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登录|
  • 注册
  • 皮书网首页|
  • 产品列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专题首页 > 权威发声
2023年中国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分享
作者:陈云、曹佳、楚珊珊 来源:皮书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4-01-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复苏向好的态势逐步加强,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有诸多有利因素。但三重压力仍然存在,行业复苏冷暖有别,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各类经济风险仍然存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外需不足、内需乏力、预期不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风险尚未消除,疫情影响仍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交织降低劳动力需求。从外部看,国际政经关系紧张加剧,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面临新的挑战,全球经济风险加大。受这些内外因素影响,中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一些外向型企业,面临经营综合成本负担较重、转型升级困难、内外需求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稳岗压力仍然较大。
  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主要任务,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的普遍追求,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新目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速换挡与动能转换,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口老龄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城乡一体化、新的全球化等都给中国就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一是部分群体就业不充分,部分群体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青年失业和慢就业,农民工流动频繁,农村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过高、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难,大量灵活就业人员职业可持续性弱,就业质量不高;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再就业压力大;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但总体人力资本仍然偏低,初中以下受教育水平劳动力数量众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占比较低。
  二是就业结构性失衡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偏低,行业、区域结构失衡,市场匹配度有待提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人力资源在行业部门、地区之间配置不合理,人才不足和过度消费同时存在,总体资源匹配效率不高。
  三是总体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缺乏稳定增长和有效调节机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存在短板,失业致贫风险仍然存在,城乡区域水平流动过度,社会垂直流动不畅,劳动市场分层差距过大,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大,收入分配在城乡、地区、行业、群体间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较快。从2012年开始,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区间;2022年中国人口总量出现61年来的首次下降,预测未来一个时期将进入下行通道。同时受生活条件改善、教育年限延长、就业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总体看,中国劳动力供给将从结构性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将随之改变。此外,新生代与老一代劳动力也发生更替,新生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提高,就业预期也呈现新的变化,代际更替伴随着劳动者就业观念、职业选择和发展需求快速发生转变,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和新的挑战。
  五是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将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劳动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影响着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等。特别是制造业中“机器换人”的趋势更加明显,将导致低技能劳动者需求萎靡和技术性失业。数字技术发展更加迅速以及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将使人类劳动从传统的简单体力工作向高创造性、高附加值工作转移,但当前劳动者技能提升难以迅速跟上产业升级需求,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替代与就业创造过程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最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新的供需平衡状态,在一定时期内低技能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和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摘自《2023年中国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