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深圳蓝皮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7)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8-09

  近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7)》。

深圳文化

  深圳市将大力促进文化消费,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在投资、出口乏力、经济下行背景下,促进消费对于拉动经济的意义众所周知。而要促进文化消费,同样与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连: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优化文化资源分配结构,实现文化资源公平分配,使文化消费成为生产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实现文化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因此,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而满足需求就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新形势下,随着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成为需求巨大的潜在消费热点,扩大文化消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深圳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利好,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文化供给与市民消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

  正如2017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要加快培育新增长点,释放需求新潜力,发展文体、旅游、游轮游艇等新兴消费,创建罗湖国家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文化消费可能会成为2017年深圳文化发展的一个亮点: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有2016年深圳被列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深圳2017年将进一步支持福田区围绕文化消费试点区域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丰富文化娱乐休闲经营业态,开发文化娱乐休闲消费新产品与新方式,继续深化与银联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本市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文化服务和相关产业的便民服务功能,扩大文化主题信用卡应用范围,推动相关组织机构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周”,激发市民参与文化消费热情。此外,2017年“信息惠民”综合发布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深圳主要文化活动信息的全方位发布格局将更加完备,文化娱乐活动宣传力度也将加大,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的拓展。

  要有效促进文化消费,除了直面当前文化娱乐行业发展遇到的供需错配等诸多困难,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不断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一方面,要以内涵式发展为指引,以“文化+”为路径模式,以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为抓手,以文博会等国家级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深圳园区)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形成文化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相互衔接、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实现文化商事主体注册登记日趋便利化和文化市场监管规范化,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积极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暨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任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要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两随机一公开”要求,完善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开展“两法衔接”工作,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行政处罚威慑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扫黄打非”工作,利用高科技手段探索网络“扫黄打非”新模式,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和效能,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深圳文化志愿工作成效显著

  文化志愿者工作的探索,是深圳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它推动了政府文化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培育了文化服务主题,为群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政府职能,需要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创新文化行政管理方式,善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管理手段,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做好文化行政部门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确定和公开,明确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力争做到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把一部分社会文化管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完成。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社会主体参与文化治理,是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埋藏在民间的文化体育热心人士、文艺爱好者和活动骨干都成了基层文化建设的一员,有效弥补了体制人才的不足。政府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都有文化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引导群众;各个文化场馆,有文化志愿者认真讲解、热情导览;公益文化培训场面火热,成果展示热点频出;“志愿者艺术团”深入敬老院、孤儿院、厂区、工地,给有需要的人士送去文化关爱……这些活动,吸纳了更多社会主体参与文化治理,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帮手。

  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深圳文化志愿者工作,提供了群众需要的“面对面”“点对点”的文化指导服务,让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找到了“组织”,让更多的群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队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空间饱和

  蓝皮书指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品牌形象推广成功,大量文化机构寻求入驻,但园区发展空间饱和。

  园区成功的品牌形象推广取胜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一整套识别度高、深入人心的完整品牌VI体系,包括中英文LOGO、基础识别系统、品牌延伸系统、应用设计系统。二是既有国际水准的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又有入驻机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室自由改造的个性张力十足的工作室,同时根据活动和节庆需要的各种变换互动装置、展板、海报等,也使园区长年不断创作与创新。三是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举行丰富多彩的有关当代艺术、创意设计、先锋音乐等领域的展览、论坛、公共艺术设计活动,且大部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四是高度重视媒体传播,媒体传播渠道包括官方网站、艺术杂志及第三方影响力平台微博、微信、豆瓣等,还特别重视与各种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向市场不断宣传和推广园区开展的各种艺术活动、介绍园区内的企业和商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使园区保持很高的曝光度。

  随着品牌形象的成功树立,园区具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得到政府、行业、社会公众的多方认可,加上维持较低租金策略不变,吸引各类设计文化企业争相入驻。2011~2013年,入驻企业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近几年,受园区占地面积及空间结构局限,入驻企业趋于饱和,园区工作室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仍有大量机构寻求进驻园区。

  2016年深圳国有文化集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新技术的强烈冲击,突出表现在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广告额等显著下滑,导致主流舆论阵地被迅速弱化甚至边缘化,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国有文化集团依托深圳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但也面临新媒体的巨大挑战,其自身发展也存在“体型臃肿、开支庞大”、媒体之间内容同质化、自我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

