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图文直播
2017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0
  •   中国社科院定于2017年2月28日上午9:30在北京国际饭店二层彩虹厅举行2017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研讨会。会议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单位的的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参加并发言。
  • 谢寿光:

    尊敬的李副院长,卢中原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中心主办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2017年发布会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研讨会现在开始。

  • 谢寿光:

    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研究员,国务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实际李富强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事业杂志社社长高燕京研究员,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胡跃龙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新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林跃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经济室主任卓丽洪,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苏宏文先生,以及管理世界杂志社矫旭东博士和朱佳霖先生。国家行政学院教材处处长卓翔先生,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蓝皮书主编之一,尊敬的李建平教授。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广电局原党组书记、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以及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邵丽清以及主任助理苏丹、林年香女士,福建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何瑞鑫先生,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也是这部书的执行主编黄茂兴博士。我们为这些专家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 谢寿光: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2007年发布,到今天已经走过11个年头,它已经成为皮书系列的核心品牌之一,也成为我们反映年度中国竞争力状况以省域为单位的一部权威的智库报告,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恰逢即将召开“两会”之前发布,这里头有对进一步到202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宏观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年度性的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省为单位的进程状况,应当说显得尤为重要和价值极大。这部蓝皮书从原创到发布,到传播,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副院长讲话,大家欢迎。

  • 李培林:

    各位专家,媒体的朋友们,很高兴参加今天第11部我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部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创新的不竭动力,竞争和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省域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划,我国一部分省份目前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在世界上都相当于一个大国,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十多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课题组致力于中国省域竞争力综合性研究,连续出版了11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持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已成为我国竞争力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这项研究也被我国各级政府区域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 李培林:

    今天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上,分别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区域能力创新提升、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等不同维的分析了中国省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成效和下一步方向,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当前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对此我向课题组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就省域竞争力谈几点认识:

  • 李培林:

    第一,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现在我国已经有十个省份人均GDP超越了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些省份可能再过几年就会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现在世界银行的标准是一万两千六百多美元。当然我们一般来讲,不能说一个区域跨越高收入,这是按国家收入的,就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说某个省份率先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这是从国家角度来讲的。所以说,中国区域发展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省的体量非常大,就像这十个省份,有的已经几千万人口,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大国。但是我们说,现在仍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不能说我们没有这种风险。这是由于区域经济的这种格局,使中国产生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省域都有不同的亮点,产生了这种区域竞争的格局,所以使我们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是我们能够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的条件。所以我希望,省域竞争力研究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加强。

  • 李培林:

    第二,关于我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以来最大的一个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我们在大量的低端制造业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世界工厂的规模。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差不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劳动力无论总量还是比例都在快速下降,现在每年劳动力减少四百多万人。过去我们还说,人排着队找工作,现在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社科院给上海做了一项研究,因为上海有个规划,要限制人口往上海流动,很快你会发现,不是上海不让人家进,想进人家还不过来,上海这种年龄化就是要靠新的年轻移民来抵消很多影响。现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把创新放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首位。但是从经济增长来看,并不是说增长最快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创新驱动最强的地方。

  • 李培林:

    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沿海地区,中间一段时间,大规模基建和城市化过程当中,重化工和煤钢企业增长最快。去年的数字,2016年,西藏、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大概排在前十位,还有三个省份超过10%。但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这些发展快的省份靠的是什么?是不是都是靠的创新?而且从持续增长来看,有的是因为基数比较低,但增长较快还是有它的优势所在。我自己感觉,从城市角度来讲,深圳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包括上海,我都觉得和深圳比在这方面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但是能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今后保持持续增长,而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这是综合的原因,但是一定要抓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 李培林:

    最后,关于省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我们尽管说省域是梯度发展格局,按照富裕程度来看,还是这样的国情,但是增长速度已经发生这样的变化了。过去我们叫雁形梯队,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梯队?按六个分区来分,或者按照中东西部来分,中国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增长格局,会形成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方面也应该加强。我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是提一点体会和想法。最后预祝发布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谢寿光:

    感谢李院长对《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充分肯定,而且做了就省域发展区划问题做了非常有建树的报告。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研究员讲话,大家欢迎。

  • 卢中原:

