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本网编辑发布时间:2016-02-2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并进入新常态。如何应对新常态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并重构国际金融治理秩序,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全球金融治理供给维度出发,分析了国际金融体制之弊及以往改革的思路与困境,当下改革的新推手及新思路,剖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基本逻辑,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开启国际治理改革新面貌等多重效应。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相继爆发,足以说明现有全球金融治理模式难以维系国际金融秩序稳定。此次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并进入新常态: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全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过程将持续,直到流动性过剩逐渐消失;全球及各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资本不足而不得不减少贷款;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提高国内利率,加速了资金回流;国际经济体存在结构性弱点,经常账户不平衡和未来预期不平衡可能使经济产生不稳定问题。
当下,国际社会针对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供给的主体、路径和内容还在持续讨论中,共识性结论尚未最终形成。但可预见的是,西方国家垄断、支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供给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金砖国家必然要参与到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去。主要是因为,金砖国家已经群体性崛起,有参与到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进程的物质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金砖国家认识到承担国际责任,需要从国际规则重构着手。进而,一种由范围较为广泛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合而成,共同推动国际金融治理领域发展与完善的新框架、新范式正在形成中。也就是说,“金砖国家已经就全球治理某些议题采取了具体实际行动,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诉求了。他们自己确定合理视角,参与全球治理,并且有能力承担更多全球治理责任”[16]。
重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不仅需要国际社会求大同、存小异,形成改革基本共识,更需要金砖国家积极地探索全球金融治理新框架。全球金融市场重心正在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需要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在国际货币体系全球性改革方案久拖不决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全球金融治理的新思路。
金砖银行顺势成立是金砖国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的最新尝试和阶段性成果。其成立不仅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而且将成为全球金融治理变迁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金砖银行发起主体、诉求目标、运行模式等与传统国际金融组织有较大的差异,其为重构全球金融秩序提供了另一种具体选择路径。这意味着金砖银行将产生“鲇鱼效应”、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它将释放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的潜力;它也将有力促进南南合作机制化、实体化的进程,或将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载体[17];它也承载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重构全球治理体系新思路和新范式的重任。
全文参见《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您当前的IP是:222.128.151.74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