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登录|
  • 注册
  • 皮书网首页|
  • 产品列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专题首页 > 权威发声
高职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与成效
作者: 来源:皮书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2-06-01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持续改进

  疫情对教学工作开展影响较大,在突发疫情的2020年春季学期,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督导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分(分别为85.58分、87.01分)相比上一学期(分别为88.83分、89.41分)均明显下降。自2020~2021学年起,课程教学效果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得到延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普及,这给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不同类型课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一)实践类课程需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

  实践类课程对教学场地与设施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疫情期间受技术条件限制,很多操作在线上教学中无法实施,后续线下教学若不补充相应的操作环节,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受到极大影响。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高职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收获(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86.55%~87.21%)持续低于疫情前的水平(89.27%)。对此,相关院校需注重实践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避免因衔接不畅而造成教学内容缺漏的情况。

  (二)理论课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纳入

  理论课学习内容相对抽象,学习过程相比实践类课程更为枯燥,线上教学的普及让一部分学习能力、自觉性或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受到了较大影响。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投入(86.56%~87.50%)、学习收获(87.08%~88.68%)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分别为89.81%90.15%)。就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效果需持续重点关注。与此同时,疫情进一步加速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理论课的内容也需相应调整优化。高职学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的评价(86.11%~88.93%)相比其他方面仍偏低,其中电子信息大类最需要强化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调整。相关院校和专业需关注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及时将产业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其中,从而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新要求。

  (三)教师需进一步强化教学互动,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学生学习兴趣与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教学互动环节能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教学督导评价数据显示,任课教师在教学互动环节(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展效果(2021年秋季学期为87.61%)仍不足,后续可进一步强化。

  此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的普及对任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督导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评价(2021年秋季学期为87.77%)仍相对较低。相关院校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校园信息化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混合式教学的需要。

 

——摘自《2022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