    首先祝贺《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第11次报告发布。我原来和福建省发展中心闽榕主任有密切的合作,《管理世界》也曾经是我分管的一个单位,因此前些年我来得多一些,那时候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每一年的发布,感觉生机勃勃的。这些年因为不归我分管了,我就不便多参与,现在邀请我来,这些老朋友念旧情。但是对于你们这个报告的进展情况,了解就不是很多了,因为每年发布,我就知道每年有哪些新的亮点。今年我了解一下,亮点主要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做省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评价。就这个蓝皮书的内容,还有怎么样能够紧扣我们国家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及区域格局变动这样一些发展态势,我想提几点想法。

    第一,我很赞同你们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一个切入点。但是,这项工作还需要研究,哪些是最值得关注的,能够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区域经济的影响,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应该再突出一点。咱们这个报告,第11届了,很多指标体系是11年前设计的,这些年来,有连续性、稳定性、可比性,你不能老变。这样带来一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当中,引起的产业格局变化、竞争力变化以及区域格局重组,是不是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既然是研究,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 卢中原:

    这个切入点非常好,但是这上面可能有一些指标权重要做一些调整,比如说我们现在对大气治理、雾霾的治理,“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生态环境质量要总体好转。你们想过没有?现在还有四年了,能不能总体好转?以前我们起草政府文件的时候,也不能自己瞎写,得经过生态学家,对我们国家的环境质量是怎样的总体判断?当时判断是总体恶化,局部改善。现在中央提出来了,要总体改善。这些年经过我们的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理念、体制的转变,尤其是中央深改组专门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小组,他在积极的变化,对区域格局的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怎么反映?

    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域格局,生态环境指标的变化,反映出我们国家总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朝着改善的方向前进,到2020年我们宣布全面小康建成的时候,我们的省域竞争力,一翻你们的环境竞争力,确实有大的改善。

  • 卢中原:

    我们甚至可以搞一个专题,比如说我们11年跟踪,我们的环境竞争力现在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建议,我觉得这就是亮点。你每年给新闻界,给我们全国人民,给我们学术界,给本地政府提出来,我们这个评价真的是有用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我们在原有指标体系上,怎么样能够突出反映这种结构调整的进展,产业结构、环境竞争力等等。最近国务院提出来18个地级城市从北方一直到中部,这是污染带,环保部就督察这18个地级市。这18个地级市已经突破了北京周边五省区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我们省域竞争力当中,这18个地市的环保督察,导致它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这18个市所在的省会产生什么影响?过去我们老说北京周边五省区,那南方呢?江浙一带二十多万平方公里雾霾在上空飘着,北京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我前不久出差从北京到郑州,一直到中西部,都没躲过雾霾。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雾霾治理上,我们省域竞争力指标、环境竞争力,怎么呈现给大家一个新的进展?比如环保部,拿着给新上任的陈部长,你给我们看看,我们的评价是这样的,你们督察以后,它确实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咱们的决策,还是要各地推进结构性调整,起一点作用。

  • 卢中原:

    第二,在我这个评价当中,遇到一个难题,我们怎么解决?就是地区数据造假。我特意翻了翻辽宁。最近大家看到了吧?国家公开点名财政数据造假,不光是财政数据造假,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都造假。当然这对你们来说,是为难你们了,这不要紧的,他每年公布了,你的数据就要跟着调整,至少你要有个说明,就是我们现在的数据是他那个时候的,没有修订,但是根据我们最新掌握的情况,他的环境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要扣分。但是你们这里都没有反映,因为你是年度的,年度就必须反映这种变化,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我们要反映真实的变化,真实的底数。

  • 卢中原:

    前几年我到辽宁讲课,有领导跟我讲,我们什么GDP、工业增加值,还有投资,都是假的,假得很多,不是一点半点,原来20%、30%多的增长,现在一挤水分,负增长了。我们搞研究的,能不能跟踪,并且反映和修正,这一点在我们这里是没有发现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你们要把它记录在案,这是文献价值。然后通过你们的修正,在我们掌握初步数据给他评估的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经过修正,挤水分,真实的情况要打折扣。历史存帐,这是我们科学文献,将来多少年,我们上图书馆,上网上一查,后代将感谢我们,这些科学家、政策研究人员、学术研究人员,我们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们,为我们当世和后世,做了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一点,我们现在好像关注都不够,媒体报道完了就过去了,历史存帐都是非常重要的,连续11年的省域竞争力报告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映,我觉得是非常大的缺陷。

    我们这些人,搞研究的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所掌握的真实数据、分析结果要存在我们的研究成果当中,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丰富当代社会科学文献,以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查证,要不然后代人说,你们前一代人干什么了?在我们这个领域这样做,我们觉得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对得起我们研究人员的良心。就像我们老祖宗讲的“我已经拯救了我的良心”。这是数据问题。包括黑龙江,东北这几个省数据不符情况非常严重。建议我们《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当中,要有这样一个补遗拾缺的工作,否则我们的研究就没有及时反映我们这个社会深刻的变化,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卢中原:

