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文件编号: 琼府〔2019〕1号
发布时间: 2019.1.4
发布单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区域: 海南省
是否有效: 是
关键词:海南省 健康产业 发展规划
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25年)
2019年1月
目 录
一、基础环境5
二、总体思路7
(一)发展定位7
(二)指导思想7
(三)总体部署9
(四)发展目标11
三、区域布局13
(一)“一核”引领13
(二)“两极”带动13
(三)“三区”协同14
四、重点领域16
(一)引导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16
(二)推动健康农业特色发展22
(三)促进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24
五、重大工程项目25
(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工程25
(二)海口生物医药和转化医学基地建设工程27
(三)三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程28
(四)南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提升工程30
(五)气候治疗与特殊治疗中心建设工程31
(六)以康养服务业为核心的康养特色健康小镇打造工程33
(七)国家运动健康示范区建设工程34
(八)夯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程36
(九)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38
六、支撑保障39
(一)全面落实“国九条”,进一步加大先行区改革创新力度39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39
(三)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动能40
(四)补足要素短板,推动优质高效发展41
(五)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41
七、组织实施42
(一)强化组织领导42
(二)加强监测评估42
(三)完善监管体系42
(四)营造良好氛围43
健康产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全社会从事健康服务提供、健康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健康服务业、健康产品制造业、健康农林牧渔业以及跨界融合形成的健康新业态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是助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改革开放新使命,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和省委、省政府健康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9年至2025年。
一、基础环境
海南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国务院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岛实施59国入境旅游免签,具备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优势。海南地处泛珠三角“9+2”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交汇处,紧密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及太平洋经济圈,区位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国领先,作为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海岛,形成了融阳光、海水、沙滩、植被、海岛、田园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带,药用动植物资源富集,素有“天然药库”“南药之乡”之称,资源禀赋特色突出。
近年来,海南健康产业起步稳、成长快,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不断凸显,集聚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99.83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同期全省GDP的4.1%。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龙头的健康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肿瘤治疗、医美抗衰、辅助生殖等4个方面聚集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辐射俄罗斯、东欧、澳洲等市场。海南健康产业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健康制造业层次相对偏低,难以带动和支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产业链条较短,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区域差异化特色有待凸显,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科技支撑相对薄弱,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缺乏,还未形成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人才智力支撑不强,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当前,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发展健康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并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推动健康需求迅猛增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生命技术和生物科学不断取得新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等重大技术加快应用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深刻变革,健康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从全球范围看,健康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加快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亚洲国家普遍打造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二、总体思路
(一)发展定位。
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深入把握党中央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新使命,依托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融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以打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的历史担当,将海南打造成为全国健康产业先行先试试验区、健康产业高质量融合集聚发展示范区、健康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综合示范区、健康“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创新、融合、开放、提升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创新引领,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转换增长动力,拓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产业链,推动医、药、游、养、体、食与新一代互联网、健康大数据、健康人居、健康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健康产业强省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海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政策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加速推进健康事业创新引导的健康产业创新,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要素资源扩容和结构优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消除制约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施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对标国际领先的健康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对国际市场分析研判,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提升国际国内健康消费吸引力,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坚持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健康产业特点,瞄准国际创新前沿,积极探索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标准创新。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等创新链条,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
——坚持特色发展、融合集聚。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全省和各市县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通过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连点成线、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内部的深度融合以及健康与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健康业态,培育壮大健康新业态。
(三)总体部署。
以“三区一中心”为海南健康产业发展基准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海南健康产业发展基本手段,以走海南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道路为基本要求,深度融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全岛开放的先行产业。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依靠科技和人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理念,瞄准细分市场,以特色为先导,推动优势领域加快发展,从纵向上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从横向上促进健康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广度上实现地区间组团联动,推动健康产业整体向高水平迈进,打造“健康海南”“世界健康岛”“世界长寿岛”品牌。