  针对三大集团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自我革命,以改革化解难题、促进发展,是一条必须要走的突围之路。李小甘明确指出:不改没有出路,迟改没有新路,改了没有退路。深圳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推进会,推动三大集团制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加快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实施集团整体“瘦身”,着力解决机构臃肿、人员冗杂问题;二是加大媒体改革和融合发展力度,着力解决媒体同质化和影响力弱化问题;三是加强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着力解决“造血”功能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问题。2016年6月30日,报业、广电集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9月22日,出版发行集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三大集团的改革进入实施阶段,部分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报业集团、广电集团领导职数分别缩减35.3%和30.8%。报业集团总部部门、中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分别减少40%、40.3%和22.7%,整个集团的“瘦身计划”正大力推进。报业集团控股公司加快推进由全民所有改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目前,累计注销58家下属公司,关停待注销公司18家;广电集团加快推进下属企业“8并4停”;深圳新闻网股份制改造和挂牌新三板进展顺利;出版发行集团所属书城投控公司积极推进实施员工持股改革等。市委、市政府对三大集团的改革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改革方案相配套,2015~2020年,每年由市财政安排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各1亿元补助资金,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委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两个集团传统媒体改革、舆论阵地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和精兵简政、“瘦身”发展等重点改革项目。同时,支持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一区一书城”建设,明确对出版发行集团推进原特区外“四书城一基地”(宝安中心城、龙华城、光明城、大鹏城和数字书城配套服务基地)建设给予50%的政府投资,加大原特区外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预计深圳未来五年还将建设3~5座书城综合体。

  此外,按照中央《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对三大集团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中,进一步强化“两个效益”的目标管理,重点通过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三大集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推进、双丰收”。其中,首先对集团投资管理规定进行了调整,重点扩大三大集团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竞争力,新规定实施后,三大集团国有资产管理审批事项减少了90%以上。自建立健全“两个效益”考核评价体系以来,三大集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履行宣传文化责任和社会公益责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治水、查违、公共安全、交通治理、基层治理、人才安居”等六大宣传战役,并承办和参与了深圳文博会、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深圳园区)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以及承办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关爱行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应对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冲击,经受住考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呈现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深圳文化娱乐行业发展遇到问题,文化娱乐场所走向萧条

  蓝皮书指出,深圳文化娱乐行业发展遇到问题。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大胆学习借鉴香港文化娱乐经营模式,实现了文化娱乐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曾引领全国发展潮流,深圳歌舞厅也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流行歌坛的“黄埔军校”,曾走出毛宁、杨钰莹、陈明、戴军等有全国影响的歌手。1992年8月,深圳歌舞厅赴京汇报演出团还走进中南海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一时引起轰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作为检验经济活跃度“晴雨表”的歌舞娱乐行业也随着经济泡沫被挤压、商务活动减少,消费人群相应减少,行业发展放缓。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兴起,人们的消费选择日趋多样化和理性化,网络游戏、旅游度假、养生休闲等分流了部分文化娱乐场所客源,原来那种“炫富”“摆阔”、一掷千金的非理性消费大幅减少,导致文化娱乐场所不可避免地走向萧条。

  1. 文化娱乐行业经营主体徘徊不前

  受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减少影响,本市文化娱乐场所数量近年来总体变化不大,一些年份甚至有所减少,还有不少企业处于停业状态。特别是游艺娱乐场所,2015年全市游艺娱乐场所全年新增6家,注销10家,实际减少4家。在全市731家持证游艺娱乐企业中,正常营业场所仅为三成多,关停现象越来越严重。

  2. 经营成本过快增长

  近年来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用工成本节节攀升,加上居民生活成本较高,就业选择较多,文化娱乐企业用工支出过快增长,且人员流动性大。此外,深圳房价近年来暴涨,房租水涨船高,有些租金甚至成倍增长,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压力,过高的房租支出也大大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3. 经营模式陈旧单一

  作为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场所,本应根据市民需求变化情况,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但无论是歌舞厅和还是游艺娱乐场所,近年来经营模式总体没有太大变化,歌舞娱乐场所主要依赖包厢费和酒水消费,游艺机主要依靠机时费。由于无法提供创新服务,只得进行同质竞争,使文化娱乐场所陷入低价竞争泥潭难以自拔。

  4. 整体社会形象不够正面

  受非法经营活动的利益驱使,一些文化娱乐企业经营不够规范,个别歌舞娱乐场所甚至靠色情陪侍和毒品服务吸引顾客,一些游艺娱乐场所打擦边球,设置赌博机。这些场所被执法部门查处或媒体曝光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从而使文化娱乐场所贴上“黄、赌、毒”和低俗、违规标签,最终导致消费人群狭窄,普通大众“敬而远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