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在线旅游服务的供给模式创新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金雪涛 王紫薇 发布时间:2019-09-23

1.在线旅游服务商开始着力于各类细分垂直型市场的深度挖掘

  呼应旅游需求的变化,在线旅游市场也呈现出持续细分、“小而专”的特色发展态势,在线旅游服务商开始着力于各类细分垂直型市场的深度挖掘。比如在住宿领域,以非标准化民宿定位的垂直性短租电商发展迅速,如途家、木鸟短租和小猪三分天下,依托其丰富的特色的房源资源,在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市场开拓中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旅游度假市场中我们也能发现这样“小而美”的蓝海地带,比如为旅游者提供定制旅游路线的无二之旅、麦兜旅行,还有定制及分享自由行服务的马蜂窝等,这些在线旅游服务商重构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差异化服务,获得了广泛的品牌声誉和用户忠诚度。途牛、驴妈妈、悠哉网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平台+数据+算法”,这些垂直性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在线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并依此提供更契合的服务,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2.互联网巨头构建在线旅游生态体系,实现“C to B to C”

  早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以其拥有的黏性的客户群为变现资源,并依托他们自身已开展的搜索业务、支付业务和平台营销模式涉足在线旅游,构建多产业交叉融合的在线旅游生态体系,“飞猪”的成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18年,腾讯公司整合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腾讯云、微信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完成线路预订、园区门票预订、刷脸进入、App识别动植物和景点并提供详细介绍等,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的现象级应用,助推云南旅游转型升级。继BAT之后,新一批流量大户便是今日头条、新浪、美团等新兴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正不断发掘自身优势,探索与在线旅游的融合模式,以占领市场空地。基于生态体系构建的在线旅游供给方,他们追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方位用户体验,“用户至上”的竞争环境更是在不断促使在线旅游服务不断填补“旅行中的产品体验”这一空白,越来越多的在线旅行平台开始从单纯的各类旅行产品中间商角色向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遵循营销前置、营销介入与营销跟进三个原则,“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全程融合云端、AI、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旅游服务商遵循旅游者偏好,并引导旅游者贡献旅游信息内容完成“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真正实现了“C to B to C”。

3.OTA模式逐渐被MTS(Mobile Travel Service)模式取代

  在数字经济环境中,各行各业的市场都是逐渐下沉的趋势,而且社交媒体的发展给市场下沉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线旅游市场也受到同样的影响。OTA,甚至OTP依然存在“B to C”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MTS模式下,竞争的充分性而使得各平台的佣金不再是商业机密,这增强了旅游者信息搜索与选择的能力,提升了旅游者对在线旅游供给商的信任。另外,在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上,MTS将通过大数据、AI及云计算等技术对周边旅游景点进行分析,为旅游者获取或定制旅游方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新兴技术的引入,使在线旅游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这也解释了途牛、携程等很多传统OTA纷纷开展“超越App”跨平台布局,积极发力社群和小程序营销的原因。

——摘自《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