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登录|
  • 注册
  • 皮书网首页|
  • 产品列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专题首页 > 权威发声
提高湖南省高校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的对策研究
作者: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来源:皮书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3-10-01

  根据人才流动趋势,我们认为,提高湖南高校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短期靠政策、中期靠育人、长期靠产业”,建议从“政策、育人、产业”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留湘就业创业,促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短期靠政策:提升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留湘就业吸引力

  一是牢固树立抢人才就是抢发展的“双抢”意识。当前,湖南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现有的人才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当地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不但可增加人才供给、促进创新发展,而且可优化人口结构,更有利于增强地区竞争力。因此要牢固树立抢人才就是抢发展的“双抢”意识,大力推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工作,建议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提高高校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纳入政府部门、高校的绩效考核。

  二是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制定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工程、搭建人才平台、优化

  人才服务,对留本地就业发展的优秀毕业生给予住房、落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税收优惠等,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湘就业创业。如哈尔滨对新引进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生活补贴3000元、2000元、1500元,连续发放三年;对博士、硕士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3万元。加强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社会各方的协同联动,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督促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金融、财政、税收、土地、信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借鉴河北省经验,鼓励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年度用人计划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项招聘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化培训等公共服务绩效激励机制。制定高校学生实习条例,保护实习生和用工单位双方权益。对吸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奖补。

  逐步提高在湖南认定的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

  三是实施提升学校与政府就业服务水平的“双服”工程。精准提高学校就业服务质量。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教育部规定标准配齐配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有实际工作经验、精明能干、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实施精准就业指导,就考研、公考、创业、面试、简历等细化领域,开展相应的公益讲座和指导。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积极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就业指导人员校园行”活动。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为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帮扶。“靶向”施策,提高政府就业服务质量。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方便人才及时了解当前市场急需紧缺的岗位人才信息,更好实现人岗匹配。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建立大学生服务专窗。整合省、市和各高校、各企业等平台招聘资源,构建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信息“一站通晓”、涉才服务“一码通办”、供需对接“一网匹配”。

  (二)中期靠育人:建立“招—培—就”联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在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环节,树立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留本省就业的鲜明导向。一是科学设置学科专业,调整招生计划,提高优质高校的本省生源比例。积极向国家争取,进一步提升“双一流”高校、一本院校本省生源录取比例,让更多湖南人在本地就能上好大学、选好专业。借鉴黑龙江省经验,对应届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人数较多的省属本科高校予以奖补,引导高校培养更多属地化人才。建议把高校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作为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编制的参考依据。高校尤其是省属高校要以需求为导向,提升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根据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需要,新增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主动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超前部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建立健全高校专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情况,科学预测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

  二是实施提学历、提能力的“双提”工程。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扩大专升本规模,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面向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探索国家“双高”学校和省优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举办四年制职业本科教育或“3+2”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省属应用型高校要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等。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设立一批省级高校师生创新服务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产教融合集团(联盟)等育人平台。

  三是优化就业评价。增加专业匹配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配比等指标在就业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注重高校就业工作的效能评价。延长和增加就业统计数据节点,全面跟踪统计毕业后15年的职业发展情况,全面了解毕业生毕业后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

  (三)长期靠产业:增强人才就业吸纳力

  一是人随产业走,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做大经济蛋糕,为留湘毕业生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平台。一是做强优势产业链群,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力。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的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再上新台阶。探索在产业链上推行“人才链长制”,由产业链长兼任人才链长,并在产业链设置人才服务专员。积极吸引头部企业和知名企业在湘投资立项、落户总部,为留湘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创造更多中高端就业供给。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动新一代半导体、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构建一批产业发展新引擎,培育生物轻纺、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创造更多适合高学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是促进传统产业链群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服务业就业机会。升级产品功能,拓展应用场景,鼓励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国内一流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发更多研发、维保、控制、检验检测、创意设计等就业机会。

——摘自《2023湖南社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