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 | 智库成果蓝皮书 :中国皮书发展报告(2019)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2019年8月9 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第20次全国皮书年会上发布了《智库成果蓝皮书:中国皮书发展报告(2019)》。

  智库成果是智库研究人员智力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及向公众发声的主要载体。作为应用型智库成果,皮书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智库专家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发挥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术品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5月,皮书已经覆盖700余个研究领域,累计出版800余种3132部;研创机构有近千家,参与皮书研创的有署名的作者累计超过7万人;除中文外,在全球以英文、俄文、日文、韩文等12种语言出版发行。截至2019年6月,《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数据显示,已出版的3000多部皮书累计被引频次达36089次。2018年,426种皮书在皮书数据库中的总访问量达到了12万次以上,总阅读量为57579次,总下载量为65839次。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皮书需要在选题价值、专业化程度、数据使用、学术规范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皮书研创中应以消除“不确定性”为研创宗旨,以是否提供专业的有效信息为衡量皮书原创内容质量的基本标准;以专业化、主题化作为皮书研创出版的基本定位,以数据分析作为皮书研创的基本要义;以“调结构、补短板”为抓手,积极推动皮书品种的优化;全面推进皮书数字化战略,搭建规模化、专业化的智库成果整合发布与知识服务平台,以皮书学术共同体全方位聚合流量,纵深发展社会影响力,并依托皮书数据库打造学术评价平台,构建中国指数;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

  长按或识别下图二维码可购买此书哦~

 1

  高校成为皮书类智库成果研创主力军

  皮书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成果形式。皮书已经成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智库研究者开展应用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宽广的智库成果出版与传播平台。皮书也成为总结中国经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社会快速、便捷地了解真实中国的最佳窗口。

  根据皮书研究院统计数据,将研创机构分为九大类。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有129种,占比13%;高校有279种,占比28.13%;地方社会科学院有159种,占比16.03%;党政部门智库有186种,占比18.75%;行业协会有58种,占比5.85%;社会智库有77种,占比7.76%;企业和企业智库有90种,占比9.07%;媒体和媒体智库有9种,占比0.91%;其他有5种,占比0.5%。

2

3

  从不同年份皮书研创机构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皮书研创机构队伍的扩大是伴随着皮书品种增加的步伐,几乎同步开始的。在增长较快的几个时间节点上,也与皮书品种增长的时间保持一致。当然,由于多个研创机构都不只主编或研创一种皮书,所以在总量上,研创机构的数量略低于当年皮书品种数。

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皮书研创提供了信息与方法

  蓝皮书指出,互联网、大数据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皮书创作的信息来源、数据资源更加丰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客观上为皮书的研创和成果呈现、传播提供极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信息抓取与分析工具,能够更加快捷地把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库。当信息、知识不断增长,研究范式与知识体系更新变化频率加快,大数据智能分析为知识体系的动态构建提供支持,为信息时代的学术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支撑,催生大量个性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预测功能是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依据记录、抓取的数据科学建模,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实现数据价值增值。预测性分析结果是在长期监测的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外籍专家参与皮书研创助力中国对外传播能力提升

  蓝皮书通过对1998~2018年出版的73种373部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进行阶段梳理、数据统计与影响力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从皮书选题范围上讲,应当放眼全球,在重点关注大国强国、周边国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国家国情的持续追踪。其次,从皮书内容研创上讲,应当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大力倡导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加强对各国社会问题和各地区发展问题的观察分析。再次,妥善解决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难题,深入对象国开展海外调研,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强皮书报告的数据分析力度。最后,充分利用皮书搭建的平台,组建起全国性皮书研创联盟,加强与国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学术共同体建设。

  蓝皮书指出,从2008年开始有外籍作者参与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研创,2013年开始增长较快,到2018年达到57位,像“以色列蓝皮书”“澳大利亚蓝皮书”每年度的报告有1/3都是外国专家撰写的。从2008年到2018年,共有188位外籍作者参与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研创,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仅为2.14%,但却反映了此类皮书研创的新特点。外籍专家参与皮书研创,既可以提高我们对对象国的研究水平,又可以促进中外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我们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有利条件。

  蓝皮书认为,应充分利用皮书搭建的平台,加强中外学术共同体建设。当前,国别区域研究机构大量涌现,研究对象同质化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就某一国家、某一地区,以皮书为平台组建起全国性作者队伍或皮书研创联盟,或许可以解决因皮书研创机构人事变化导致的皮书无法持续出版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鼓励吸纳外籍作者稿件,鼓励与外国智库交流,借此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升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立对外话语体系,实现公共外交功能。

  美国政府、高校通过皮书数据库关注中国发展问题

  皮书数据库始建于2007年,以“皮书系列”品牌资源为基础,全面整合分析解读当下中国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是中国发展与中国经验研究“绕不开”的学术资源库,是深度分析解读当下中国与世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智库产品和知识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4月30日,皮书数据库收录图书近万本,字数达42.2亿字,内容涉及41个一级学科、100多个行业,覆盖80余个国家、30个国际区域及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20个区域经济体;用户遍及7个国家,机构用户已超过1300家,个人用户超过10万人;累计PV达1186万次。

  截至2019年4月30日,皮书数据库拥有近80家海外机构用户,其中正式用户24家,试用用户50余家。用户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用户类型以高校图书馆、政府机构和公共图书馆为主。