    第三,大家还要注意,国家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比如自贸区建设。自贸区过去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现在在中西部,将来诸如此类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生机和变化,我希望在我们省域竞争力报告当中应当有所反映。建议大家考虑一下,通过什么指标,来反映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新的政策落地之后带来的变化,带来的区域重组、要素流动这样一些新变化,以及对当地竞争力带来的变化。也可能中西部有了自贸区以后,当地竞争力就上来了,你们能不能反映?也许这个自贸区比较小,可能对当地拉动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广东不一样,广东有三个自贸区,广东将来的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你们现有的指标体系能不能反映这些新变化?希望大家在发布会上能够多交流。出版这样一部书,要对我们的当代和后世做出贡献,将来别人翻我们这本书,真得佩服我们,至少有一点,你历史存帐了,你揭露了社会的不足,使人们警醒,这就是功德无量。谢谢大家。

  • 谢寿光:

    感谢卢主任坦诚地对我们《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觉得,无论出版方也好,还有我们研究团队,要好好地吸纳消化,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我们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向。这十几年积淀下来的成果,真正让它传得下去,站得住。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就这本蓝皮书主题做一个报告解读,大家欢迎。

  • 李建平:

    尊敬的李院长、卢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2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我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再次相聚在这里。谨此,我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这项研究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李建平:

    下面,结合这次刚出版的省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作汇报。

    一、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构成。

    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我们已经逐渐构建完善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尤其是最新一部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我们根据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指标的设计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完善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 李建平:

    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我们还是按照原来比较习惯的做法,把它分为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上游去评价结果是,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福建、湖北、河南。中游区是第11到20位,分别是重庆、安徽、四川、辽宁、湖南、河北、江西、内蒙、吉林。下游区是第21位到31位,分别是陕西、海南、广西、山西、贵州、黑龙江、新疆、宁夏、云南、青海、甘肃、西藏。

  • 李建平:

    2015年和2014年相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10个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排位上升了2位,河南、江西、安徽和云南均上升了1位。1个省区市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8个省、市、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辽宁,排位下降了5位,黑龙江下降了3位,其他的四川、湖南和陕西都下降了2位。内蒙古、甘肃、青海也都下降了1位。

    2014-2015年期间,个别省份的排位出现跨区段变化,其中河南由中游区跨入上游区,前进了2位,辽宁由上游区跌入中游区,下降了5位。中游区和下游区没有省份的排位发生跨区段变化。

  • 李建平:

    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总体态势

    从31个省份的得分升降来看,全国有23个省份的得分出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增加了3.03分,其次是浙江、江苏、重庆和福建,都增加了2以上。另外有8个省份得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龙江,下降了2.16分,其次是宁夏、新疆、辽宁和陕西,得分下降幅度也都比较大。

    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5年为39.8分,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1分。

    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势头来看,东部地区仍然保持领先势头,总体综合竞争力比较强。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攀升,比如在排位前10名的省份中有湖北省和河南省,分别排在第九和第十位,中部崛起的韵味越来越浓。

    总体来看,2014-2015恩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发展新动能培育的影响下,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出现了缓慢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以上就是我这份报告的简要介绍,其他相关内容由本书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介绍,专题方面由李闽榕主编作介绍。祝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 谢寿光:

    感谢建平教授所作的简要解读。下面有请这部蓝皮书的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继续做深度解读。

  • 黄茂兴:

    尊敬的李培林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届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在这里做最新一版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汇报介绍。刚才我的老师李建品校长对这本蓝皮书总体评价结果作了介绍,在这里,我主要补充讲三个方面:第一,刚好今年是第11部蓝皮书的发布,我想借这个机会,花一点点时间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过去十年,这本蓝皮书走过的岁月和历程。

  • 黄茂兴:

    应该说,这本蓝皮书是2007年发布,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发布,今年是第11部。11本蓝皮书当中,我们一直得到了各位领导专家包括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托举,才使我们一直坚持了十年,到今年是第11年。除此之外,我们首部省域蓝皮书,在英国帕斯出版社出版。这11年当中,我们蓝皮书得到了社会的厚爱,连续在七次优秀社科皮书评奖当中获得一等奖。除了在社科院各个所之外,在地方连续得到这么多届的一等奖,也是为数不多。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获得我们省里面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