——集中若干优势领域,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加快发展国际健康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业和健康旅游业为先导,通过高水平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康产品制造、健康服务设计和健康消费引领的创新升级,支撑引导,形成面向个人、家庭、社区、城市的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产业生态;强化康复疗养、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动高水平医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健康产品制造业创新升级,推动健康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提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竞争力;以先进医药制造业为支撑,依托现有医药产业基础,部署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加快先进医药产业发展,通过高端药品、医疗器械等医药产品,进一步推动健康服务业质量高水平提升。健康旅游、医疗、医药三大重点领域联动互促,以游带医、以医带药、以药促游,不断优化、拓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产业链。
——抓好一批工程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和新业态发展壮大。实施一批成长性好、支撑作用明显、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技术融合带动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步伐。
——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地区间差异定位、组团发展。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全省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目前初步形成的产业集聚态势为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地区间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指导各市县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体系,初步建成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智慧健康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巩固优化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加快迈向全国先进水平,为实现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业、创新驱动的健康制造业、特色鲜明的跨界融合新业态,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显著,全省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和健康产品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卫生费用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健康新业态占比明显增加,国际国内健康消费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健康科技创新、健康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智慧健康产业集聚高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产业集群以及健康大数据资源创新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产业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开放合作平台,成为全球高水平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
为实现以上目标,立足健康产业区域竞争态势和现有基础,分两个阶段部署推进:
——2019-2020年,是海南省健康产业夯实基础、提质升档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智慧健康生态岛相关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区域服务综合配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推动高端医疗服务、国际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康复疗养等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供给显著扩大,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全省健康产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医疗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澄文、大三亚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域组团联动发展取得突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5%,形成支柱产业。
——2021-2025年,是海南省健康产业全面发力、加速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健康产业高水平融合集聚和全方位创新突破,大幅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健康服务领域重点产业高水平发展基础上,着力实现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和健康农业特色发展,基本形成一二三产高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产业体系,海南健康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10%。
三、区域布局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考虑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核心,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两大增长极,有序带动全省东部、中部、西部三区协同发展。
(一)“一核”引领。
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全省健康产业核心,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加快发展国际健康旅游业和高端医疗服务业,推动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聚集发展,开展临床医学、医疗技术应用转化和热带病研究创新,辐射带动全省健康产业发展。将先行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全球领先的医疗创新平台和医疗健康中心、高水平医疗健康创新人才聚集区。
(二)“两极”带动。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立足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既有基础和优势,促进若干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与竞争力,打造北部和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带动全省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
——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范围涵盖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包括海口、文昌、澄迈3市县。重点推进高端医疗服务,互联网智慧健康,以“富硒”“长寿”为特色的康养服务和医药研发制造发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龙头、以海口市优质专科医疗资源为依托,推动高水平医疗服务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全省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支撑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澄迈的长寿、富硒、生态等元素,发展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业,打造“海南富硒地,世界长寿乡”品牌,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打造智慧医疗项目聚集群;发挥文昌最长海岸线优势,沿铺前大桥、旅游公路建设医养带状公园,成为海澄文一体化的滨海养生高地;壮大海口药谷、美安新药谷产业集群,加快医药制造业发展。
——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范围涵盖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包括三亚、乐东、陵水、保亭4市县,重点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海上特色健身休闲、健康管理服务和以温泉、沙疗、热带雨林为特色的康复疗养、健康农业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以三亚市为中心,依托三亚市中医院,面向国际医疗旅游游客高标准打造国际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加快三亚“国家体育休闲运动城市”建设,发展海上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形成以运动、营养、心理、环境非医药健康干预服务为特征的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城市运营体系;利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农垦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平医疗养生产业园区建设,在乐东、陵水、保亭打造一批集生态、海洋、户外、民族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健康旅游度假产品,发展温泉、沙疗、热带雨林为特色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延伸拓展垦区中医药产业链,与三亚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互补发展。
(三)“三区”协同。
依托省域内东、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支持各市县结合实际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对全省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节点小集聚、组团大联动、区域广覆盖”的协同发展格局。
——东部:以万宁市为主要节点。推进兴隆南药药用植物园建设,建设冲浪、龙舟、海钓、潜水、游艇、水上飞机6大运动基地,结合兴隆温泉等资源,打造海上健身休闲运动、南药特色温泉养生旅游目的地。注重加强与琼海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组团发展。