  皮书数据库海外正式用户主要分布在美国,占海外正式用户总数的75.0%。这主要是由于美国高度关注中国发展问题,不仅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联邦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等政府机构购买了皮书数据库,美国当代中国研究的主要机构如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都是皮书数据库的正式用户。

  从海外正式用户类型分布来看,高校图书馆是购买主力,占海外正式用户总数的79.2%,其次是政府机构,占16.7%。

6

  皮书国际化将进一步吸引全世界关注中国问题

  皮书国际化是将中国学者对国内外现实问题的连续性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示的重要渠道,在皮书国际化的过程中,在国际上成功地树立了中国、中国学者、中国学术出版机构的良好形象。皮书国际化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受制于皮书内容时效性与翻译周期的矛盾,皮书国际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政府部门和出版机构共同发力,以实践创新实现皮书国际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蓝皮书指出,皮书国际化需求旺盛亟待新一轮创新。尽管皮书国际化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难,但皮书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以及学者的主张和观点的年度记录,无论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现状还是学者研究的资料,其价值都是极大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皮书,皮书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亟待新一轮创新来克服困难,实现皮书国际化的更大发展。

       1. 国内外环境分析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读者渴望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和发展的实际状况。从皮书的定位、内容模式、体量规模来看,它都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皮书国际化有其外在市场需求。

  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进入深水区,要融入国际社会,各国就需要向本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国际社会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皮书是这些方面的集大成者,应该成为向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因此,皮书国际化有其内在推广需求。

  从皮书作者的角度看,他们有向海外传播其研究成果的需求。皮书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媒介,经过海外读者的阅读、讨论后,将有助于皮书作者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同时,在皮书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皮书作者的知名度,而且还将通过国际化的皮书这一平台,结交世界范围内同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作者很愿意看到自己的皮书实现国际化。

        2. 皮书国际化的未来价值

  首先,皮书国际化的内容中所包含的中国现状及分析、中国学者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与看法,将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更加理解中国,更加了解中国的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国内外的互信,从而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更高效的交流,使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发展。

  其次,从内容上看,皮书是一种独特的成果形式,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将之运用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智库成果。皮书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载体,使皮书作者及皮书读者能够就国内外现实问题,基于他们的理论学识展开借鉴与讨论,从而使人们看待相关问题的视角更加宽广,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为政府、企业、投资者、普通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皮书国际化将使参与讨论的群体发生质的跃升,将吸引全世界关注中国问题。这将进一步拓展相关问题研究的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讲,皮书国际化将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一种新的探讨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

  最后,皮书国际化将有助于皮书这种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向国际社会推广。更进一步讲,皮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构成要素,其国际化将丰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

  媒体认为权威性是皮书类成果作为智库成果最重要的特点

  皮书品牌经过20余年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从图书品牌到智库平台的跨越,并形成了传播矩阵。

  媒体传播是皮书内容传播、扩大皮书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媒介。媒体对皮书的评价和建议是皮书传播工作的重要参考。蓝皮书根据中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境外媒体,时政媒体、书业媒体等多个维度,对长期报道皮书的34家媒体的37位记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回答“你认为皮书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一问题时,记者认为皮书所具有的三个最主要的特点为权威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在提及权威性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平台是体现皮书权威性的重要因素。时效性是最少被选中的选项。

7

  调查结果与皮书品牌现有的定位相吻合,连续性传播使皮书内容有积累效应,皮书品牌的形成源自20多年来在内容上的积累,优秀的内容品质造就了皮书品牌现在的公信力。同时,连续的出版让皮书品牌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范围内,也积累了固定的读者群。

  在回答“你认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与其他智库报告相比有何特点?”这一问题时,分别有25位和14位记者提到了皮书“内容权威、可信”“学术性、专业性强”是区别于其他智库报告最大的特点。此外,提及最多的是皮书“具有连续性”和“皮书系列涉及类别多”。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报道中选用智库报告会考虑何种因素?”这一问题时,36位记者会考虑“发布机构权威性”,32位记者会考虑“出版机构权威性”,16位记者把“发布者是否愿意配合报道”作为参考因素。此外,还有媒体提出数据的准确性、报告与媒体属性的匹配程度,以及报告是否是热点话题或近期新闻重点等都是他们选择一部智库报告进行报道的考量因素。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中国皮书发展报告(2019) / 001

  一中国皮书发展路径及研究现状分析 / 002

  二2018年版皮书研创内容及数据库影响力分析 / 022

  三皮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025

  四2019年皮书发展预测及建议 / 029

  Ⅱ分报告

  2经济类皮书发展报告(2019) / 034

  3社会政法类皮书发展报告(2019) / 066

  4行业类皮书发展报告(2019) / 100

  5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皮书发展报告(2019) / 124

  6文化传媒类皮书发展报告(2019) / 151

  Ⅲ评价篇

  7皮书评价及内容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皮书内容评价报告(2019)丁阿丽 / 171

  8提升皮书媒体影响力对策建议

  ——皮书媒体评价报告(2019)白云 / 193

  9立足原创,续写皮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皮书内容重复率检测报告(2019) / 216

  Ⅳ专题篇

  10从图书品牌到智库平台

  ——皮书数字化发展报告(2019) / 242

  11向世界持续讲述中国故事

  ——皮书国际化发展报告(2019) / 267

  12皮书传播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皮书传播力研究报告(2019) / 288

  Ⅴ附录

  13皮书报告使用量TOP100 / 312

  142018年版皮书内容实际得分TOP100 /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