  • 黄茂兴:

    值得高兴的一点是,我们在2014年,这本书入选了社科文献出版社评选十大优秀皮书。同时,从2014年开始,入选了中国社科院授权使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优秀皮书。这11年走过的道路,我们始终非常感激大家对我们一路上的支持和扶持。

    为什么在这十年当中,我们能够坚持下来,我们首先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蓝皮书一个很重要的生命力是我们坚持了创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是学术研究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的要求,每年都对皮书做了创新。具体来讲,我们总结了过去11年有两点。

  • 黄茂兴:

    第一个方面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竞争力发展特点,对31个省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一些指标体系做了一些微调。比如说在今年,我们的开放,特别是1.0、2.0和3.0的自贸区,如何反映,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和调整。比如说生态文明的建设、环境竞争力的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指标当中,根据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来不断微调指标体系,包括财政金融、知识经济方面,我们一方面保持指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加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基本判断。

    第二个方面,每年蓝皮书都有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围绕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开设一些专题。比如说今年的专题就是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2017年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我们今年的蓝皮书把国家经济的主线嵌入到这本皮书的研究当中,设置了五大方面的专题。

  • 黄茂兴:

    第二,评价与比较。全国31个省,四大区域和四大区域内部竞争力的表现情况怎么样,从东中西还有东北地区,东部地区还是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年当中也表现非常突出,东北的分数是整体负的增长,下降幅度是很大的,这反映出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态势。从GDP的增速,西快东慢,综合实力来讲,东快西慢这个格局还是没有改变的。

  • 黄茂兴:

    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十个省来看,基本上排在前十名的,前八名比较稳定。东部地区河北和海南,一个处中游区,一个处于下游区,除此之外前面八个基本都稳定在上游区的前八位,应该说综合竞争力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力量都势均力敌了。

    中部地区的表现比较前沿了,综合竞争力的排位除了湖南有下降,其他的省份都是上升的。而且我注意到,在最新的评价当中,中部的省份,湖北和河南都挤入了上游区,其他的省份,安徽和湖南处在中游区前列。中部崛起的战略立见成效。

  • 黄茂兴:

    西部地区两个格局,上升的,重庆这两年经济发展势头还保持得比较好,其他的省份地区保持稳定也占了一半,下降的也差不多一半。总体来讲,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排位,除了重庆、四川之外,区域中游区的大部分都在下游区,这也是西部地区跟东部地区的差距,一方面是得分情况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东北地区,辽宁和黑龙江都下降得比较大,除了吉林上升了一位,辽宁和黑龙江是全面下滑。刚才前面两位领导也都提到,跟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吻合的。

  • 黄茂兴:

    这11年我们总结的情况来看,省域竞争力的排位,特别是前十位的,上游区这些基本上都稳定在前十名。特别突出的是重庆,在过去十年当中,重庆是不断上升的。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辽宁,过去十年相对来讲竞争力还比较稳定在上游区末位,但是这两年是直线下降。

    下游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西部一些省份大部分处在下游位置,特别提出黑龙江,黑龙江这十年当中波动的幅度比较大,波动式下降,其他的省份主要还是聚集在下游区的位置上徘徊,总体排位比较稳定。

    这31个省在全国的得分情况,非均衡性比较明显,大部分省份集中在30-40分之间,50、60分的是个别省份,大部分都是30到40。

    省域竞争力9个二级指标,其中包括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从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客观体现了各个省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和能力,我们根据11年的研究发现,关联度最高的是各个省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宏观经济竞争力,包括产业竞争力、农业竞争力,包括政府作用、经济结构调整竞争力等等,它的关联系数是最高的。除此之外,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和软环境的竞争力对一个省的竞争力提升也至关重要,比如说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都对各个省竞争力的影响比较大。

    一个省的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推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驱动力。广东和江苏两个省一直在角力,产业竞争力越高,综合竞争力越强。除此之外,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都基本上反映出综合竞争力越强,跟这个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密切相关。

    在这个评价当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突出的反映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建设,中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显现出来,反映出我们整个国家战略的成效和作用越发明显。

    这是我的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媒体专家和朋友们对我们这本书的支持和厚爱。

  • 谢寿光:

