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皮书研创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研究

关于蓝皮书与智库队伍的成长
来源:《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  作者:景体华   发布时间:2014-05-05

  十多年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蓝皮书作为当代图书的一个重要品牌推出,从出版社的角度说,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战略。十多年过去了,品牌立住了,很响亮,经济收益也很不错,而且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支特殊的智库队伍。

  一  怎样看这支队伍的成长

  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揭开了社会科学编撰蓝皮书的序幕。从经济类的单本,到目前囊括社会科学绝大多数学科,涉及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几十种蓝皮书,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努力下,堂而皇之地出版。目前,在这杆大旗下,已经集聚了一支不小的队伍,使得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每一步,都可以听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科学性分析和建言,同时也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蓝皮书的编撰者与报告撰写人,我的看法是:

  1. 成长土壤

  我国正在进行的大变革,为蓝皮书智库的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条件。蓝皮书之所以能够形成气候,是因为有了社会需求和成长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里程碑。我们是一个经济落后、农业人口占80%的发展中大国,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城市化正以迅猛之势迎面而来;与之并行的另一艰巨任务,就是要进行市场化转型。应该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一方面,这一变革实践迫切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路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又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沃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而来的还有重要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全世界社会科学学人都很有兴趣研究的重大课题。

  2. 抓住机遇的探索者

  我国学人有幸置身于这一伟大变革之中。他们抓住机遇,以蓝皮书为研究成果载体,从科学研究的书斋中走出来,理论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对大量鲜活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寻找其客观规律性,大步走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来。可以说,围绕蓝皮书形成的智库队伍,就是一群这样的探索者和目前我国这场伟大变革的实践参与者。

  3. 两大任务

  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理论研究者逐步走出科学的殿堂,广泛参与和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同时也必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向前大步推进。应该说,这是这支队伍肩负的两大重任。

  二  蓝皮书队伍进一步成长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经济咨询活动不再局限于国内咨询机构和团体,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跨国公司驻华机构等,也不断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比如,2005年我国制订“十一五”规划时,世界银行就主动提交了《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政策》(2004年12月)等系统报告。与此同时,联合国驻华机构也提出《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对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箴言》(2005年7月)等,其中提供了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外国经验和数据。不仅国际组织参与,各种国际智库也开始积极进入我国。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应对措施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振兴经济效果的点评,各路神仙都在大显身手。目前,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都已经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

  蓝皮书队伍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组成人员主要是中国社科院和地方社科院的研究人员,不仅理论基础雄厚,同时置身其中,对各地情况的了解也有多年的积累。但是,在大的变革中,对大势的战略把握并不是具有以上优势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了。从事蓝皮书的编撰,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也是一种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如果说我们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对问题的剖析、提出的政策建议,经常被实践中的动态否定的话,我们的作用就会逐渐被降低。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坐在书斋中搞研究那样,书出了,效果如何,任人评说,好像对我们的研究行为并无大碍,那我们就不能前进。最后就是我们闭上眼睛不理会,也会被淘汰。我个人认为,看清高手竞争的现实,查找我们的不足,主动投入到竞争中去,才能使我们这支智库力量生机勃勃地前进。

  三  几点建议

  第一,一百多种蓝皮书,良莠不齐,建议进行必要的整合,同时进行相应的队伍整合。

  第二,蓝皮书从出版种类上来说,已经明确定位为刊物。为此,建议抓住这一出版种类的特点,以多种形式,弥补蓝皮书出版周期长、动态变化大、形势变化快、反应滞后的问题。载体可以是定期刊物,也可以是定期论坛。在出版间隔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出这个团队的声音。

  第三,建议注意目前出版形态上的重要趋势,借势而行。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型态,成本低、传播快,已经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建议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对蓝皮书按类划分,形成具有优势的电子期刊再出版。其间隔时间短,可以及时反映形势的动态变化,正好弥补蓝皮书出版间隔长的不足,同时以此举措进一步发挥蓝皮书智库的优势。

 

  (作者 景体华,时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摘自:《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2011年8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