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图文直播
2016就业蓝皮书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4

  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于2016年6月12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大功能厅举行。发布会由麦可思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华英才网合办。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年《就业蓝皮书发布会》的会场,我是麦可思研究的主编马妍,担任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虽然隔着端午节的小长假,刚刚结束的2016年高考依然受到热议,与此同时,麦可思也像往年一样在高考刚刚结束的时候发布一年一度的“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这也是我们连续第八年的发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从政府到媒体、到社会各界普遍重点干住的问题,麦可思一直以来致力于从社会第三方角度用数据解读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以及他们对大学培养质量的反馈,稍后麦可思研究院专家将向各位大家展示和解读2016年大学生就业数据。下面首先我们要向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们是:

 

  就业蓝皮书出版方嘉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先生和皮书分社社长邓泳红女士

 

  就业蓝皮书撰写合作方出席嘉宾,厦门大学附校长邬大光教授,厦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厦大-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数据中心主任谢作栩教授

 

  蓝皮书顾问嘉宾,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宇教授

 

  联合国产权合作教席中国理事会理事长查建中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季平女士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教授

 

  今天特邀研讨会嘉宾:

 

  原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先生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教授

 

  原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培训部主任王文槿女士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王晓燕女士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李世昌先生

 

  以及今天麦可思蓝皮书发布会合作方嘉宾:58集团副总裁、中华英才网总经理刘扬女士,中华英才网英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威先生。我们今天还邀请了企业代表,来自软通动力集团副总裁赵国栋先生,以及联想集团、乐视控股、祖龙娱乐、易车集团、美智医疗、阳光保险、华夏保险、华夏幸福等雇主方的代表;来自媒体的嘉宾:光明日报教育中心副主任朱振国老师,中国教育报高教专科主编储召生老师和新华网教育频道主编商亮老师,以及其他合作媒体:广州日报、搜狐教育、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今日头条等等媒体朋友,非常欢迎和感谢你们的到来。

 

  下面首先欢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长致辞!

 

 

  谢寿光: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发布,我首先代表《中国大学生蓝皮书》的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以王伯庆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十年执着前行,选择在高考刚刚结束,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季的关键时间节点进行2016年大学生本科生、高专这两部蓝皮书的发布,作为出版者我要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尤其是要感谢和麦可思公司长期合作,特别是我的母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能和麦可思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参与《蓝皮书》的原创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的媒体对这部《蓝皮书》原创八年时间的追求转换,因为这是个数据,大量的数据如果没有这种专业的团队报告,假设没有通过我们的平媒和数字化媒体进行转换的话,它也很难真正能服务于我们社会的大众,因为大学生就业它涉及千家万户,牵动方方面面的家庭和人的心理。

 

  尤其是在面对“经济新常态”,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中高速发展时期,如果我们的就业问题不出问题的话,应当说在这边莫荣教授是大专家,最清楚的,我作为社会学者也干住这方面,如果中国大学生就业不出问题,我们“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和未来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应该可待;如果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那么局面就会非常复杂。

 

  最为关注的是这700万大学生的就业。这个就业状况到底如何?我们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每一年的发布,用大量数据给了我们指导,所以,能以《蓝皮书》的方式出版,我作为出版人感到由衷的高兴。而且,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发部会,我所有皮书数据库全球用户同步在这里分享到所有的信息。在这一点上,应当说《蓝皮书》的原创和发布已经成为一套标准。这次我想进一步,因为每一次我都要给王伯庆博士提一些建议,其实我这个建议提了好几年了。

 

  今天如果能和厦门大学合作,携手起来,我想下一步是不是可以考虑正式开题做雇主报告了,因为全球大学的排行榜有几个榜单应当说都非常有影响力,但那些榜单更多的都是从科学的论文、科学发现,以那些指标来进行评价的。真正作为雇主的评价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商学院做得非常多。所以,能不能有一部利用你们现有这些数据,尤其58同城集团的加入和厦门大学这个高等教育研究团队介入的话,我们明年能不能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雇主报告,包括他的薪酬、毕业生的口碑,从这个层面给全球高校做一次排行。我们作为《蓝皮书》出版方非常乐意和期待有这样的成果,有这样年度的研究报告进行发布。麦可思在中国皮书原创出版里已经创立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尤其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麦可思作为企业智库应当说非常有特色的。我最近在不同场合做关于智库演讲时都提到你们和社科文献合作出版皮书,打造有影响力的智库所形成的样板。

 

  所以,很希望借着这个机会,我提一点建议供各位专家和王伯庆博士这个团队参考。再次祝贺《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发布。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得感谢谢社长对于我们团队的肯定,下面有请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致辞!

