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委员建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深挖“国之瑰宝”,加快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1-03-1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表示,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要深入发掘“国之瑰宝”,造福更多百姓。并提出了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扶持弱势项目的建议。

发挥中医药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中医药还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资源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待推进等诸多问题。

“我一直关注中医药非遗领域的发展动向,也与不少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受到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急需大力推进。”王宜说,去年,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旨在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活态’传承,传承人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保护,还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传承人的体制、职责、权益等问题;二是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三是中医药非遗都有一个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总之,解决好中医药优秀资源的活态传承、保护利用、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重视支持和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十四五”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调研情况,王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工作。2005-2009年,国家曾开展全国首次非遗资源普查,登记近87万项。其中,中医药相关项目数量、种类不明确,且项目地域分布、所属民族也不明确。现距上次普查已十余年,有必要对中医药类项目做专项调查,进一步详细掌握非遗项目实际状况,利于后续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对2005-2009年普查中的中医药项目做跟踪。哪些项目经历十余年发展后已壮大;哪些项目未得到传承,原因有哪些等,普查的后续跟踪工作还包括建立动态跟踪责任落实机制、实现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等,这些具体措施对于落实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有切实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靠自身发展难于维持的项目来说,国家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扶持对于其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后续跟踪工作落实,才能为传承、保护提供动态信息基础,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促进传承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对弱势项目的扶持。部分非遗项目因为地域、政策等优势,已获得国家大量支持,发展规模已经较大、效益较好,已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相对不存在传承困难等情况。但更大部分规模较小、甚至可能面临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需要获得更多政策、资金等各种形式的扶持,例如对于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等,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等

“挽救一个项目,或许就是保护了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弱势项目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其走向灭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非遗项目得到均衡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与担当。”王宜说。

扫一扫关注用户微信群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智库观点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