    感谢黄茂兴先生对这部报告的进一步解读。下面有请李闽榕博士做一个专业性的解读,他也是这部蓝皮书的主编之一,大家欢迎。

  • 李闽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李建平校长、黄茂兴院长对2015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评价情况作了汇报。这里我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书上讲的是新动能培育,也就是我们的综合竞争力里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些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鉴于此,今年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适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省域经济及竞争力提升的相关问题,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理论上有很多表述,这里就不再做赘述了。格局重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一带一路”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三是自贸区扩容构筑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四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五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在探索新模式;六是陆海统筹全面推进,取得新突破。

  • 李闽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更大事业和格局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兼顾不同地区的利益,促进中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沿边内陆地区的联动发展。二是要重视区域管理制度创新,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三是要培育发展重点城市群,提升区域发展效率;四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五是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 李闽榕: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几点对策思路:一是要深入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部、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又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来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全部都已经实施了。重庆两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一批内陆新区也在规划建设。但在总体格局当中仍缺少一块,就是沿边开发。沿边开发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东北战略的延伸,又是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呼应和接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区域发展战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李闽榕:

    二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对接。中国是闻名全球的古丝绸之路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也是新世纪“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者和倡导者,“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建立在一个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我国陆地沿边地区大部分地段就像一张弓,丝绸之路就像一支箭,弓越强大,箭就射更远处。

    三是持续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战略。

    五是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六是要实施智慧中国的发展战略。现在各地都提出了很多,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的概念还有个总体,要智慧中国,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海洋、智慧地下、智慧深空,总体形成智慧中国的发展战略。我们各个区域的智慧智能建设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和我们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

  • 李闽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标志是经济产出的质量改进和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效率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显著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意义在于“供需错位”和资源错配”的状况。同时,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起到推进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作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和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加快实现绿色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着力点是强化三大动力:一是推动力气,要对生产活动进行从严从紧的环境管制,包括产业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更加严格的准入控制等。二是拉动力,要对绿色经济发展给予激励和引导,包括对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给予减税、奖励等鼓励政策。三是竞争行动力,增强经济体本身的绿色创新能力,包括对平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培训和推广等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的重点。一是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增加制度供应。二是严格执行环境监管制度,去除落后产能。三是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四是切实增强绿色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环境绩效。五是扩大生态产品的供给,积极培育绿色消费观念。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区域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其中结构性问题尤为突出。对此,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中所的问题,推进区域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区域产业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有力支撑,也是我国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前面几位领导都讲了,广东深圳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中给全国作出了样板。前段时间我们到深圳考察,印象也十分深刻。

  • 李闽榕:

    从生产端入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结合我国区域产业转型的现实状况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特色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市场引导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和服务的供给既是新常态下中国区域产业专心升级的根本路径,也是我国区域转型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 李闽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科技创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

    2.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用新新兴技术优化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良性升级。

    3.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政府通过简政放权,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顺利转型。

    4.支持企业完成内在的改造,推进过剩产能转型升级,使其低端无效供给向高端优势产能转换,进而适应市场需求。还有个关系要注意关注和处理,就是过剩是一个动态概念,处理得好就不过剩,如果经济下行,由不过剩也会转为过剩。

    5.通过增强区域协作,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从失衡到优化整体升级,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区域产业的水平。

  • 李闽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我国目前的区域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和机理符合政府管理型的区域创新。首先,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包括核心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还包括制度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并且不仅代表现现有的创新能力,还包括由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反映出的创新潜能。

    其次,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通过要素新供给、制度新供给、结构新供给和政策新供给,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分别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各个组成部分的提升。

    再次,“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增长动力的转变,而动力转变的核心是依托创新驱动。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困境就是创新的瓶颈问题。

    中国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实施全创新要素的培育工程。二是建立健全创新驱动战略的保障制度。三是完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四是加快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 李闽榕: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构建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新机遇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中找位置,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找空间,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找基础,在区域制度创新中找契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找潜力,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找优势。

    新动力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国际市场开拓力、资源要素整合力、技术创新驱动力、国际地位的话语力和国际合作的凝聚力,这也是经济综合竞争力体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也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形成倒逼机制,国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外贸投资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大多和供给侧有关,给我国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契机。二是形成助推机制,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会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聚集,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也会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更高层次。

  • 李闽榕:

    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以及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变化,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几项建议:一是从市场结构方面,以供需有效对接为基础,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二是从产业结构方面,以项目合作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国际产能的合作。三是从企业结构方面,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结合。这是我们在“一带一路”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地方的思路是怎么引进来,同时还要走出去,先引进来,培育壮大,然后共同走出去。四是从产品结构方面,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跻身国际高端消费市场。五是从区域结构方面,以全面对外开放为支撑,实施差异化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六是从要素结构方面,以衔接要素投入为保障,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最后谢谢大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蓝皮书的长期支持和关心,谢谢。