 

 

  邬大光:尊敬的王博士和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代表厦门大学来参加这个活动,前天上午在厦门大学我们很正式地举行了厦门大学-麦可思高等教育数据中心的签约工作。我们这个合作已经谈了将近一年,现在已经尘埃落定。我们为什么要和麦可思合作做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因为我们关注到王博士他的团队做了十年的数据整理和发布,但现在这些数据的整理发布背后遮蔽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在讲就业时,实际整个世界范围内已经从毕业率到就业率,再到就业力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研究的就业、毕业和就业力的研究有个差别。

 

  这次厦门大学来了三位同事,昨天中午我们刚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就业力的会议,就发现我们的话语体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语体系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的“三高”现象。一是毕业率高,二是就业率高,三是我们最近刚刚搜集了一万多份学生考试成绩单,就是学生考试分数数据,三高中其他不说,就拿就业率来说,我说世界200强的大学来排名的话,世界200强的大学几乎都是中国的。

 

  昨天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告诉我们,实际我们原来大家也都知道一些,只是没有那么准确,非洲大学生的就业率现在就百分之三十多一点,美国大学生就业率国内已经早有公布,它四年本科生毕业率也就50%多一点,现在还不到60%。所以,他们开始统计六年大学生的毕业率,这些反差后面完全折射了我们今天对毕业率、就业率和就业力理解的完全不同。

 

  也是在前天的会议上,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中心的主任说,我们过去大学是教学生找一个工作,怎么做好工作,然后是怎么做好工作,再往后是找到一个不同的工作。今天和未来就是能够教大学生在不同的职业之间转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我认为背后所遮蔽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时候光靠数据是反映不出来的。

 

  因此,当大学生就业率高的时候并不一定证明你高等教育质量低,当你大学生就业率低的时候确实有高等教育质量低的因素,但同时也和经济相关。从麦可思八年研究来看,我们不能用一句话评价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现象哪些是好哪些是坏,里面的复杂性非常多。

 

  因此,中国高等教育“三高”现象从毕业率到就业率再到就业力,背后遮蔽的现象既需要数据分析,又需要理论分析,理论抽象,这是我们厦门大学高等教育数据中心愿意和王博士合作的原因之一。

 

  这里感谢麦可思能与我们合作,我们也期待两家合作能取得更高的成果。刚才谢社长提出了麦可思做的对雇主提供大学生就业分析,在大学生毕业率高、就业率高所遮蔽的后面更加深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做,会后我们会和王博士商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邬校长的发言,下面有请麦可思首席专家王伯庆博士致辞!

 

 

  王伯庆:尊敬的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先生,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和各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和媒体朋友们,麦可思已经连续十天跟踪毕业生就业,从2006届开始,连续八年,今年是第八年发布了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就业蓝皮书在科学地跟踪毕业生就业大数据上填补了一个空白。这个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个权威来自于专业水平和时间的考验。做十年、八年就能看到这个数据经得起考验吗?每一到就业季或高考季时,学生和家长、高校大家都关注一个可信度的数据。

 

  在此特别感谢在座诸位专家和媒体朋友,社科文献出版社,你们的帮助和十年的关注才有了这个就业蓝皮书的今天,大家想想一个民营机构能做这么一本蓝皮书,能坚持到今天,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何止于此。今天我们政府管理机构、教育机构、高校和企业都在参考麦可思的数据,我想特别提到,这个数据目前就是就数据说数据,解决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背后的培养比较少。很荣幸地厦门大学选择了麦可思作为我们共建厦门大学-麦可思高等教育数据中心,能够有机会厦门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和学术高地,能把麦可思的数据技术和经验积累结合在一起,提升这个数据本身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基于这个数据所推动的高等教育研究,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幸事。所以,我非常高兴在两天以前能到厦门去,在很多专家见证下参加了签字仪式,也是酝酿了很久。

 

  之前谢寿光先生说的,你们能不能做一个雇主报告,我们做不到,缺乏沟通企业的渠道,我没办法从企业方了解,但今天我们非常感谢58同城的副总裁、中华英才网总裁刘扬女士来到现场,见证着我们可以回答谢社长提出的问题,我们明年最迟在这个时候能拿出“中国雇主报告”出来,因为有58同城和中华英才网最大的招聘网站,企业端最紧密的合作我们希望做到这一点,争取做到这一点。所以,麦可思将和诸位一起,为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培养、科学分析数据库建设继续贡献,做了十年以后,它已经开始彰显价值的,但远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坚持。

 

  我记得陈宇老师曾经说过,我以为你2009年做完第一期的时候,第二年就没气了,结果没想到你一直坚持做了五年,他说这个话是在我们做到第五年的时候,我可以再向陈宇老师保证,我们可以做到十年以后,会坚持做下去。大家想一想,当这个东西做到20年以后这个数据将更具有价值。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能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下面把时间留给麦可思专家,让她来讲述我们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的发现。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伯庆博士的致辞,下面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郭娇给大家发布2016年就业蓝皮书的主要发现。

 

 

  郭娇: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我是麦可思研究院的郭娇,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蓝皮书的主要发现。

 

