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世界茶业蓝皮书: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6-07

世界茶 8

 

  2017年5月24日,由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福建省茶叶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在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世界茶业蓝皮书: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已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本世纪以来,世界茶业快速发展,茶园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大幅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最大增速最快的国家。

  蓝皮书的出版将填补世界茶业综合性著作的空白。它总结了本世纪以来世界茶业发展的最新概况,内容详实丰富,为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世界茶业和发展前景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将为世界各国茶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依据。

  该蓝皮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立足世界茶业发展,分析了全球茶叶发展现状和问题,深入总结了本世纪以来世界五大洲茶叶生产、消费、需求、贸易、科技创新与设茶产业发展等概况,对茶叶产品分类、世界茶叶主生产地、茶叶质量标准和品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报告,对世界茶字冠名由来、茶的发现、茶的使用、茶业的主要成分、茶叶的世界传播、茶与健康、世界茶树物种渊源和分布等进行了专题分析,同时提出了中国茶指数研究报告等设想,将历史总结与现状分析结合,对世界各国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等数据和表格,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均值分析、结果排序、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同时也对比国内外茶叶发展状况,分析原因,树立世界茶业发展规律,探讨加快世界茶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为世界茶业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

  蓝皮书指出本世纪以来,世界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14年世界茶园种植面积437万公顷,比2000年265万公顷增长64.9%;茶叶产量517.3万吨,比2000年292.9万吨增长76.6%。

  随着世界茶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主要茶叶种植国30余个(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备案)。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土耳其、孟加拉国和日本。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印度位居第二,茶园面积56.7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6.2万公顷,增幅12%。肯尼亚茶园面积20.3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8.3万公顷,增幅68.6%。斯里兰卡茶园面积18.8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1036公顷。越南茶园面积12.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4.5万公顷,增幅56.3%。印度尼西亚茶园面积12.1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3.3万公顷,降幅21.2%。缅甸茶园面积7.9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8700公顷,降幅12.4%。土耳其茶园面积7.7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600公顷。孟加拉国茶园面积5.4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4505公顷,降幅9.2%。日本茶园面积4.5万公顷,比2000年减少5600公顷,降幅11.1%。

  由于茶园面积增加及科技进步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世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茶叶产量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自2006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世界最大茶叶生产国地位,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极大地带动了世界茶叶总产量的增加。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209.6万吨,比2000年增长141.2万吨,增幅206.7%,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23.3%增至40.5%。自2006年以后,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2014年生产茶叶120.7万吨,比2000年增加42.6%,占世界总产量份额由28.9%降至23.3%。肯尼亚茶叶产量44.6万吨,比2000年增长20.9万吨,增幅88.4%,占世界总产量份额由8.1%增至8.9%。斯里兰卡茶叶产量33.8万吨,比2000年增长2.1万吨,增幅6.8%。土耳其茶叶产量23万吨,比2000年增长10万吨,增幅76%。越南茶叶产量17.5万吨,比2000年增长11.1万吨,增幅174.7%。印度尼西亚茶叶产量13.2万吨,比2000年减少3.1万吨,降幅18.8%。阿根廷茶叶产量8.2万吨,比2000年增长1.4万吨,增幅21.1%。日本茶叶产量8.1万吨,比2000年减少8000吨,降幅8.9%。孟加拉国茶叶产量6.4万吨,比2000年增长1.1万吨,增幅22.5%。

  世界茶叶生产以红茶为主,其次是绿茶,其他茶类只有中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生产,所占份额不多。近年来,红茶在全球茶叶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下降,绿茶和其他茶类有所增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茶叶产量358.3万吨,其中红茶246.7万吨,占68.8%;绿茶90.8万吨,占25.3%;其他茶类20.8万吨,占5.8%。2014年,全球茶叶产量512.5万吨,其中红茶310.2万吨,占60.5%;绿茶163.3万吨,占31.8%;其他茶类20.8万吨,占7.6%。

  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只有中国和日本以绿茶为主,其他国家均主要生产红茶。2000年,世界绿茶总产量68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23.3%。其中中国49.8万吨,位居第一,占绿茶总产量72.9%;日本8.9万吨,是第二大绿茶生产国;其他绿茶生产国(地区)是:印尼3.8万吨、越南2.8万吨、台湾2万吨、印度6220吨。2014年,中国绿茶总产量141.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绿茶总产量85%,所占份额比2000年增加12个百分点。越南绿茶产量9.6万吨,由2000年第四绿茶生产国跃居第二;其他绿茶生产国(地区)是:日本8.1万吨、印尼3.1万吨、印度1.5万吨、台湾1.4万吨。

  亚洲的茶叶消费总量遥遥领先

  蓝皮书指出在全球五大洲中(其中独联体国家单独统计,未计入亚、欧两大洲统计内)亚洲的茶叶消费总量遥遥领先。其中,2000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独联体国家的茶叶消费总量分别约198.1万吨、24.2万吨、28.1万吨、14.2万吨21.5万吨,分别占2000年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69%、8%、10%、5%和8%。2007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独联体国家的茶叶消费总量分别约274.9万吨、25.2万吨、32.9 万吨、16.4万吨、25.4万吨(见表2),分别占2007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73%、7%、9%、4%、7%。到2014年亚洲消费总量达到397.5万吨,占当年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79%。从2000年到2014年亚洲茶叶消费占世界茶叶消费比重扩大了10个百分点,2000年到2007年上涨0.4个百分点,2007年到2012年上升0.6个百分点,相比较,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而从2000年到2012年同期,欧洲的茶叶消费比重呈现出小幅度缓慢下滑趋势,从2000年到2007年,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从8%下降到7%,到2014年下降为5%。非洲茶叶消费总量呈上升状态,但是占世界茶叶消费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的10%下降到2012年7%。美洲、大洋洲、茶叶消费总量逐年小幅上升,但在世界占比比较平稳。独联体国家茶叶总消费量近3年来有所下降,但世界占比未发生较大变化。

