书,包括给兄弟省市相关的部门寄送一下,业界大会的时候也可以给业界赠送一下,包括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一些专题的论坛,研讨会的时候,结合我们的研创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建议六:希望课题组用对旅游企业、旅游区县,包括各种园区进行专业的分类评价。因为作为推进产业的发展,政府有时候不便自己出面做评价,这时候,由第三方机构来采集基础数据、进行评价就变得很有价值、很重要了。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升皮书的吸引力,在整个皮书系列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评价方面,由于它的客观公正,不受干扰,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一些评价体系。比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的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报告,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进行良性有序竞争的风向标,比如说《法治蓝皮书》,每年发布的政府透明度的建设报告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以上文字由我社皮书评价研究中心刘荣摘编自中国网,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网“《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直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