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10-21

北京体育 c

 

  10月20日,由北京市体育局、首都体育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北京体育蓝皮书由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等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深度调研撰写而成的年度报告。课题组前后耗时近一年,对北京市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产业集聚区、体育培训服务业、体育中介服务业、职业体育等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全方位呈现出北京体育产业的基本价值形态、盈利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战略。

  过去一年来,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赛、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世界单板滑雪北京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国际赛事和冬季项目不断增多;体育设施数量进一步增加,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0075个,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人,完善的大型体育场馆为北京市承办大型国际赛事提供了硬件保证。

  在多元的产业环境下,北京体育产业实现了量质齐升,各种业态欣欣向荣,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健身休闲业内容不断丰富,项目品牌逐渐形成;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明显提升;体育培训和体育中介市场逐步扩大;体育销售和体育会展的首都优势凸显;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日趋融合发展。

  北京体育产业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融合发展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蓝皮书指出,2014年,北京市体育产业总体呈现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渐成趋势,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北京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生性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2011~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14.5%,总收入年均增幅达16.8%。

  2013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863.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年增长11.1%,2008~2013年年均增长15.1%2008年总体和各领域的收入、从业人员不含奥组委相关数据,以下处理相同。;从业人员13.2万人,比2012年增长7.3%,2008~2013年年均增长5.3%。从劳动生产率来看,2013年,全市体育产业人均实现收入65.4万元,较2008年增长56.2%。

  (二)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体育服务业的规模及其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体育服务业作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核心,其产业主体地位不断稳固,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最高,在全国处于显著领先地位。

  2013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实现收入306.7亿元,比2008年增长1.1倍,五年间年均增速达16.3%,高于体育产业整体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占体育产业收入比重由2008年的33.8%变为2013年的35.5%。

  2013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从业人数为7.4万人,占体育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56.1%。

  2013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达4302家,比2008年增长1.1倍,占体育服务业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83.9%,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2008~2013年,体育服务业对体育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2%,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北京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增长活力的各种新兴的体育产业新业态。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会展业、中介业等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自2013年以来,体育科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体育会展等新兴融合业态发展态势向好,收入增速较快,比重提升较为明显,释放出无限活力。体育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会展、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

  2013年,北京市体育科研活动和体育培训活动收入分别为12.2亿元和6.4亿元,占体育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和0.7%,比2008年分别提升1.0个和0.2个百分点。体育培训机构不断涌现,培训项目不断丰富,培训市场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民间体育机构和品牌。截至2014年,根据北京市体育局的统计数据,北京市共有青少年俱乐部215家,它们承担着“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这一重要的社会功能。

  (四)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有所提升

  2013年,北京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中港澳台资企业达86家,外资企业达66家,占北京体育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0%和1.5%。2013年,北京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中港澳台资企业收入为21.4亿元,外资企业收入为11.5亿元,占北京体育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3.1%和7.1%。

  北京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内资企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蓝皮书指出,在体育市场化方面,北京体育产业呈现体育服务业企业比重上升、体育服务业企业中内资仍占据主导地位、体育服务业中私营企业的比重提升、职业体育三大球成绩显著,市场化水平有所提升的发展趋势。

  第一,体育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上升。

  2013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达4302家,比2008年增长1.1倍,占体育服务业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83.9%,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五大领域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领域企业法人数量最多,达1849家,占体育健身休闲活动领域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达92.7%;企业法人占比最高的是体育中介活动领域,达94.5%。

  2013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企业实现收入162.8亿元,比2008年增长1.7倍,占体育服务业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53.9%,比2008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健身休闲领域企业收入占比最高,达95.9%,收入为37.9亿元;其次是体育中介活动领域,占比达89.8%。体育组织活动领域、体育场馆活动领域、体育中介活动领域企业收入较2008年都增长了3倍以上。

  第二,职业体育快速发展,三大球成绩显著。

  2010年以来,北京市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态势较好,推进了体育项目的市场化发展。2008~2013年,北京市足球、篮球、排球职业体育俱乐部均先后取得了国内联赛的冠军。在竞技成绩稳居全国前列的同时,专业化、商业化的运作理念逐步升级,赞助商、中介商、衍生产品销售商等产业链条日趋成熟完整,职业俱乐部的市场影响力也稳步提升。球市日益火爆,球迷忠诚度不断提高。2013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首钢男篮俱乐部、首钢女篮俱乐部、北汽男排俱乐部、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5家职业体育俱乐部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对相关场馆的发展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市场开发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

  第三,内资企业在体育服务业企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北京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中内资企业达4150家,港澳台资企业达86家,外资企业66家,占体育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96.5%、2.0%和1.5%。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其他体育活动五大领域中,港澳台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体育场馆管理活动领域,达60.1%;内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其他体育活动领域,达98.3%;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领域,达2.1%。从实现收入情况看,2013年,体育服务业企业法人中内资企业收入129.9亿元,港澳台资企业收入21.4亿元,外资企业收入11.5亿元,占体育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9.8%、13.1%和7.1%。五大领域中,内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体育场馆管理活动领域,达96.4%;港澳台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领域,达18.2%;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是体育中介活动领域,达27.2%。

  第四,体育服务业中私营企业的比重提升。

  2013年,北京体育服务业中私营企业达2265家,占体育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52.7%,比2008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五大领域中,体育健身活动领域私营单位最多,达979家。2013年,北京体育服务业私营企业实现收入28.4亿元,占体育服务业全部内资企业收入的比重为21.9%。五大领域中,体育健身活动领域私营企业收入最高,达10.9亿元。

  北京体育健身休闲业今后还将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

  蓝皮书指出,在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及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北京体育健身休闲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的发展面临着以下机遇与挑战。