——中部:以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白沙5市县为主要节点。重点培育以南药、芳香药和黎药为特色的民族医药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南药和芳香药良种良苗繁育基地,加强槟榔、益智、砂仁、巴戟、牛大力、裸花紫珠、诺丽、胆木等南药和芳香药资源开发,发展南药特色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开展黎苗医药特色养生体验旅游;充分利用五指山、吊罗山等热带雨林产生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养生环境,开展雨林康体养生旅游。加强与东部地区养生养老产业的组团联动。
——西部:以儋州、东方、临高、昌江4市县为主要节点。依托优良的森林、滨海资源,建设以海花岛旅游度假区、东坡文化旅游区、昌江棋子湾度假养生区、原生态黎乡以及儋州蓝洋、昌江霸王岭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养生休闲健康旅游目的地。以儋州为中心,发展户外健身休闲产业,开展国际象棋、马拉松、沙滩运动、滑水、徒步、露营等项目的赛事与体验式活动。加强与海澄文、环北部湾以及中南半岛区域产业联动。
四、重点领域
围绕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引导健康产品制造业创新升级,加快健康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全方位全周期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
(一)引导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健康服务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既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的载体,也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引导健康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是增强海南健康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关键。
1.大力发展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水平、多层次医疗服务业。夯实医疗服务基础,着力满足省域内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要求,提升市县医院服务能力,每个市县至少建设一所省级水平医院。支持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五指山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构建“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支持海南省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全省专科体系建设,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确保每个市县至少有2-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以远程、移动、智慧医疗一体化运营平台建设为支撑,建设中医、西医、体医结合的主动健康医院、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中心;改革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设施设备配置,构建覆盖全岛的全天候急救网络。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和全民动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提高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发展高水平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立医院管理经营的多种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第三方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前沿医疗技术应用等领域,打造运动医学、医学美容与抗衰老、辅助生育、专业医疗救援等特色高水平医疗服务业态。强化社会办医专精特色,在五大医疗中心和先行区内培育一大批服务规范、技术精湛、管理过硬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下参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扩大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供给。将社会办医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支持社会办医参加专科联盟等医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卫生检测、影像、制剂、消毒、移动体检、慢病管理连续服务等医疗相关第三方服务,支持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等健康中介服务发展。引导境外医药企业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2.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旅游业。充分利用海南“长寿之乡”的环境禀赋、“天然药库”的资源基础以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传统医药与生态环境相叠加的国际健康旅游产品,建立完善的现代医疗体系和旅游服务配套体系,促进海南健康旅游向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特色服务、特色康复疗养和休闲养生协同发展迈进,高水准打造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健康旅游产品。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区域高水平医疗机构与旅游资源配套,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和国际健康旅游,瞄准国际市场打造以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复疗养、特许医疗、医学美容和抗衰老、生殖健康、国际健康会展服务等为特色的产业链条。依托海口、三亚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集高端医疗、国际商务、康复、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品牌。支持各市县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特色,发展气候养生、特色专科、康复疗养、医养结合、森林度假疗养、休闲养生等康养旅游系列产品。鼓励组建跨市县、跨省域、跨国界的健康旅游联盟或协作网络,积极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运动医养旅游规模化发展,培育照护康复、抗衰老、以及运动扭伤康复等医疗产业,全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医养型康复旅游目的地。全面发展骑行、球类比赛、体操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大众休闲运动项目;重点发展水上运动、游艇运动、高尔夫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支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体,深度整合提升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策划、线路设计、业态培育、运营管理、宣传推广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健康旅游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健康旅游知名品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东亚、东南亚、澳洲、东欧等区域国家,联合国内健康产业发展优势省市,建设国际、国内健康旅游线路联合推荐平台和健康旅游、健康生活体验等精品拳头产品,开辟国际健康旅游线路。支持医疗机构取得国际医疗质量管理认证,与国际健康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做大做强海南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依托三亚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建设中医养生保健基地,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和项目,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产品。将海南特色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试点推进“药食同源”在海南备案,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开发。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在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并推行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和中医药服务贸易服务规范,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提供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在境内外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4.发展多样化康复疗养服务业。依托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温泉、冷泉、森林、高负氧离子空气、富硒土等资源,以及南药、黎药和海洋药物等特色,通过药浴、针灸、中药民族药药疗等多样化服务形式,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高品质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职业病疗养、运动康复、老年病疗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气候治疗服务业态,面向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全球领先的气候治疗服务项目。发展特殊治疗服务,研究发掘海南温泉、沙疗等的医疗保健机理,培育一批服务模式整合连续、技术水平过硬、标准规范健全的高水平特殊治疗机构。建立面向航天员、潜水员等专业人员的康复疗养基地,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航天员、潜水员康复疗养项目。支持养老机构拓展和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可按照有关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类医院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新智慧健康养老智能传感、监测分析等关键技术,加强相关机构与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硬件融合对接,整合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