  加快世界茶业发展的五大举措:调整茶叶发展结构、拓宽茶叶品牌与市场、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健全茶叶检测体系

  蓝皮书指出世界茶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目前,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产茶,2015年茶叶产量达到3500万吨。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全球茶叶消费量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2015年茶园面积17700万亩,茶叶产量720万吨,茶叶出口量250.23万吨,内销470.7万吨。全国茶叶产销基本平衡,生产、销售和消费每年约以3%的速度增长。国内茶叶生产西移国内东部沿海茶区随着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能源、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工业污染加重,茶叶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茶叶生产进一步在量上扩张的难度大,国内茶叶生产正逐步向中西部适宜地区转移。为了加快发展世界茶叶产业,首先发展思路以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目标为前提,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突破口,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配套茶叶加工设施,以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产,主攻质量,突出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销售市场,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把茶叶产业建设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标准化发展观念。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管理体制, 提高管理水平。重视茶叶产地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源头整治。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建立茶叶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世纪以来世界茶叶消费持续平稳增长、新型茶品备受青睐

  蓝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步加深,茶叶作为一种历史承载厚重、文化底蕴丰富、健康养生所需的世界饮品,其种植、生产加工、贸易、消费均保持着平稳发展的势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带动生产、贸易的主要动力。从2001到2014年,世界茶叶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0年全球茶叶消费总量为287.9万吨到2014年约500万吨,增长了近73.8%,年增长率约为5.3%。尽管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对人们的茶叶消费量并未造成任何负面影响,2008年以后,全球茶叶消费量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发展趋势。

  在世界主要饮茶国家连续3年消费总量排名中,自2003年—2006年,世界茶叶消费十强分别为:印度、中国、独联体、土耳其、日本、英国、巴基斯坦、美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其中印度与中国的茶叶消费相差不大。但2006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的茶叶消费量已经达到135.7万吨,是这一时期印度的茶叶消费总量的1.69倍,差距逐渐拉大。从2003到2014年,世界茶叶消费前几名并没有较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日常食用外,茶作为礼品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社交场合。在品类上,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香味茶、脱咖啡因茶、有机茶、花草茶等新兴茶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逐步加深,世界茶叶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蓝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逐步加深,茶叶成为一种历史承载厚重、文化底蕴丰富、健康养生所需的世界饮品,从2001年到2015年,世界茶叶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0年全球茶叶消费总量为287.9万吨,2015年增至约500万吨,增长了近73.8%,年增长率约为5.3%。2006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的茶叶平均消费总量已经达到135.7万吨,2015年上升为181万吨。就人均茶叶消费而言,冰岛从2003年到2011年一度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但是在2012年到2014年3年中,土耳其取而代之,人均茶叶消费达到3.18千克。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贸易也平稳增长

  蓝皮书指出, 2014年,全球茶叶总贸易量为348.5万吨(比2000年增长34.3%),其中出口182.7万吨(比2000年增长38.2%),进口165.8万吨(比2000年增长30.3%)。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3%。目前,肯尼亚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茶叶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是斯里兰卡,出口额15.6亿美元;中国12.7亿美元,位居第二。在全球茶叶贸易中,红茶是主要产品,但近年来其在全球茶叶出口中所占份额略有减少,从2000年的86.4%降至2015年的78 %。绿茶所占份额则不断增加。

  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茶业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茶树最早被中国人由野生变为园栽,中国最先将茶叶从药用变为饮用,茶叶和茶种也最早由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茶叶产量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国家,也是最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2014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65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总面积的60.6%;茶叶产量209.6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0.5%;茶叶出口数量为30.2万吨,占全球茶叶总出口数量的16.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茶业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标准化发展观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茶叶产地的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源头整治,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推动中国茶业持续繁荣。

  中国与世界茶业的发展将助力一带一路进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饮茶历史在3000年以上。很早以前,中国就把种茶经验和茶树种子传给了世界各国人民。目前,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战略之后,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竞争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构想,做好茶叶对外贸易互联互通,推动茶产业发展,促进世界茶文化交流,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福建省茶叶学会、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启动《世界茶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编纂工作。

  该部蓝皮书从涉茶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实严谨的介绍,相信定会对世界茶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在当下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下,茶叶、茶产业乃至茶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对一带一路的互动互通产生积极影响,是我国在传统茶马古道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中国也是世界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对世界茶叶的发展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下一带一路宏观背景的指导下,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中国更应该依托一带一路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搞好中国特色茶叶和茶产业,推动中华特色茶文化走向世界。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由野生变为园栽,茶叶和茶种最早由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早在周朝茶已成贡品。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快速发展,饮茶之风大盛,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饮”。唐以后,经五代十国至宋辽金元前后400多年中,主要产茶地区逐渐扩展。北宋以后,茶叶消费日益普遍。辽、金、西夏与宋并立,前后达200年,宋王朝和辽、金、西夏之间茶叶贸易往来频繁,或以互赠礼品方式进行物物交换,或通过榷场交换,或由商民自行交换。明清两代的500多年中,茶叶生产地区和数量迅速扩大,茶类极大发展,在国内外贸易方面也有很大进步。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加,尤其是红茶外贸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886年到1949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华茶从发展高峰一落千丈。除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19世界末以来印度等新兴产茶国家相继崛起,制茶技术先进,茶叶品质优良,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竞争力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