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李扬:新动能对经济产生强大影响大概还要3-5年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12-21

  凤凰网财经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17年12月20日10: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报告厅召开“2018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并发言。

  在谈及新动能时,李扬表示,传统的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进步交替的过程中,上一轮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的提高,这样一个势头已经趋缓。现在新动能正在酝酿,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的这样一些科技进步,或者没有来得及造成一个可以和上一轮向匹敌的力量,没有对经济产生非常显著作用。大概有3-5年时间,我们还存在这样一种时期,各种各样的技术正在发挥作用,但是要能够真正产生强大的经济影响要等一些时候。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以一个老作者、老读者和老编者的身份向各位表示敬意。我直接谈观点。

  现在国内外的形势比较复杂,不特别容易说的清楚,而且长期因素、短期因素交织,前所未有的复杂。但是,习主席在最近好几次谈到经济形势的时候,可以体会,他所立足的是一个长周期的概念。比如在全国金融工作会上说,当前中国的经济经历了前一阶段的上行期,现在进入了下行清算期,表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长周期的概念。我学习习主席的讲话,有一些体会,今天就从长周期角度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做一个非常概括的分析。

  关于全球形势,在今年年初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我自己认为,研究全球经济应当以习主席这个概括为提纲,为最基本的价值。他非常明确的指出,现在世界经济存在三大突出矛盾,换言之,如果说这三大突出矛盾不能非常的解决,全球的经济很难说恢复正常。这三个矛盾我们分别看一下。

  首先,增长动能。具体的体现为传统的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我想,做实体经济分析的,熟悉周期理论的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进步交替的过程中,上一轮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的提高,这样一个势头已经趋缓。但是,我们现在正在酝酿,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的这样一些科技进步,或者没有来得及造成一个可以和上一轮向匹敌的力量,把我们经济拉上去。不久前我们在讨论这个事,我们就谈新经济,在有新经济,以互联网革命为起点,但是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新经济没有对经济产生非常显著作用。但是从里根时期到克林顿时期才真正发挥作用。大概有3-5年时间,我们还存在这样一种时期,各种各样的技术正在发挥作用,但是要能够真正产生强大的经济影响要等一些时候,习主席的话是这个意思。

  第二,全球经济治理滞后。这不是说随便说一下,发一个感慨,而是有具体的内容:

  一是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但是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全球经济力量对比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上个世纪末,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已经超过一半,到本世纪开始,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对全球存量贡献也超过一半,现在大概发达经济体占40%,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60%。这样一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倒过来的三七,现在是四六。这样一个变化,必须反映在全球治理体系下,必须反映在话语权上,必须反应在对世界事务的决定权,这种情况和矛盾有时候会很尖锐。我想各位一定注意到,美国特朗普政府昨天发布的一个关于国家安全的报告,他直言不讳的指出,竞争的对手就是中国,我想他这样一个报告,其实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想守成,我们必须要争得我们的权利。

  二是全球产业布局在调整,而贸易合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几年来产品服务变化很大,有一些合并了,有一些分开了。随着新的技术不断推广并被应用,很多原来只是集中在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里面的各个环节,分成单独的产品、单独的服务加以交易。这样的话,整个交易、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就必须改变,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跟上,没有反映出这个改变。比如关于原产地很多的争议,其实就是根本上在于产业链发展变化,但是我们整个全球治理没有跟上。

  三是全球市场需要增强风险的能力,但是全球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目前,全球仍然处在高风险之中,具体的一个体现就是全球债务,没有舒缓,反而恶化了。2016年底,全球的债务相当于2008年2倍,现在各国当局对此都讳莫如深,但是用一句俗话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借钱总要还的,就像喝酒一样,你喝一杯,心里就爽一点,但是宿醉的痛苦需要很长时间去承受。