  • 谢寿光:

    感谢李闽榕主任做了敢于这部蓝皮书的学术报告,下面有请中国最著名的竞争力专家,也是区域研究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讲话,大家欢迎。

  • 金碚:

    首先是祝贺又一本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出版,而且从质量来看,也是一年比一年更好。因为时间很有限,我除了表示祝贺以外,也是顺着今年蓝皮书的关键词,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区域经济的新动能,我就讲讲动能,我们是研究竞争力的,怎么才有竞争力?原来我说过,竞争才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但是,竞争必须是有效的竞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实从竞争力的角度来讲,有两大动力的来源,除了国家政策以外,一个是企业,确实是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第二个跟全世界很不同的情况就是中国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国为什么表现出三十多年的增长态势呢?除了走上市场经济,企业之间越来越竞争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我们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不讲其他因素,就从区域的因素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跟台湾学者也做了一个研究,到底决定了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当时我们说,区位是最重要的,你这个地方到底是在东部还是西部,是沿海还是在内地,这在当时是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二重要的,资源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因素。

  • 金碚:

    我们讲新动能,英国有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比较了中国和欧洲,为什么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后发展得比较好呢?从区域上来讲,两个实体差不多大,那个地方就是有活力,是竞争的。中国很早就实现了统一,统一有好处,但是它削弱了有效的竞争性。但是他对中国是看好的,他说二十一世纪中国比欧洲更早实现了大区域里的一体化,欧洲还要为一体化走很长的路,毕竟在那个阶段,我们研究区域竞争力,除了研究一般的显性经济指标,研究哪个东西促使了。企业假定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区域不一样,区域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国家的战略和规划的因素,这头是战略和规划,这头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当竞争不有效的时候,国家就用规划的办法、战略的办法来进行协调,京津冀就是这样。这个东西也对,区域就是两个动力,下一步也是这样。各个地区一方面要争夺在规划中间的地位,我是个什么区域,是个什么地位,这个也很重要,这是规划中间的力量,你要考虑到在这个地区相对形成一个有效竞争的格局,在这个地区里,它是个势均力敌的竞争态势,规则又比较透明,这个时候,这个地区会成为比较有活力、有长期竞争力的地区。像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这种,有的省区一看数字就知道了,一个最大的增长极,就是一千万人,第二批的时候就是三四百人、四五百人了,有的省不一样,有的省有很多,最大、最小、中间的,有个比较有效的竞争格局,这个东西当然不是唯一的因素,我们研究竞争力是可以研究的。如果你们能够把每个地区竞争的市场格局有个测度的话,我觉得可能也会比较有意义。

    最后再次祝贺这本书的出版,而且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谢谢大家。

  • 金碚:

    我们具体来看中国几个区域的特征,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你们评的竞争力比较强的一些省区,除了历史上比较发达,区位是沿海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当地区域之间的竞争格局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说长三角,它有很多增长极,有上海、江苏、浙江,江苏里面也有很多,也不是哪个地方独大,有苏州,有无锡,这构成了竞争的态势。珠三角也是这样,好几个增长极,而且各个增长极之间的竞争市场势力大体相当,比如说珠三角,深圳、广州,还有香港,形成这个区域格局。西部地区也有比较好的,就是成渝地区,有成都、重庆,有比较有效的区域竞争状态。还有的地方,比如京津冀,都靠沿海,都不错,这个地区的竞争格局就不有效。河北省和北京市没法竞争的,不是一个量级,在我们的行政系统里,它不是一个量级,无法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东北地区也是,竞争格局不有效。

  • 谢寿光:

    感谢金碚研究员作了一个非常简洁但是有深度的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富强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 李富强:

    首先我代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对2017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出版还有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和出版者社科文献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出版和发布表示祝贺。另外,来之前我不知道还要发言,我也没有准备,我就简要地说两句。

    这本书我连续看了几年,在我个人的印象中,感觉这本书是越编越好,这是有两方的力量,一个是福建师大,从作者群、课题组方面,另外一个是出版者——社科文献出版社,据我了解,谢寿光社长下了很大的力气,对这本书。另外,这本书对全国省域区域经济方面出的非常早,刚才听黄茂兴执行主编介绍,他连续八次获得了皮书奖,同时获得了很多省部级的奖。这本书现在的权威性在逐渐显现,特别是2017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通过它的发布,通过它的发行,在全国特别是省域方面、区域方面,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最后预祝《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 谢寿光:

