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总数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总数为12238人,其中本科生7025人(占比57.40%),硕士研究生4184人(占比34.19%),博士研究生1029人(占比8.41%)。
2.毕业生性别结构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5669人,女生6569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女生均多于男生,只有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男生多于女生。
二、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
截至2015年9月1日,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的总体初次就业率为91.6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0.29%,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3.91%,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1.84%。各院系及专业就业率情况详见附表1:中山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附表2: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二)毕业流向
中山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流向包括签约派遣、国内升学、国外(境外)留学、事实就业和未就业五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流向主要为签约派遣(36.03%),其次是国内升学(28.36%)。
中山大学2015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流向占比几乎一样,其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流向都集中在签约派遣就业上,总体占比74.47%,国外(境外)留学方面均占很小比例,总体占比1.86%。

(三)毕业生的升学情况
1.升学流向分析
中山大学2015届共有1992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其中有1437名(占比72.14%)均选择了在本校继续学习深造。
中山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主要集中于“985”高校,占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1.42%。其中,1437名毕业生就读本校,占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2.14%;另有384名毕业生就读其他“985”高校,占国内升学本科毕生总数的19.28%;而“211”(非“985”)高校(59人)和其它及科研院所(112人),分别占比为2.96%和5.62%。
中山大学2015届共有201名研究生选择国内升学,其中有138名(占比68.66%)均选择了在本校继续学习深造。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研究生国内升学院校主要集中于“985”高校,占国内升学毕业研究生总数的88.56%。其中,138名毕业生就读本校,占国内升学毕业研究生总数的68.66%;另有40名毕业生就读其他“985”高校,占国内升学毕业研究生总数的19.90%;而“211”(非“985”)高校(6人)和其它及科研院所(17人),分别占比为2.99%和8.46%。

(四)毕业生的国外(境外)留学情况
中山大学2015届本科生中毕业去向为国外(境外)留学的共有1182人,其中留学世界前100名院校的共779人。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研究生去向为国外(境外)留学的共9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0人,博士研究生17人,留学排名世界前100的院校的毕业研究生共50人。
三、就业流向分析
1.就业单位分布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外资企业,党政机关、部队,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普教系统,其他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等类别。其中,民营企业是最主要的流向,总体占比为34.71%;其后依次为国有企业(18.76%)、医疗卫生单位(15.76%)等。
2.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中山大学2015届目前已落实的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78.90%),其中本科生在广东省就业的比例为81.10%,硕士研究生为78.98%,博士研究生为68.17%。较多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区域贡献成效明显。
相应的,中山大学2015届博士研究生在外地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为31.83%,博士毕业生在外地就业地区的具体分布如下所示。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的主要就业地区是广州市(占比45.85%)、深圳市(占比18.89%)和珠三角其他地区(占比11.60%);其中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在广州市、深圳市和珠三角其他地区;博士研究生就业主要在广州市就业。
四、自主创业情况
我们对调查中反馈毕业去向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了解其自主创业的行业、原因、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综合2011、2012、2013、2015届数据,有以下这些信息。
1.创业行业及原因
自主创业毕业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20.0%),“零售商业”(13.8%)、“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12.3%),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59%)。
2.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风险因素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45%),其次是“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均为18%)。
3.对创业有帮助的在校活动/服务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认为对创业最有帮助的在校活动/服务为“假期实习/课外兼职”(33%),其后依次是“大学的社团活动”(18%)、“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等”(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