  首先,还是来看一下今年的数据来源,今年的调查样本当中,2015届大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样本规模规模25万,样本代表性来看,地区上我们覆盖了全省30个省,各省的样本我们可以从蓝皮书里拿到,专业和职业行业也都是覆盖较为全面的。样本里还包含2012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毕业生我们在毕业半年后已经进行过跟踪,今年是毕业三年后的再次跟踪,就会前后在不同的两个节点可以有一个对他们薪资的涨幅,职位的晋升和各项重要的就业指标进行跨时间的对比,可以跟踪他们的变化趋势,这个样本量是4.1万,在地区、专业、职业、行业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从2006届到2015届,麦可思已经连续十年累计进行大学生就业调查,蓝皮书的发布已经连续八年,而且我们对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也已经延续了七年,所以麦可思用数据说话,而且这个数据积累已经是十年。

 

  今年蓝皮书有什么主要的发现。

 

  1、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

 

  从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就业率来说总体稳定,在91.7%,对不对类型的高校,211、非211、高职、高专都是同样的趋势。我们也分析了一下就业稳定的因素。其一国内外升造,本科来看,国内外读研过去三届的对比持续上升,今年达到了15.6%,高职略有上升,读本的比例是4.7%;另一个稳定的因素是自主创业,也是在过去三年持续提升,今年是3%,可能这个数字大家感觉有点小,但是相当于90%以上的就业率高的情况下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实相当得有意义。不管本科还是高职,增长的趋势也是一致的。还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届大学生毕业群体里还有在继续求职的这样一些人,他在未就业群体中占到了半数以上,还有1/3有其他一些计划,包括考研、考公务员,准备创业,还剩下17%,这在国际上称为NEET,既没有就业,也没有深造,也不接受各种培训,在国内我们一般说他/她是个待定族。

 

  2、就业结构。

 

  接下来会从雇主、地区、行业三个不同维度来看今年大学生就业结构。用人单位(雇主)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呢?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比重已经三年持续提升,今年已经达到59%,接近6成。与之对应的是国企和外企就业的大学生比例有持续三年的下降,不管本科还是高职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雇主方面另一个特点,雇主规模来看,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大学生比例持续提升,3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大学生就业率是下降的,不管本科还是高职都是这样的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的特点是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比例在过去三年有所提升。

 

  大学生就业主要的行业,这是今年大学生就业比例最大的十大行业,持续上升的在本科就是教育、媒体、信息、通信以及医疗。这些行业都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就特别对应刚才邬教授提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关注点要从就业率转移到就业力,就是OECD说的Employability,大学生数据给我们一个信号,大学生就业力尤其在不同行业,尤其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相互转移的能力,其实帮助了我们的大学生有个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在产业升级结构变化中是凸显出来了。相对来说下降比较明显的一是建筑,二是机械、五金制造,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本科。

 

  看高职是类似的趋势,增长的是医疗和教育,金融稍微是一些像证券这些新型金融形式也会产生,在这方面显示出来大学生需求的一个上升。

 

  下降就是机械制造,所以整体来说,大学生在这个劳动市场上需求的升降就是一个晴雨表,向我们揭示出来了产业升级中间的机会和挑战,但具体这些怎么样反馈到大学生就业当中和雇主的对接,这需要接下来更多的专家和雇主再来进行挖掘。

 

  3、收入水平。

 

  大学生起薪三年都是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薪资的涨幅,如果来看这样的幅度,全国大学生整体来看这个幅度是87%,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需要有个对比的参照系,参照系选的是同期城市居民平均的薪资涨幅,只有15.7%,相对而言,大学生收入回报优势在毕业三年后也是非常得明显。

 

  4、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毕业时创业概率比较小,2012届2%,今年应届毕业生是3%,如果延长这个观察的窗口期,毕业三年后这个创业的比例就有明显的增长,5.7%。可以理解为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只是埋下一个种子,需要到一定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就像我们的王老师。有时候我们创业其实应该延长这个观察的窗口期,不能把它聚焦在大学生一毕业那个时间,创业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还有一种说法,创业前三年是死亡之谷,陈宇老师说创业三到五年会担心要不要继续做下去。所以我们还关注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指标,创业三年的存活率,就是大学一毕业就创业,大学毕业三年后还在继续创业,这个比例也在有所增长,2010届是42.2%,到了2012届就已经是47.8%,也就是说在毕业三年后还在创业的这些人群中间一部分是先就业后创业,甚至占多数,还有一部分是毕业时就创业,然后一直存活。

 

  创业还需要关注一点,就是创业资金的来源,根据我们的数据主要还是来自父母、亲友的支持和个人的积蓄,相对来自政府、风险投资的比例都还较少,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这是高考季,希望我们的就业报告给学生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参考。

 