  第三,发展失衡。这些年来,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大,但是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而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动荡。这个不公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在一个国家里面体现在不同的阶层之间,而且已经形成全世界,几乎概莫能外,是动乱的根源。这些问题也许还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恶化,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我们看一下国际组织在年末集中对未来的一些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短期稳定是可期的,长期增长堪忧。他们关注通胀的问题,其实国际组织还是在关注通缩问题。通胀喊了多久,但是通缩依然挥之不去。通缩这个问题产生难就难在,我们关于通胀有一个经典定义,叫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是货币问题,货币多迟早会造成物价上涨。问题在于2008年全世界货币当局放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翻了两番,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有非常大的扩张,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一大,这么多货币放出去了,物价水平总是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通缩在这个意义上已经不是货币现象,是实体经济的衰退。

  国际基金组织所今后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提高潜在产出。也就是说,问题出在实体经济层面,问题出在劳动生产力,出在全要素生产力不高。二是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三是增强抵御下行风险能力。

  OECD的分析,是从投资角度切入的,又从投资的结果来做结。从需求来说,他认为投资不够,不够又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水平。更严重的是由于投资不足,我们希望今后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技术产业化就不能实现,无法实现我们所需要的生产率的提升。从需求入手,结束于公益,整个事业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在联合国的最近一个分析里面,列举的问题比较多,世界经济依然面临很多周期性和长期性挑战,是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缓慢、一些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下降或者停滞、新型保护主义兴起,以及全球债务水平高悬。结论是资产价格高估,风险比明显低估。总之还是两面,实体经济还是增长率上不来,还是用传统的需求管理手段去刺激经济,经济没有刺激出来,金融风险出来了。关于全球先简单回顾一下。

  看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情况很多人比较乐观,当然我看到也有不乐观的,我属于不乐观者。我们看一下他的决策者们,在做政策阐述的时候,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那些担忧,你就知道这个问题不简单。11月22日美联储的FOMC会议纪要显示,很多人认为低通胀有可能是长期现象,也就是通缩将可能是长期现象,美联储现在唯一的通胀率为目标,通胀老上不去,说了多少年总上不去,他们作为货币经济学家心里很清楚,有这么多货币在,通胀好上不去,到哪儿去了?所以他们对这点特别的担心。如果找不到出路,第一肯定实体经济不行,第二肯定资产有泡沫,所以我们后面这一段,就是说的鉴于不断上升的资产估值和金融市场低波动性,一些委员表达了对潜在金融失衡威胁上升的担忧,认为可能会出现一次资产价格的剧烈回撤,可能对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谓剧烈回撤,就是股市可能有一直狂泻。现在美国的股市和经济已经脱离的很厉害了,它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中国上海交易所,如果说没有很好的经济成长加以支撑,可能会成为一个泡沫。

  我们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最近公布了一个“NIFD金融指数”,我们也对美国的情况做了一个分析。我们认为必须高度关注美国企业盈利可持续性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我们看到了美国企业的盈利已成疲态,如果市盈率很高,企业利润能够支撑,那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说市盈率很高,企业利润上不去,可能就是一个泡沫。所以,我们很担心会长达8年多的牛市寿终正寝,引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再次动荡。

  美国的情况我们要多说一些,因为它是影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我们看它的杠杆率的变化,在其他很多场合已经说到了,住户、非金融公司、金融部门杠杆率都在下降,我们结论是美国去杠杆就是向债务从住户、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转到政府名下,于是美国的问题进一步集中了,政府赤字和债务的积累是它的问题。现在美国搞税改,我前面说过,在谈所谓新经济,现在讨论新经济主要是讨论当时作为新经济的一个触发点的当时的税改,现在税改和当时税改几乎完全一样。而且美国参众两院矛盾重重,没有高度的一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税改的问题。根据过去经验,税改之后一两年美国经济垮过,但是两三年之后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像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新经济。我们对此不可不警惕。

  小结一下,全球经济如果还用危机这个尺度刻划,进入了下半场,不是说快结束了,下半场任务很多:一是继续解决造成此次百年不遇全球危机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关键是要提高潜在增长率,这并非易事。我们非常有幸,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很早就说过,中国的问题是供给侧、是结构性,已经很多年了,现在通过实践也认识到了。二是消除危机以来各国当局采取的超常规的宏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就是缩表,加息,这个过程应当说非常复杂,我就不多说了。三是将使用更多的政策资源,用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就是说,今后经济发展要花更大的气力也许是最大气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各位学习十九大应该感觉到,3万多字突出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是人民的需要问题。而对经济的增长,倒没有这么的强调。四是面对全球大动荡、大调整,全世界要寻求多重意义的“再平衡”。奥巴马实行“亚太再平衡”,特朗普又来一个“亚太再平衡”,反正就是觉得不平衡,他们要求寻求平衡,其实寻求平衡是一个矛盾和冲突的过程,我觉得今后几年还是在这个环境中在生活。

