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注册

专家观点

以色列的数字经济及其借鉴意义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朱兆一 发布时间:2022-02-01

  以色列数字经济发展道路的借鉴意义

  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主要手段的“数字革命”正在影响整个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名义增长9.7%,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腾飞,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体量和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数字经济都在以色列之上,但是以色列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与各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赋能程度、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然领先中国,以色列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值得中国认真学习。

  第一,以色列政府对于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态度是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值得中国学习。以色列政府从2013年12月推出《以色列政府第1046号决议》就确立了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社会的国家战略,并在2015年创建数字以色列局确保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来推进这一战略。以色列政府首先考虑的是避免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数字鸿沟”,从而在强“数字居民”和弱“数字居民”中创造新的不平等,故此政府把数字以色列局置于社会平等部管辖,在数字发展的过程中首先突出公平性,其次才是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同样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而且更为明显。在城市和农村,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和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之间,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接受程度差距较大,如果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可能制造新的不平等,让更多公民被数字社会所边缘化,这将背离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社会的初衷。以色列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中兼顾公平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第二,以色列在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社会中的开放态度值得中国学习。20世纪80年代私有化改革以后,以色列一直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自由经济体,在外商投资本土企业、并购本土企业、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和雇用本地杰出技术人才方面,以色列基本不设置太多限制措施,外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大举进人也为以色列带来了与以色列本土科技产业配套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技术和人才的外溢效应催生了以色列本土科技产业,特别是数字产业的发展。中国虽然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到欧美国家的诸多限制和技术转移禁令,但是仍然需要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对外国资本和外国公司持欢迎态度,甚至主动邀请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投资中国的相关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资金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外国资本仍然有较高的投资附加价值,需要中国商务部、外汇投资管理局等部门进行科学引导,让更多外资进人中国相关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双赢。这也是中国新时代坚持“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第三,中国需要学习以色列加快建设全体公民的数字化健康档案。从2021年1月到3月,以色列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全民的辉瑞疫苗接种,疫苗覆盖率达到总人口的92.46%,基本实现全民免疫,并在4月开始重启经济。以色列在全世界第一个完成对全民新冠疫苗接种的成就源自以色列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构建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每个人都拥有数字化的健康纪录,因此容易统计数据,加上政府还建设了提供疫苗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分布在全国各地,进一步帮助了疫苗的快速运送和接种程序。此外,以色列政府推出了疫苗护照鼓励民众接种,正是上述数字化管理措施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普种疫苗全民免疫的国家。中国的抗疫表现在全球已属优秀,但是在全民数字化健康档案、疫苗快速渗透方面仍然可以借鉴以色列。

 

  第四,以色列在建设数字人才和数字学习平台,并以此推动商业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深度融合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以色列政府以开放心态打通了商业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充分意识到政府部门在学习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方面的滞后性,开创性地在每一个政府部门设置了“首席数字官”这一职位,并鼓励商业部门和民间机构的专家来出任这一职务,这种做法去除了政府与数字产业之间的壁垒,让数字产业前沿的科技与应用能更快引人政府职能部门。同时,数字以色列局还牵头成立了开放的数字学习平台CampusIL,允许每个以色列人连接到这个平台进行定制化个人学习。该平台由以色列各个领域最好的专家进行线上免费授课,授课专家来自以色列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和国防军。现在该平台提供约170门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年初,已经有约150万名以色列人参与了该项目,22万人注册了至少1门课程。这个学习平台正在成为以色列国民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值得中国借鉴并推出本国版本的利国利民的数字项目。

——摘自《以色列发展报告(20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