  本科来看,本科应届就业率较高的就这三个:管理、工学和经济。遇到一些挑战的本科就是法学和历史学。持续三年都上升的比较好的学科门类:工学、农学和理学;高职比较好的生化与药品大类,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提到了行业分布来看和医疗相关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拖动了就业率。值得关注的是旅游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面临挑战。过去三年持续上升的高职专业大类除了生化与药品,还有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和艺术设计传媒。

 

  对就业需求比较好的,我们叫绿牌专业,这是今年的本科和高职的绿牌专业,连续两年这个需求都比较好,我们加了星号,基本都是偏工程和偏技术的。

 

  面临挑战的我们也给出了红牌预警,连续两年这个红牌预警,本科这边一部分和艺术相关的,像音乐表演、美术学;还有一部分需要这个毕业生继续对知识技能进行提升,比如本科的生物和高职的法律。

 

  我们毕业生的评价还能反馈到大学生培养过程,我们也收集了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对学工的满意度,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看整体趋势都是逐年上升,把这个观察期再延长,整个“十二五”期间,2011-2015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从82%到89%,不同的高校都是这个趋势,尤其是非211和高职,总体满意度提升更为明显,这也反映出“十二五”期间,高校整体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

 

  以上是今年《蓝皮书》一些主要的发现,具体的内容大家感兴趣都可以查阅蓝皮书中相应的数字和图表。我和大家的分享就到这儿。

 

 

 

  主持人:非常得感谢郭娇博士的解读。下面我们就要进入今天发布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如刚才王伯庆博士所说,麦可思今天即将与校园招聘的开拓者中华英才网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的合作将为人才培养和企业招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衔接的最后一堵高墙,下面首先有请双方共同上台致辞,首先有请刘扬女士!

 

 

  刘扬:各位尊敬的领导,王博士、各位媒体朋友、企业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准备了稿子,但今天这么多专家都是大师,真人面前这个稿子我留给媒体朋友们做通稿用,我真想说说真心话,实在话,我做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已经有15年的时间,以前在企业里做人力资源。在这畅达十多年过程当中,其实每年的春季、秋季,高校毕业季、学生招聘时都陷入一年当中我们最有收获,同时最混乱,抓头挠腮的一年。

 

  各位高校的老师们大家真是知道什么样子,每年我们面对的企业都会告诉我,我要什么什么样的学生,我要多少位,什么专业,什么学校的,能不能给我名单,这是通常企业最常给我提出的要求。其实大家知道,这些名单,这些学生大家在哪里?企业不知道,我们作为第三方平台也不知道。当我们走到高校里,跟就业办老师说你能不能提供给我们什么专业,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来帮助他和企业对接时,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程度,不同的高校都明码标价,我才给你这个学生名录。每个学校就业办老师跟我讲现在就业特别难,考核我们的就业率是最刚性的需求。

 

  同样,学生面临企业到底怎么选择,现在学生又不一样了,大家知道95后的年轻同学们本身找工作已经不再是满足生活,满足生计了,我可以不工作,我没有生活的压力;但是同样的他们又很有梦想,包括每年我们企业的HR朋友们也都非常有热心,到高校里跟学生们讲,现身说法,我当年是怎样怎样的,你的师哥师姐是怎样的,但我们经常到学生班里调研,调研告诉我们,有时候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样的经验之谈了嘛?有时候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时让学生来听一听所谓“经验之谈”时要付费给学生,80元、100元/位学生坐到这间屋子里,你中途不许走,要听来的这些企业老板讲满一小时。所以,我们以为学生很需要这些经验,企业很需要学生,老师也很着急就业,但是这些事情怎么都对不到一起去,已经纠缠了很多年,在我工作了十多年一直是如此。

 

  我在今年2016年才认识了王博士,我第一次走进了麦可思,说实在话,我很震惊,甚至我觉得那天我的心情有点感动。那天我从王博士那边出来,在楼下上出租车之前和我的同事发了很长段的微信,我说今天终于有件让我特别兴奋的事情,我一定要和这家公司达成合作,我突然觉得我们真正所谓每天放在嘴上说的大数据这件事情上有点希望了,因为我看到了麦可思出的蓝皮书,看到了在麦可思公司里大量的数据,那天我很兴奋,很想让研究院的同事、产品技术同事都冲到这家公司来看看,我们天天在外面帮着企业找,企业自己再找,那些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数据原来在这家公司都有,这太让人兴奋了。所以,我觉得今年完全是我和王博士一拍即合,我们决定要携手做一些改变学生就业的事情,做一些改变大学生择业的事情。

 

  刚才谢教授也对我们提了要求,希望今年做雇主报告,这个事情比您想象的要快一点,我们要提前完成任务,中华英才网已经成立20年,其中是第一家国内做校园招聘的企业,我们大学生最佳雇主报告已经13届了,今年是第14届,这一点是我一直觉得非常引以为自豪的。中华英才网这份大学生最佳雇主报告在长达13年时间里一直坚持是完全最真实的,不以客户,在我们乙方消费额为前提的真实的,无被选名单的数据,这是我们在大学生13年数据当中每年还有十多万同学愿意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是引以自豪的,我们要保持一份真正对学生的尊重,对这份数据的尊重,对这份教育界领导的尊重。

