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伊朗蓝皮书:伊朗发展报告(2015~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11-07

 

伊.webp

 

  11月5日,由中国中东学会、中国社科院海湾研究中心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承办的伊朗学高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行,会上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伊朗蓝皮书《伊朗发展报告(2015~2016)》同时发布。

  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伊朗政治、文化和社会平稳运行的一年,也是伊朗经济形势整体趋于好转的一年,是伊朗外交破除困境、收获丰硕的一年,特别是7月14日伊核协定的达成,对伊朗内政、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中东地区和全球政经形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5年是伊朗经济形势总体趋向好转的一年。伊朗政府通过财政紧缩政策在抑制通货通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因为体制和机制等深层原因,伊朗的生产和消费严重缺乏活力,自由市场外汇价格悄然上升,失业率也重新上升。

  2015年伊朗的政治发展呈现出承前启后、波澜不惊的特点。鲁哈尼于2013年8月4日上任总统,2015年是鲁哈尼当选总统后各项政策初见成效的一年。2015年,鲁哈尼继续推行温和务实的政策,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伊朗的政治体制在稳定的前提下呈现出一定的活力和弹性。

  2015年也是中伊关系平稳发展的一年,伊朗开始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意以项目对接形式实现合作共赢。同时,随着西方国家积极进入伊朗,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

  伊朗经济形势好转 谨慎融入全球化

  伊朗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伊是伊朗经济形势整体趋于好转的一年。伊朗政府通过财政紧缩政策在抑制通货通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伊朗的生产和消费仍然缺乏活力,失业率也重新上升。

  2015年,在经济方面,伊朗谨慎融入全球化。伊朗修改国内的银行货币政策、财务税收政策以应对伊朗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伊朗的经济形势仍不乐观,根本原因在于伊朗僵化的经济体制。第一,伊朗政府的国有企业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掌握的基金会下属企业挤压了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伊朗持续的通货膨胀使民营资本融资困难重重。第二,伊朗仅仅是在理论和舆论上鼓励外商投资,但是在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实际操作层面对外国投资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外商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急剧扩大。第三,对伊朗的制裁不仅是伊朗历年出口的石油所换取的石油美元不能回归国内,造成了伊朗虽然账面拥有大量外汇,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外汇匮乏。第四,更为可怕和不幸的外部条件是2014~2015年世界原油出口价格下跌,再加上伊朗出口的原油数量减少,价格也长期处于低价,所以造成伊朗外汇收入雪上加霜。

  2015年,鲁哈尼政府全面贯彻和落实哈梅内伊的抵抗型经济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知难而进,逆势而为,鼓足勇气,充满信心,加强对西方制裁的“免疫力”;直面伊朗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动员全国的专家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政府与企业和银行之间良性互动,互相配合,鲁哈尼政府要求伊朗中央银行积极配合抵抗型经济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流动性以支持政府的赤字财政,伊朗银行监管部门允许外资银行直接进入经济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设立分支机构;政府强化了税收征管,以税收的增长来弥补政府石油收入的减少,降低对石油出口和石油美元的依赖;在出口层面,伊朗鼓励非石油产品的出口,这其中包括伊朗传统的商品,比如藏红花、开心果、鱼子酱、波斯地毯;政府采取切实行动鼓励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在国内的产业结构层面,大力鼓励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目的是让伊朗经济不受制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确保伊朗经济在国际制裁的险恶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

  总体而言,2015年,鲁哈尼政府细化和深化了抵抗型经济的开放战略,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表明伊朗招商引资的紧迫性和诚意,推动立法机构有效地修改限制外资进入和扩大投资的一些法律条款,并且减少伊朗各级行政机构对外商投资的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经济调整,2015年全年伊朗经济增长率3%,通货膨胀率降至15.6%,扭转了内贾德总统执政末期伊朗经济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

  伊朗社会运行平稳 青年人渴望变革

  伊朗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伊朗政治、文化和社会平稳运行的一年。在社会生活领域,信息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深入发展,已经深入影响伊朗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伊朗的信息化深受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开放度和自由度并不尽如人意。

  2015年,伊朗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仍然就业困难、失业率偏高,所以伊朗年轻人恋爱婚姻成本极高,结婚成家也困难重重。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的频繁使伊朗青年人对现状更加不满,更加渴望变革。这为2016年议会选举中温和改革派占据优势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同时,伊朗普通民众生存压力较大,物价飞涨使货币购买力降低,就业困难又使他们收入增长无望。在经济生活中三角债问题普遍存在,债台高筑也使企业的经营困难重重。尽管经济形势差强人意,但是伊朗人民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崩溃,人们之间在不涉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也是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伊朗普通百姓对外国游客仍然热情大方、慷慨帮助。