  (一)体育健身休闲需求增加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体育健身休闲需求的多样化,北京应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各种体育场地设备,新建各种体育配套措施,增加体育服务内容,利用郊野公园的自然资源,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体育公共设施,构建多层次体育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北京市民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健身休闲的服务要求都增长很快。因此,需要开发多层次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网络体系,融合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政府资源联合开发户外健身休闲活动、极限运动等综合性体育健身休闲产品。

  (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挑战

  新形势下,部门协同力量还很薄弱,社会分工及责任不够清晰,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健身场地设施少,另一方面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利用率低。群众体育的研究和创新力度不够,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群体事业的办法和措施不多,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体育组织、健身俱乐部不发达,作用发挥有限。对群众体育锻炼进行的科学指导不够,且指导内容单调,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高。对健身理念的宣传不够,群众的健身意识不强,政府工作还不到位,群众体育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各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职能,利用社会力量,协同发展,科学组织,完成全民健身的目标与任务。

  (三)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积极引导体育消费,从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积极予以扶持和引导,培育体育市场。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经营服务项目,改变体育产业结构,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体育健身服务,例如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休闲健身项目、体育旅游,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发展。

  (四)推进体育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

  进一步开放各类体育市场,建立公开、透明和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社会、企业和国外资本在同等条件下积极参与体育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健身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体育受到民众的空前重视,体育到了必须以文化内涵作为持续发展主要动力的时代。北京有着悠久的健身休闲文化,坚持广泛开展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北京不断加快体育生活化社区文化建设,积极扶持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重点的基层体育组织发展,扶持和鼓励商业体育健身企业的文化发展。此外,北京还依托基层体育组织,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文化活动,打造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品牌。

  (六)北京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杠杆作用的发挥所带来的机遇

  为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培育体育产业主体,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的体育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群众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北京市政府于2007年设立了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加大了对体育健身休闲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人才、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身休闲业。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

  蓝皮书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体育产业逐渐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具体表现为: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逐年增加,国家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用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占全球体育用品的65%。另外,我国体育用品业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很多企业的生产数量、体育用品的分类、一些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结构等。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

  从规模上看,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业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2013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增加值大约为2087亿元,包括运动器材、运动服、运动鞋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与2012年相比,增长7.8%;占GDP比重与2012年相比,差别不大,约为0.367%。

  2014年,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增加值达到2418亿元,较2013年增长15.86%,由此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正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但是,单单从销售额来看,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业的销售仍处于低谷阶段。2013年,体育用品业主要本土品牌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虽然收入达到了118.62亿元,但相较2012年却下降了23.2%,主要原因是各类门店销售订单减少、存货增多,进而使越来越多的门店由于负债过多而选择退出市场。

  2014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已经逐渐走出低潮,形势渐渐转好。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力争到2025年,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是国家从产业角度为体育产业发展定下的基调,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并将推动国内体育用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国家还大力支持足球的发展。2015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使足球项目从上不得台面逐渐转为受各方重视。国家对体育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提升了百姓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职业体育应继续坚持“三大球”为主的发展方针,加大对各项体育事业的支持

  蓝皮书指出,北京职业体育发展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三大球”为主的发展方针、加大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力度、推进俱乐部企业化运营并谋求上市,并对部分项目基础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市场前景的个人类运动项目职业化给予支持。

  第一,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三大球”为主的发展方针。

  2012年7月,北京市三局一委下发的《关于加强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扶持,社会积极参与,体育与教育融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现代职业体育发展规律,以三大球专项管理机构为指导,以追求三大球竞技最高水准为目标,以区县项目布局、传统项目学校及重点高等院校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大中小学校普及和广大市民高度参与为基础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三大球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该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区县三大球“3+3+3”项目布局发展模式,即每个区县必须设置足球、篮球、排球3个运动项目,而且每个项目均要按照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成立男女球队,各3支,有计划地实施“三大球”业余训练比赛活动;创建校园“三大球”“1248”重点示范校,要求“三大球”均衡发展,“三大球”每1个项目发展在全市建立至少拥有2所大学、4所中学和8所小学的重点示范校,形成人才培养链条,逐步形成人才选拔、培养、输送、考核、奖励的完备体系。

  第二,加大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力度,打通校园体育和职业体育之间的道路。

  职业体育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职业体育人才的推动,职业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也依赖于职业体育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青训水平较低,后备军不足,投入较少,可选人才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投入精力和物力。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足球走进校园,使足球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水平,这样做虽然无法使校园足球队成功转为职业球队,但也使校园足球队队员具备了一定的求职竞争力,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提高了足球的参与度,为我国的足球后备军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在市场逐渐成熟和俱乐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议俱乐部尝试企业化运营并谋求上市。

  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在市场主体方面呈现如下特征:首先,产生了大量市场导向的体育组织,即经营体育的企业、体育俱乐部。其次,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处于完善、透明、可操作性的市场和制度规则之下,这为体育组织的企业化运作和企业化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法制和机制环境。最后,政府和资本运营机构对企业化运营的组织提供了各种便利,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化体育组织进行上市运作。鉴于上述经验,建议我们的职业俱乐部在市场慢慢成熟后,可以尝试企业化运营,并尝试俱乐部资本证券化并谋求上市,将俱乐部推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样既有利于推动俱乐部收购、重组、注资、替换赞助商等,又有利于俱乐部市场化动作,还有利于俱乐部开发商业资源。

  第四,对部分项目基础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市场前景的个人类运动项目职业化给予支持。

  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仅有“三大球”职业化还不够,一些项目基础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也要给予支持,比如乒乓球、网球、拳击、斯诺克、自行车、马拉松、电子竞技等,针对这些项目,要在职业化形式和比赛形式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升级,增加娱乐元素和时尚元素,与各类媒体紧密合作,提升项目关注度和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