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届毕业生概况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
东南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8844名。其中本科生399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45.18%;硕士生362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41.03%;博士生1219人,占毕业生总数13.78%。所有毕业生中,男生共5493人,女生共3351人,总体性别比为1.64。
(二)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我校2016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江苏省是主要生源地。江苏省生源毕业生32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37%。江苏省外毕业生,来自于安徽省(11.25%)、山东省(7.42%)以及河南省(6.68%)等省份的占比较高。
(三)毕业生民族分布
我校2016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比最高。汉族毕业生总数843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5.42%。其他民族毕业生主要来自于回族(0.73%)、满族(0.70%)、蒙古族(0.41%)、藏族(0.40%)。
二、毕业去向分布
(一)总体去向分析
2016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就业为主,其中本科生以协议就业、升学和出国(境)为主,而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以协议就业为主。


(二)国内升学及出国(境)情况
我校今年国内升学人数共14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85%。其中以本科生为主,本科生国内升学人数为1381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92.68%;硕士生国内升学人数为109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7.32%。
出国(境)总人数为65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35%。其中本科生共561人,占出国(境)总人数的86.31%;硕士生65人,占出国(境)总人数的10.00%;博士生24人,占出国(境)总人数的3.69%。

(三)未就业分析
截止2016年8月31日,2016届毕业生中有601名毕业生毕业去向为待就业,其中本科生234人,硕士生211人,博士生156人,对其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 本科毕业生中多数毕业生“准备重新考研”或“准备出国留学”,还有少部分毕业生“有工作offer但不满意,还在观望”, 同时极少部分“有求职意向但还未落实就业单位”和“因个人原因暂时不想就业”。
硕士毕业生大部分“有工作offer但不满意,还在观望”, 极少部分“有求职意向但还未落实就业单位”。
博士生大部分“暂时不能确定毕业时间”,少部分“有工作offer但不满意,还在观望”。
毕业生“有求职意向但还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就业能力不强、非理性择业观等。
此外,部分医学类毕业生要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前不能签订就业协议,故列入待就业;部分地区公务员考录时间不一,毕业生在等待考录结果期间不能确定就业单位,也列入待就业。
三、毕业生就业率
(一)年终就业率
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我校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98.49%,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8.27%、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8.87%、博士生的就业率为98.12%。
(二)初次就业率
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我校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93.20%,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4.14%、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4.19%、博士生的就业率为87.20%。
第二章 2016届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就业地区分布
2016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前五位分别为:江苏(60.18%)、浙江(6.88%)、广东(5.96%)、上海(5.94%)、安徽(3.32%)、山东(3.12%)。
二、就业行业分布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前五名为:(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制造业;(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建筑业;(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前五名为:(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制造业;(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
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前五名为:(1)教育;(2)卫生和社会工作;(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三、就业单位性质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前五名为:(1)其他企业;(2)国企;(3)三资;(4)部队;(5)国家基层。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前五名为:(1)其他企业;(2)国企;(3)三资;(4)科研;(5)医疗。
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前五名为:(1)高教;(2)医疗;(3)国企;(4)科研;(5)其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