 

  这份报告在,今年我们已经邀请了麦可思的专家们,因为我们有大量企业端的数据,学生端的数据我们其实也是缺乏的。对这两者的结合,我们对接下来就业的模型预测,就业趋势的预测都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今年我们最佳雇主报告的发布是在12月底,王博士已经和各位专家参与进来,所以,今年大家会看到我们最佳雇主的含金量会非常高,真正对学生就业,企业对学生的选择会有真正实质性的指导意见,我们让两端,民间的评选和象牙塔的数据,大家真正牵手走在一起,成为一份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

 

  刚才和邬教授介绍的时候我换了一下名片,我说我是中华英才网、58同城,看来我们这个传播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其实58同城是在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全国目前有2万多员工,全球18个国家有我们的分站和分公司。全球大概6亿网民当中有2亿都是我们稳定的活跃用户,也就是大家每3个人当中用手机,都会在他手机上装个58App,在上面找工作、求职、租房子、生活、服务方方面面。

 

  中华英才网是2015年5月份并入58赶集集团的,也就是说国内目前从整个蓝领、白领、大学生就业、择业市场,58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我们有自己专门的校园频道,各类行业校园产品最先研发者,可以讲每个学校的创新者的产品不夸张地讲都是我们,我们今年会有很多创新性的产品让学生感觉到非常不一样,学生不用再去各个考点去参加笔试、面试、测评。在宿舍里他拿着手机就可以参加一次非常复杂的编程考试,大家可以在手机上和企业进行直接面对面的面试,都会大大地提高效率,减少前期筛选的成本,减少企业招聘的成本。这在今年6、7月份我们陆续会在全国开展大学生今年校园招聘新产品推介会上,会跟各位企业朋友们见面。

 

  说的比较多,真的很兴奋,因为我觉得真的是有一次真正会改变教育市场的,或者在择业领域上服务的事情即将会发生,也是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把这个信息分享给各位专家,分享给各位媒体朋友们,我想在2016年中华英才网、麦可思我们要做一点刚才邬教授说的不一样的事情,我们今年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扬女士的致辞,下面让我们再次请上麦可思公司首席专家王伯庆博士!

 

 

  王伯庆:谢谢刘扬的讲话!

 

  我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培养研究和就业研究,想找到真正熟悉企业端的人来一起把企业端信息反馈给高校,把高校最新的培养反馈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自己成熟的HR能够实现他们的招聘、各种定位。但一直遇到刘扬以后,一讲大家就觉得这个事儿该干,迅速地,马上就实现了合作和签约,这个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我们一看早该在一起合作了。因为我知道中华英才网是作为中国校园招聘的开拓者,在58集团的领导下,它现在是58集团下面的一个公司,是企业端最大的服务商之一,就在招聘上。所以,如果我们在一起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关于人才培养的最新信息,也可以用这个企业端的信息,为高校提出企业端的信息反馈,而这个合作能够大同中国高校培养和企业端需求的通道,而这种打通我们其实已经盼望很久,呼声很大,行动太少。所以,我们今天开始行动了,我们用企业的力量推动教育的进步和产业升级,我们也请在座的诸位和我们一起行动,为教育助力。谢谢大家见证这个签约时刻,我们特别放到这个《蓝皮书》上来签约。

 

  谢谢!

 

 

  主持人:下面最重要的合作签约仪式环节就要开始了。请双方代表上台!

 

  (合作签约仪式)

 

  主持人:再次对双方代表表示感谢,接下来是嘉宾研讨会环节,我把主持人话筒交给王伯庆博士,由他来主持下面的环节。

 

 

  王伯庆:下面是我们通常在发布会上邀请嘉宾,首先请嘉宾研讨,媒体可以提问,下面就请各位嘉宾就今年的《蓝皮书》展开讨论。

 

 

  莫荣:我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内劳动研究所的,我们最近和王博士也是在合作,因为我们承担了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高校毕业生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做些研究。我们也用了你这个数据,但我们用了会更深更细地研究,我们希望从里面挖掘出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制订政策的角度对我们有参考。目前我们有两个东西:

 