    感谢富强研究员。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长王晓红研究员发言。

  • 王晓红: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今年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够反映出我们蓝皮书的总体的一贯性的特点,具有连续性,而且非常切合当前工作的重点。每年都有一个选题的侧重点,这个非常重要。另外,这本蓝皮书现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它的引用率,它影响的层面还是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们福建师大李校长这个团队,茂兴院长的辛勤工作,每年都有这样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成果。

    我个人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比如说我们明年怎么样改进,我也提一些个人的建议。我觉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专题分析报告中这几个专题,建议明年加一个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这几年做了关于民营经济的一些调研,包括“走出去”的问题,民营经济现在GDP增长已经超过半壁江山了,占GDP60%以上了,工业占到70%,投资占到60%以上,而且海外投资占到一半,贸易也占了一半,所以它绝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小个体,在地位上实际上已经占了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缺乏的,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地位现在不重视。在体制机制层面的这种歧视很严重。比如说准入问题,比如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如说科研经费,我们长期是向国企倾斜,基本上不太给民企。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一些歧视,这样歧视下去是没有好处的。

  • 王晓红:

    在自主创新方面,恰恰现在自主创新的主要拉动力就是民企,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大疆、美的、联想等等,在中国具有全球创新竞争力的企业恰恰是民企,但是我发现民企只要一开会就提出很多意见。现在实体经济,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脱实向虚,这个问题特别严重。2016年经济增长的情况,整个结构打开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服务业,7.8%,服务业内部增长最快的是房地产,房地产下手、房地产中介增长都超过了20%、30%以上,恰恰这些传统产业、实体经济,比如说物流、交通运输,实体经济的这些服务业恰恰是低于平均GDP的增长速度,这就明显看得出来,中国经济大量进入虚拟的,主要是炒房地产,这是统计数字非常说明的一点,就是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整体困境下,民营经济的困境最大,我昨天和前天都在长沙和上海开会,一个湖南很大的民企,就是资金链断裂,非常好的项目,就是没有钱,政府也不愿意担保。如果政府不愿意给这样的企业担保,他根本就不可能有融资的信用,国企靠的就是政府信用。现在民企“走出去”,像吉利收购沃尔沃是靠什么?它才十几个亿资金,沃尔沃多大的企业?但是我们要通过它的收购获得核心技术、核心研发能力,获得这种服务平台,包括它的品牌,政府不给它提供担保怎么办?所以当时融资的时候,就是大庆、成都,还有一个地方,当时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副主任做的这件事,回来他专门就跟我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观念一定得发生变化,就是现在很多民企都已经全球化了,发挥主力的都是民企,尤其是在海外投资的时候,很多国企不让干,国企去收购人家核心技术,人家核心技术是不给你的,所以只能民企去做,那个时候就是要靠政府的力量推动它,所以观念上一定要发生变化。

  • 王晓红:

    我最近给经济日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振兴实体经济,首先要做民营企业这篇大文章。我们政策历次调整和宏观调控,基本上都是重国企、轻民企,对民企的一种歧视,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讨论,把民营企业做一个专题。

    另外,关于竞争力,我还特别赞成卢中原主任讲的问题,每年都要根据一些新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对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好,包括目前一些新的东西做一些调整。比如说产业竞争力评价,现在新经济这一块,国家统计局也在考虑建立指标体系,因为现在大量新经济的产生,习总和克强总理都谈到要把握新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现在对数字经济的研究非常多,将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数字经济会产生新兴业态,我们可能现在得不到很标准的统计数据,这是很大的难点,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电商,包括服务外包,包括创新设计,这种新型的服务业,包括大数据,这些新产业,从标准体系来讲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可以反映它的,这是在省域竞争力是很重要的指标。其实,从去年国家统计局整个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来看,新经济的增长是整个增长的拉动引擎,因为整个增长是6.7%,但是新经济这块,比如说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数字经济,还有跟信息技术、互联网相关的系列新业态,增长点都在20%以上,一定不能忽略这些东西。一个区域全部都是老产业,怎么可能有竞争力?你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我觉得新经济这块是应该考虑进去的。