  我们看中国,关于中国经济的认识,我觉得还是要以经济新常态这个理论为主线。但是我感觉大家对这个就是说说,十九大报告对于新常态又给了进一步深化,这个深化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大家好好研究,几年学习下来有一个印象,就是速度要下行了,但是对速度下行可能换回来的其他东西关注的不够。十九大报告明确说这个速度下来是换回来质量的提高,而且必须以换回高质量为它的一个前提,如果换不回高质量,那么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就白下了。所以,质量提高、效益增长是我们今后一个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一个主线。

  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下行,增加效益提高,在这个图上应该看的很清楚,下行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2017年6.8%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认为明年会略低一些,如果一直低下去,需要警惕,我们对这种动态的差距一定要把握。我们在考虑明年以及之后的经济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杠杆率的问题,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季度指数,一到三季度,总体来说宏观上是稳住了,结构上有所调整,也有所优化。但是要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前三个季度累计下降了2.9,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但是看结构就有一个很坏的消息,国企还在上升,这个下降主要是非国有企业下降的非常快。大家知道,所谓的民企去杠杆极端的形势就是跑跑跑,不干了。债务资产全不要了,那当然去杠杆,很多的民企卖掉了资产,换成外币,到国外去做投资移民等等。这都是去杠杆的具体的形式,这种去杠杆应该说有利有弊,也有让我们很担心的地方,但是问题在于国企的去杠杆仍然是艰难的。有幸的是,我们国家的地方政府去杠杆有所成效,这也是非常强的一个行政措施,使得地方政府不敢过度负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得到维持。

  我们讲中长期就是潜在增长率的问题,我用了白重恩教授的估计,这个账应该是不错的,这个情况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最近这一段时间里,坊间流传说经济触底、反弹,不可信。因为从经济的长期趋势是逐渐的在下行,我前面已经说了,习主席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叫长时期的上行,现在进入下行清算期了。但是,这个结果,我们对惯于10%的中国人来说,觉得不解渴,实际上这个已经非常不错了,按照预测2050是2.85加上2%的通胀,名义增长5%左右。大家一应还有一个参照系,目前的发达经济体的年均增长就是1%、2%,中国到2050年还能在这么高的水平,所以这是一个使得中国能够实现到2050年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一个实体经济的基础。我们对此,应当充满了信心。

  小结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已经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我希望我们这次讲完以后,大家记住后面这句话,就是高质量、高效益,对于速度不要给予太多的关注了。大家要注意的是,长周期和金融周期是需要认真应对的最重要的两个主体,现在是言必称周期,很多周期是鸡同鸭讲,都说的不一样。我觉得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长周期和金融周期,对金融周期研究的还是不够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由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主席在代表十九大的领导见记者的时候说过,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丢,大家注意,这是一个全称判断,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丢,回想40年前,邓小平同志说的,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表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我们必须要牢记这句话。三是打好三个攻坚战,按照时间的安排,这三个攻坚战一个是风险,一个是扶贫,一个是污染防治。我们之所以要打攻坚战无非就是说这个问题现在已经突出到不解决就会危及到经济正常运行程度了,打攻坚战,当然对经济增长又是一个考虑,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几点认真的记在心里。四是去杠杆入手,管好金融风险。第一个攻坚战就是防范和化解重要风险,这个重要风险就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我在很多场合都非常系统的说了当前金融风险各方面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现在不解决金融风险的问题,经济正常运行有可能会受到障碍。所以,在今后几年中防范金融危险是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用速度换回来质量和效益,这正是十九大要求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来用于指导我们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研究者来说,指导未来研究。谢谢各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