  第一是把高校毕业生创业报告做出来6、7万字的东西,把近几年来用了它的数据,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以及身份特征、创业特征、创业行业领域以及政策支持等等,我们形成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准备往上报的,应该很有价值。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有个报告。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第二个是把近五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王博士的报告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在里面加了一些元素,比如加了就业指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数在增加还是减少,从指数化角度看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这个指数一是就业率做成指数,二是从就业质量做个指数,让我们高兴的是,我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指数还是往上走的,这是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高兴的。往上走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薪酬还是要往上走,我们认为这还是很重要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刚才报告上也看到了;二是就业满意度也在往上走;三是学校满意度也在往上走。看指数我们也发现一些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的问题,专业满意度的问题。我想下一步深入挖掘中还会做一些东西,为国家基础政策提供一些分析。这个数据长期积累下来做分析的话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是它的规模比较大,每年25万,25万这个数持续一段时间,可以细分以后,从各种角度能做出不同的东西来,很高兴厦门大学作为这么一个中心,中华英才我们也很熟悉,上次克强总理请了智联和前程无忧,网招我觉得对大学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一直主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它不是个地区市场。北京的大学生不一定就在北京就业,南京的大学生不一定就在南京就业,他可以在全国就业甚至全世界就业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通过网络招聘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或者掌握的工具特别适合网络招聘。农民工做网络招聘可能有点困难,但高校毕业生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他的指标本身是比较清晰的。比如说我的大学毕业情况,专业情况,其他情况,这些指标,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是比较清楚的。他信号清楚的话我就在网上筛选时比较容易筛选,这是教育理论比较重要的情况。

 

  农民工就业筛选不太容易,比如我会建筑,会砌砖,很多时候不太容易筛选。但有的在网络上数据也达不到,很难上,但高校毕业生本身的能力、企业的诉求都比较容易,我们通过大规模的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我是比较赞赏的,而且有利于把他放在合适的地方。下一步在雇主报告上我们给雇主提供一些咨询,我想这是很有价值的,但我认为当前最应该做的是高校的改革。希望厦大这块,我个人已经深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高校的满意度是极低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到劳动力市场再来解决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大家知道去干什么吗?去技工学校学习半年,大家知道,技工学校过去是农民工学的,学习半年以后反而他的就业情况非常好,这反映出我们教育脱节非常之大。如果我们不在高教解决这个问题,就业问题就会越来越难。

 

 

  查建中: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连续好几年了,一个原因是麦可思是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的常务理事单位,王博士一直是我们的常务理事。我们觉得非常兴奋,因为过去十年亲眼看到麦可思的成长,真正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数据采集机构,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今年特别不一样,有中华英才网的参与,我们这个教席依赖的数据,过去十年的研究一是麦可思25万的每年样本,Manpower40多个国家每年4万多个公司的产业、岗位、人才缺口的调查;还有一些小数据,像麦肯锡、西安交大李乐山(音同)教授,都比较小样本。过去五年企图和王博士找到中国企业工程师协会和行业软件协会,在雇主端来开展调查,因为25万大样本基本还在学生端,缺一个重要的一维。今天看到中华英才网刘总刚才在台上讲的我非常兴奋,这可能是个转折点,刚才邬教授也讲了,对我们做专业教育、质量、研究改革的人来说数据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第一个问题就是需求不清,没有数据,我们现在依赖的数据都不够权威,不够全面,比如和大数据相关的,其实是有点杯水车薪,实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发布了工程学的报告,多次指出全世界缺乏工程学的数据,没有数据。总干事长在前沿里说,因为大家都认为工程学只是科学里的一个无名伙伴。

 

  所以,全世界的数据统计没有把工程数据专门单列出去,所以几乎无迹可寻,你要问到一个国家需要什么类型的工程师,什么层次,什么专业内容,什么质量,数量是多少,没有数据。我们的工程教育在全世界经济里非常重要的提供各级工程人才,从初等到中等,到高等,可是我们的决策实际都是非常主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和职场差别这么大。

 

  作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产能过剩实际是劣质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不足,反映了毕业生就业不好,就业率、就业质量,刚才刘总提到我们的高就业率,邬校长也讲到三高,其实这个数据还是有相当问题的,我知道像美国、日本、英国就业率都在50%多。刚才邬校长说的我们的话语体系很不同,这是个大问题。今天UNESCO(音)设立一个重大项目,现在请中欧商学院(音)和清华大学联合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来做这个事儿,连续十年,每两年一次要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工程需求和工程教育的数据做调查。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要来研讨,什么样的Indicator(音)能反映工程职场需求和工程教育问题;第二围绕这样有意义Indicator(音)搜集数据,找出政策建议。我认为这等于麦可思和中华英才网现在联合好这个工作非常非常有意义,有全世界样板的意义。我很期待,我们也很愿意在这个过程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产学研合作商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谢谢!

