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登录|
  • 注册
  • 皮书网首页|
  • 产品列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专题首页 > 权威发声
就业优先战略应充分考虑青年就业问题
作者:都阳 来源:皮书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1-12-01

  政策建议

  本研究分析表明,近年来青年失业问题日趋严重。从保持短期劳动力市场稳定,以及从长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更好地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 2022 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要进一步细分政策关注的目标群体,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努力遏制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的势头,具体来说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扩大就业

  对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来说,其就业岗位有两个来源:新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原有就业岗位的调整。显然,为了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新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越多,越有利于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但近年来,城镇就业增长趋缓,2015 年城镇就业增长率为 3.1%,到 2020 年已经下降到 2.3%,图 5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线也表明了这一点。影响城镇就业总量增长的因素很多,既与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关,也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相关。但客观上看,一旦新增就业岗位的速度放缓,对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要解决青年失业率持续偏高的问题,同时保持原有就业格局的稳定,就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就业的帕累托改进。因此,较之于促进劳动力市场既有岗位的流动而言,实现就业岗位总量的增加可能是更有效的手段。

  (二)积极就业政策注重群体间的平衡

  从青年失业率变动趋势看,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与疫情冲击及周期性因素的叠加,使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解决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问题,需要认识到在当前人口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的情况下,青年失业率变化趋势呈现恶化,以及青年失业周期可能延长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把青年群体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瞄准对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方案,具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短期和长期并举。短期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青年失业率不断上升的趋势,避免青年人长期脱离劳动力市场使失业由短期失业、摩擦性失业向长期失业、结构性失业转化。通过创造公共岗位、增加见习机会、帮扶企业扩大招聘范围等多项措施,切实解决好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一方面,一些经济体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例如,韩国颁布的《促进青年就业特别法案》规定,每年 3% 的公共岗位空缺须拿出来雇用年轻的失业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长期看,青年就业困难与劳动力市场僵化有很大关系:对现有岗位的过度保护必然降低岗位的流动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劳动者获得岗位的难度就会增大,导致青年群体的失业率上升,且表现出与其他群体不同的趋势。因此,要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通过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为青年人就业开拓空间。

  (三)为青年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青年是创业的最主要的群体,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就业倍增、缓解青年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创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很明显。要利用好现有的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手段对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青年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与此同时,要为青年创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青年群体初涉市场,缺乏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而降低创业的门槛,减少创业的制度壁垒,就是对青年创业的支持。此外,还需要完善包容创业失败的社会化支持体系,通过加强失业救助等手段,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降低青年人因为创业失败而需要承担的风险,增强其创业意愿。

  (四)促进结构调整有利于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在新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是将经济增长由以往依靠生产要素的积累转变为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虽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仅仅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就业结构变化,在客观上可能有助于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就业结构变化将引起技能需求变化,而年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对结构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继续推进新发展阶段的既定目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会对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产生积极的效果。

——摘自《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