  中伊关系基础稳固 双方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微小变化

  伊朗蓝皮书指出,2015年的中伊关系呈现三个不同的特点。

  第一,中伊双方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微小的变化。伊朗在中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稳中有升,所谓稳中有升指的是伊朗属于中国大周边战略所包含的国家,两国共同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都主张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在国际政治层面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特别是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伊朗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伊朗也是中国影响中东政局的平台式国家,特别是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支点性国家,所以伊朗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在伊朗的外交战略中,中国的战略地位稳中有降。因为随着鲁哈尼担任总统,伊朗执行向东看与向西靠并重的外交战略。鲁哈尼政府在重视与中俄传统国家友好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实现与欧美国家良性、建设性互动。鲁哈尼上台之后,伊朗一改内贾德总统执政时期简单、急躁、激进的外交风格,以温和务实的交流沟通为路径,积极寻求与欧美各国改善双边关系,进入了常态化外交状态。特别是2015年7月14日以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西欧各国率领庞大的经济代表团前来伊朗寻找商机。伊朗的外交界认为,原来伊朗只依靠中国等东方的朋友,现在伊朗也可以寻求欧美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导致中国在伊朗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稳中有降,也由此导致伊朗的企业界和外交界高估了与欧美各国合作所带来的红利,也由此导致了中资企业在与伊朗合作方谈判时压力加大、风险加大。2015年后半年,中伊贸易额和投资额双双下降。2015年1至11月,中伊双边贸易额310.94亿美元,同比减少34.6%。其中中国自伊朗进口149.11亿美元,向伊朗出口161.83亿美元。

  第二,2015年中伊双方的交往比以前更加密集,更加有效,更加全面,交往的渠道更加多样。习近平主席与鲁哈尼总统在不同场合下互相交流沟通,在首脑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与伊朗在不同层面实现了全方位交往,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层面。中国的外交部、全国政协、中联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东省、吉林省等都加强了与伊朗对应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这一方面说明了中伊关系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伊关系的交往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不断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伊朗相对应的学术机构开展平等、互动式学术讨论。民间外交有力地配合和补充了政府外交。中国与伊朗的宗教交往也继续深化。12月27~29日,第29届伊斯兰团结国际大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70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和伊朗国内500余名宗教人士出席会议。

  第三,中伊两国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友好交往了两千多年,因此中伊双方都深受对方文化影响,也影响了对方的文化。这是两国对丝绸之路文化有共同认知的历史基础。在现实中,伊朗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伊朗又是动荡中东近36年来政局最稳定的国家。伊朗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也不言而喻。在能源问题上,中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中国启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之前,伊朗从交通建设和学术研究上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伊朗重视自身在历史上丝绸之路与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并通过里海到波斯湾的跨伊朗大铁路,从大不里士到马什哈德的铁路大动脉,将自身建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也就是说,伊朗在不自觉地、局部地配合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随着伊核问题的初步解决,伊朗的巨大市场潜力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总之,2015年,中伊之间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交往巩固了中伊传统友谊,为未来中伊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伊朗经济获得良好发展机会 总体仍未摆脱危机

  蓝皮书指出,2015年,伊朗经济在持续衰退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获得全面解决,西方大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尽管制裁尚未完全解除,但是对伊朗经济依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5年,伊朗里亚尔贬值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通货膨胀被有效抑制,非石油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有所改善。但是,受长期经济结构性病症的影响,又恰逢国际低油价时代的来临,伊朗经济总体上还没有摆脱危机状态。伊朗政府预算依然吃紧,未来赤字可能还会增加,里亚尔还存在继续贬值的风险,通货膨胀可能再次上扬,失业率依然偏高,国际收支可能还会恶化。同时,从2015年的情况看,国际投资者大多仍对伊朗持观望态度。

  报告指出,伊朗经济能否取得持续性增长,取决于伊朗对外关系的灵活度及国内政治经济的进一步改革。

  美伊关系短期内难以实现正常化

  蓝皮书指出, 2013年鲁哈尼上台后,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明显缓和,但双方关系短期内难以实现正常化。

  文章指出,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美伊关系带有极大典型性。美伊关系敌对与伊核危机升温无疑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只有美伊关系出现松动,伊核问题才可能出现转机。然而,伊核问题“软着陆”却并不意味着美伊关系将开启正常化进程。至少从当前看,美伊关系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正常化。

  从美国方面看,防止伊朗等地区大国崛起,一直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双方战略目标针锋相对,很难得到缓解。长期以来,美国将伊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防范伊朗地区崛起。可以说,美国中东政策的基本框架就是围绕“遏制伊朗”设计、展开的。即便奥巴马政府有意与伊朗缓和关系,也无法完全改变美国现行政策结构。

  从伊朗方面看,长期以来,伊朗一直谋求成为独立自主的地区大国。这一抱负几乎渗透到伊朗政治精英的骨髓之中,不可能发生改变。目前,伊朗与美国进行接触,出发点是缓解制裁和外交孤立,因而不得不在核问题上适当让步。但是这些变化只是策略性调整,没有迹象表明,为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伊朗准备放弃成为地区大国的战略目标。

  因此,尽管由于种种因素,目前美伊接触增多,并在核问题上达成相互妥协,但由于双方结构性矛盾难以消除,加之双方国内各种因素制约,美伊之间仍既有接触也有斗争,且斗争是主导面,双方关系短期内难以实现正常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