 

 

  周光礼:谢谢王博士和刘总,第一次参加麦可思的发布会。今天有很新的感触,讲三点感触。

 

  中国教育、中国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并存,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理想中的工作,我们的大学好像培养了大批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积累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极其缺乏,其反映了一个问题可能是个结构性问题,就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方的需求是不通的。今天麦可思和58同城一个作为长期关注高校人才培养端的公司,另一端是企业端,就是校园招聘开拓者58同城,他们联手实质有助于打通这个项目隔绝的领域,我们的大学改革需要来自于职场的声音,需要来自于企业方的声音。这是我今天看到双方签约,我们大家都充满期待。

 

  第二,我是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我们长期关注高等教育,我认为大学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际国家的工业化是当前中国最核心的使命,实际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化;在这个阶段实际不需要高等教育参与的,80年代的农民工参与的就是劳动密集型的。

 

  第二个阶段叫技能密集型工业,只需要职业培训。

 

  第三个阶段是科技密集型,技能和科技是有差别的,技能是和劳动者的身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不断地培训使他自己本身拥有这个能力,而科技、技术是可以脱离劳动者而存在的。所以,第三个阶段是科技密集型工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倡议,否则它无法运转。

 

  第四个阶段应该是科研和创新密集型工业,就是“工业4.0”,这时候我们需要本科甚至是硕士层次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中国的国情是四种产业同时并存,其实应该大学、教学改革要考虑的一个复杂的问题,与此相关的就是工业4.0需要创业教育和创意教育的融合。现在我们强调创业教育似乎强调得过头了,从刚才的数据我们已经看得出来,实际让大学生直接去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我们的创业教育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创业习惯和创业精神、能力,让创业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真的让他创业。刚才一些数据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考虑中国社会产业、工业化的复杂性。

 

  第三,我们的大学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能力导向的大学教育改革。刚才的数据已经发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知识快速增长和职业频繁地转化,这意味着我们大学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假给学生一些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职业之间转化的一种能力,,大学四年本科教育只是通向终身学习的一步,但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人一辈子不是为一个雇主工作的时代,而麦可思调查发现,40%的学生在三年内转换了工作,2012届毕业生三年内平均为2.2个雇主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不像我们这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就工作一辈子,以后的大学毕业工作是频繁转换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太过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的培养。

 

  谢谢!

 

 

  赵国栋:大家好!我是来自软通动力集团的赵国栋,在集团负责众创空间、众包平台、人民大学以及人才招聘管理,软通集团目前在全球有70多个分支机构,全球有3万多员工,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在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IT技术服务,基本和互联网相关,每年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2000多人,并且我们对应届生的要求也是在逐年提升,从以前我们以二本、三本为主要的招聘对象转变到这两年以211、985为主要招聘对象。并且我们之前也做过很多校企合作,包括和高校的各种对接,今年开始我们把校园招聘也和英才网进行了合作,招聘执行也由英才网帮我们做一些实际的推广工作。

 

  我看到报告里大学生入职之后离职的倾向和三年之后跳槽的次数,我们对这块也是比较有感触的,因为我们按照往年自己的数据分析,大学生入职一年时离职率是最高的,反而待的时间越长离职率越低,    我们也在分析,什么样的大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更适合社会的需要。我相信,我们一是偏高校端的数据分析,二是偏企业耽的数据分析,如果这两个数据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为企业和高校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各解读,我相信不管是对我们高校的教育还是企业的用人,再往高一点,对整个中国的教育产业和人才发展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也期待我们这个合作未来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谢谢!

 

 

  别敦荣: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发布会,非常受启发,这个质量报告目前我们也是属于参与方。

 

  我们这个就业报告一方面这是客观的数据采集,数据的描述,而现在怎么样能够进入到这个数据内部中去?从数据本身中去挖掘一些情况和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报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数据叫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初步整理,所以,麦可思公司有非常强大的数据收集功能,刚才大公司和麦可思的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做到优势互补,合作角度我们愿意将来更多参与到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中需,真正让这些数据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王战军:首先祝贺就业蓝皮书的发布,因为2016年就业蓝皮书发布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个蓝皮书报告做了八年,价值越来越高,作为报告来讲,长期的坚持,尤其是历史上确实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刚才报告已经演示了。就这个报告这几年除了它本身的报告以外,刚才王伯庆博士也讲,我看到前几天在厦大签了合作协议。八年积累数据量非常多,数据背后隐藏了一些东西也比较多,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把它挖掘出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这个报告是一个统计分析,真正从数据挖掘角度来讲,背后还有很多的宝藏没有开发出来。现在从就业问题来讲,应该说邬大光教授也讲联合国也非常重视,实际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各个国家的政府,各个国家的老百姓都非常重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在想怎么样利用大数据的一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除了现在调查的这些数据以外其实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数据结合起来,比如动态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因为你调查的都是一些结构化的数据。当然,我已经看到英才网、厦大的合作,相信这个报告将来的质量越做越好。我和王博士也在筹划,除了他们这种合作以外,我们准备建立全国高校就业质量研究会,将来按照平台去打造,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打通人才与社会需求,服务高校建设和企业用人。这个靠什么?打通也好、服务也好靠平台,怎么样很好的打通平台是我们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期待这个报告越来越好。

 

 

  季平:今天谈的是就业问题,我认为就业问题对高校来讲是培养质量,培养质量好坏决定了我们就业的成与败,不是百分之百,但它占了主导作用。所以,今天我们的就业报告发布会我也是第二次参加,我觉得特别重要,总理讲今年我们毕业生又创新高700多万,这实际上是我们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一个步伐,近几年来我们高校每年都会创新高,所以,这是个常态现象,因为中国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在已经实现了40%。所以,规模发展是我们高等教育最近几年的一块内容。