    还有,比如说关于创新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在指标体系上要给它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看后面有关于创新和研发投入的方面,现在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对它就要有一个关于创新的指标,个人建议,明年有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比如说R&D投入,第535页,这只是其中一项,各个省的专利,国家专利局都有标准的统计。还有一个品牌,品牌现在也逐渐有统计了,你的全球性品牌慢慢也有了,品牌和创新的关系非常大,没有创新不是老做人家的东西嘛,你有了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最主要的基础就是创新,你有了核心技术研发设计,才可能产生品牌,未来中国企业竞争力,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主品牌的问题。

  • 王晓红:

    新型业态、新的服务模式、新服务业态,这个应该考虑,这些都是创新里很重要的指标,怎么能够把它反映出来。比如说深圳,大家都公认深圳的创新在全国是最具竞争力的,怎么从皮书中反映出来。这些指标在设计的时候如果就没有进去,那么就看不出来,很难跟实际情况相匹配。这些很强的城市,可能排序的时候没准还排在后面去,这种情况经常有,因为我们排序设计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怎么让它更科学,更能够反映出我们实际的情况,经济活动区域发展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就提这么几个比较具体的建议,总体上是非常好的。谢谢大家。

  • 谢寿光:

    感谢王晓红研究员提的非常好的积极的建议。最后有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林跃勤研究员,他也是《新兴经济体蓝皮书》的主编。

  • 林跃勤: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11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又准时地到了这本大部头的成果,非常感谢福建师大一帮人,还有出版社以谢社长为首的辛勤的劳动,我觉得确实是名副其实。

    中国31个省市,构成了整个泱泱大国的各个板块,省域经济的活跃力是整个国家经济繁荣活跃的构成要素或者基础。每个省市如果都有强大的竞争力,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才能够有提高,才能够有坚实的保障。通过对每个省市竞争力的考评,可以为各个省市自己照镜子,相互借鉴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确实是非常好的,而且每个省区都竞相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后浪推前浪,前浪更领先,这样就能够为整个国家经济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书中也根据排名,提出了提升省域竞争力的九条方法、指南,对每个省市都是很好的启迪和指南。刚才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出了好的建议,我都非常赞同。我看到这本书跟以往相比,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焦点,增加了五个专题,非常好,是创新的一个方面。我很赞同刚才卢中原副主任讲到的,要不断提高真实性和科学性,随着形势的变化,包括我们现在是九大考评指标,是否在维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我们研究的进展,根据我们国家形势的变化,还有适当调整的余地。

  • 林跃勤:

    再有,刚才王晓红部长讲到的我也很同意,可以根据每一年度国家的宏观政策,包括研究的焦点,适当有所增减和有所调整,我们继续保持下去,赞同这一点。而且实际上,我们这个皮书11年来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内容、构架、聚焦方面有及时的反映。可以说,我们对一些特别典型的领域、范畴或者案例,包括刚才讲到的深圳,在创新这一块,我们也可以增加一些典型案例在里面,在创新发展方面,有所借鉴,在相关章节中,有专门的板块。

    还有,根据每个省市的竞争力差异,包括辽宁,之前比较靠先,后面又比较落后,这些比较剧烈的变化,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我们的作者是否应该考虑一下,个别变动指标比较大的,根源是什么,进行一些深度的分析,对当事的省市有一些鞭策作用。

    再次祝贺这本皮书的问世,我也要再找点时间好好研读一下。

  • 谢寿光:

    感谢林跃勤研究员,对他提的建议,希望我们研发团队再进一步消化。今年是《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研发的11年,这个皮书系列是专业化品牌建设20年,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总结和研讨活动,也希望我们这个研发团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进行总结,从国家智库建设的高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高度,从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对话比较,以及从国家更大范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来进一步研究我们这个蓝皮书以及蓝皮书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如何进一步让中国经济进行转型升级,有更多的产品,包括今天很多专家提到的,一些专题性的竞争力研究。另外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可能一年和一年之间,各个省域显现不出太大的变化,但是三年、五年、十年,把每个省份单独集合起来,都可以写出非常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和智库报告。所以应当说这个团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出版方能和这样一个团队,特别是建平校长的鼎立支持下,有这样11年的合作,感到非常荣幸。这个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后边有很年轻的团队可以把这个事情一直做下去。所以感谢大家出席今天发布会,也希望我们的媒体对这部分成果都加以转化。明年这个时候,第12本皮书发布的时候再相会。当然下一个发布也有转型升级的问题,怎么利用大数据,怎么变成可视化,我们跟茂兴商量,做几分钟的精彩的视频,这都是可以增加亮点的地方。让我们这部优秀的皮书能够进一步站在更深的高度。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媒体朋友十几年的携手同行,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