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登录|
  • 注册
  • 皮书网首页|
  • 产品列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专题首页 > 权威发声
2021年温州就业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作者:杨美凤 来源:皮书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2-07-01

  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疫情持续,部分国家和地区生产秩序难以较快恢复,我国外贸出口逆势发展,持续改善,宏观形势持续向好,就业需求回升。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和增强抗压韧性。疫情催化了经济结构调整乃至冲突,对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产生了持续影响。不过更深层次的疫情引起或催生的技术变革、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当前政策性、摩擦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仍将相互交织,总体来看,当前影响就业的因素从疫情单一因素向多重因素叠加转变,影响效应从短期性向长期性转变,稳定和改善就业形势仍面临很大困难。针对当前阶段就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争取化危为机,拓宽新形势下的就业新局面。

  (一)全面拓宽人才引进和培育通道

  一是强化区域合作。以温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上海嘉定等区域的战略合作,拓宽共建科创“飞地”、人才“联盟”等途径,建设高校毕业生人才区域合作联盟。二是拓展人才智力流通渠道,优化人才落地保障。培养员工职业化,提升劳动附加值,采取多种措施帮扶企业缓解“招工难”“用工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如进一步加大对入职小微企业的应届毕业生的补贴力度,如在其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工作满6个月后,提供住房、租房补贴,并在工资奖补、职业技能培训奖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三是从环境入手,打造育才引才“强磁场”。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城市非物质吸引力”已成为人才选择就业城市的主要指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在择业时越来越重视城市发展环境,但无论是生活成本还是经济待遇等,温州要在人才“抢夺”战中脱颖而出,必须深入审视自身特色和人才需求,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优化人才服务,营造城市惜才爱才氛围,打造拴心留人环境。

  (二)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根据当前疫情发展和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抓住政策窗口,出台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继续根据疫情分级分区推动各类行业企业持续复工复产,加大针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采取必要的市场稳定措施,对原材料市场的不合理涨价行为实施政策干预。建议政府构建稳定的初级产品供应市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建立并出台大宗原材料价格监管和价格平衡机制与政策,对价格上涨过多的原材料出台适时、适度的企业价格奖补政策。二是保障电力供应。针对2021年下半年受电力资源紧张影响,一些企业停电期间由于生产设备耗电量大,无法自行发电生产,部分订单延期,有些订单由于延期而违约,损失惨重。通过进一步做好规划和预期,保障生产用电的有序供应,确保企业生产能够正常开展。三是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部分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售额下降、利润不足,银行根据其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不再追加贷款,或者压缩贷款额度。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贷款规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尤其是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针对中小微企业期盼获得金融支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三)防范市场新风险,加强就业监测和重点人群帮扶

  一是跟踪地区就业形势,切实完善就业失业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就业岗位需求调查。持续开展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动态监测,着力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快建立健全预测预警、上下联动的失业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对于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人群,制定和实施专门的支持措施。加大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政策力度,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加强高效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市场培训效率。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兜底保障力度,通过开展“岗位挖掘”行动,加大岗位供给。

  如退役军人、大龄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稳定性和意愿低,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由于其自身年龄大、技能低、学历低,岗位适应性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加强对困难群体的社会保护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适配性。

  (四)加大新就业形态的培育与支持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疫情期间发展起来的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转型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促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二是建立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劳动报酬、劳动工时、安全保障、最低工资等多样化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共享用工制度,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就业补贴、技能提升培训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面。三是平台实现税收规范管理。通过税务部门直接接入平台管理,或者让平台代收,按照不同品种商品的经营额进行科学纳税,最好是自动扣税,同时有抵扣渠道用于抵扣部分合法税额,这样电商平台的经营业主就不用担心自己因偷税漏税而被处罚,同时也能让税收更加规范。

——摘自《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