 

  我们规模到了今天,社会更多地关心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国家在倡导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时,实际就是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为核心,包括转型发展,双创都无非要围绕着大学生的质量问题。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三方的评估,我觉得麦可思就是第三方评估,它在我们的院校评估、专业评估里都将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有个比较深的体会,当我们的院校评估进校时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社会的评价。那么我们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整个社会评价的结果实际上更多的是听学校的,或者学校安排比较好的用人单位。

 

  如何能把社会评价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出来,我倒觉得麦可思这条路可以成为我们今后真正社会第三方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在评估中心的时候希望和麦可思合作,因为当时条件不太成熟,没有合作成。今天我到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当副会长,负责高等教育协作工作,我们可以和麦可思合作。

 

  我和麦可思合作就是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的评价,插两个口,麦可思的重点口是出口,我增加了一个进口,我们通过与麦可思的合作了解社会对我民办高校认可度,他在报考时报考专业认可度已经进校以后它的专业是不是能够学下去,转专业的倾向已经出口。已经坚持了两年,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民办高校尽管它现在占到了将近1/3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但它总体上和我们公办学校相比还是有差距。

 

  所以,如何能在未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到了一定顶点以后我们民办高校质量能够提升起来,能够占领高等教育比较好的一块阵地,我觉得来自于质量。我和麦可思合作这两年下来,尽管还比较困难,但是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我更看重的是麦可思这个第三方的客观评价。我今天听到麦可思整个质量报告,我也希望今年在民办高校的质量年度会上再度和麦可思合作,把我们全国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分析情况给我们民办高校再有一个报告,让我们再能够看清楚,不光是就业还要看出口和进口,全方位地、客观评价民办高校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国家和高校都已经对自身的教育过程、人才培养过程有一套监控体系,就是国家现在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评分制度,它已经从全方位、常态的,中期性的,自身的,国际化的,以及专业评估几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制度。但是如何用社会的声音,社会的评价来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质量问题,我在民办高校推出这个做法客观地弥补我们现行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我不能说它完全薄弱,但是能够更加强化这一块。所以,我特别看好我与麦可思的合作,也希望我们与麦可思的合作能走出环境。民办高校两怕,一怕自己的生意,二怕学生的流失,所以他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心理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我想麦可思当年成立之初非常困难,今天我们觉得麦可思走过的路就是我们合作走过的路,所以,我们坚信这项工作还是应该建设下去,为未来中国民办高校质量的提升再做我们的努力。

 

 

  王晓燕:我和王博士认识有十年,基本从第一期发布到现在我每年都参加发布会,见证了麦可思公司的成长,回过头来如果把这份报告和第一本报告相比可以看出这个报告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数据分析、学术性和专业性。当然,我也很感谢,因为有了厦大、邬教授的参与使我们的报告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麦可思公司的发展我有两方面的感触,一方面我们的团队确确实实非常敬业认真,而且有大数据理念;另一方面是它比较好的开放合作的态度,麦可思与厦大的合作,和王教授他们质量监测平台的合作,现在又和58同城的合作,与58同城刚才的签约我非常期待,因为我们就业蓝皮书的报告更多是从学校、学生层面了解对他的企业就业情况,但我们恰恰需要从社会角度、企业角度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和分析,我们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满足了这些情况。

 

  如果这个结论通过我们合作有了这样一份报告,回过头来会反馈到我们学校,它会有效地促进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对学生,尤其现在大家都强调专业认证的话,我们培养一个人他的毕业要求、质量标准会大大提升,这样有效促进高校人才质量的提升,就更可能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人才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期待麦可思未来有更大的发展。谢谢!

 

 

  王伯庆:在座的媒体有没有向各位专家提出来?

 

 

  问:我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之前我们媒体有一个通气会时讲到有几个调查,我挺感兴趣,但今天这个报告里没有涉及,我记得当时有两个,一是我们会对就业去向,比如哪些,有多少,大学生会去一些新兴产业和就业人数;去一些传统行业的比较,看看我们的高校培养为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这个比例的变化讲到有这么一个调查,我挺感兴趣的。

 

  还有关于女性歧视的,当时说有很多企业雇主不喜欢招女性,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好像和传统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但这个报告里我们没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有单独的报告?

 

 

  王伯庆:新兴产业我们有专门的报告说,如果能够定义到新兴产业上我们数据可以支撑新兴产业有明确定义,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数据分析。

 

  女性调查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其中有一年专门做了专题分析,当时的数据,现在也有数据在支撑,女性集中在某些行业工作。女性在就业时薪资不是特别明显,但三年以后薪资会受到影响,原因是什么?有差距,我不知道是不是叫歧视,但是有差距分析。如果教育报需要这盲从的专题分析我们可以专门做简短的专题分析。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