5.广泛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业。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小区公共绿地、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建设一批球场、健身步道、登山步道、体育公园、沿海沿河沿湖健身带、健身器械场地、健身房等社区健身休闲设施。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对接引入国际赛事,打造一批国际性品牌赛事和年度大型节庆活动,积极推动休闲运动与健康领域人文交往、商贸会展、学术论坛等联动发展。推动实现全省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全域覆盖。发掘民族民俗文化和节庆品牌,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扩大本土特色的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影响力。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推动全民科学健身服务进入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
6.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服务。立足域内健康保险保障需求,整合基本医保资源,稳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创新医保支付和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便捷在琼跨省异地就医群众医保结算。全面推开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专业健康险企业拓展专业健康险品种范围,发展适应国际健康旅游要求的一体化保险服务,设计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相衔接的多样化健康险产品,推出覆盖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的医疗险品种,探索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区域设立专业健康和养老保险机构,不断优化理赔服务,为境内外保单持有人提供境内医疗、救援、保险赔付及结算等服务。鼓励延伸拓展健康产业链,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协同发展,探索家庭医生团队、医疗机构、健康咨询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深度融合模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链条。
7.加快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型业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模式。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发展,推动AI辅助机器人手术、基于影响数据的辅助诊疗、药物筛选和挖掘、基因大数据、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为手段,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三亚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扩展智慧健康服务辐射范围,提升服务便捷性与可及性,面向基层社区和村镇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慢病管理等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支持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加强健康信息采集和预警预测能力,发展应急救援移动医疗专用车、船、直升机等重要装备,建设军民融合一体化应急救援信息平台,提升应急医疗救援全天候响应能力。依托互联网产业小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软件园等载体,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聚园区,探索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流程多维度的个人健康数据链,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打通院前、院中、院后的连续性智能化主动医疗服务,发展面向个人、家庭的精准健康服务,推动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新业态发展。引进培育专业化药品流通企业,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医保、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展医药电商服务。
(二)推动健康农业特色发展。
健康农业涵盖以中药材、绿色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林、牧、渔业,是新时期海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
1.优化健康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南药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以南药和特色热带作物种植业为重点,加大对槟榔、益智、牛大力等优势南药种植支持力度,做精做长沉香产业链。加强标准化生产与GAP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南药标准化生产水平。制定南药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集成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加强健康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做精做优具有绿色健康食品功效的热带作物和水果瓜菜品种,突出营养和健康导向,全面推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标准化特色果品、热带作物基地。依托深海养殖、海陆一体化海洋农牧业,发展特色海洋健康食品、保健品产业。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等新兴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培育健康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垦集团、重点种业企业、大型健康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延伸拓展健康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推广、信息服务环节,优化健康农业产业链分布结构,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动海南健康农业提质增效。
2.推动“健康+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依托“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载体,将健康农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大健康+农业”融合发展体系。利用南药、石斛、红茶、绿茶等特色种质资源,挖掘历史遗产、民族村镇、养生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开发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业态和产品,发展特色健康休闲农业。将健康农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支持面向贫困地区建立经济效益好、市场成熟的健康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健康农产品种植、管理和加工,加大贫困地区健康农产品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以健康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带动贫困地区农户稳定脱贫。
(三)促进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
健康制造业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健康产品生产制造,是海南健康产业向高品质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1.以生物药和制剂为重点,推动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立足海南医药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支持性政策,探索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医疗器械、新型辅料耗材。支持南药产业做大做强,培育特色品牌。紧紧围绕“海陆空”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好海洋资源“宝库”,依托三亚深海科技城等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保健品、深海基因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海洋生物产业。支持省内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内外转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设立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引导推动省内医药企业加快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医药产业龙头企业。鼓励制药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优先支持国产医疗器械、柔性制造、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制定鼓励创新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专项政策,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推进全产业链整合优化。
2.拓展多样化健康产品制造产业链。依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专项训练基地,发展兴奋剂检测、运动营养、运动康复、生理生化监测、人体运动分析系统、运动员训练分析(决策辅助)系统以及人体评估测试系统等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依托海南品牌体育运动赛事和特色健身休闲活动项目,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品制造业,支持企业围绕热带山地运动、海岛休闲、低空飞行等领域,设计制造定制化、个性化高端器材装备。对接大三亚、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养老服务需求,引进布局智能化、适老化产品制造产业链,开发高品质的家用理疗、按摩、养生保健器械和智能养老监护设备,扩大多样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引进高水平智慧健康产品研发制造企业,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产品制造。引进国际前沿企业,发展健康照护智能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高端智慧健康制造。推动健康农业与健康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热带动植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特色保健品制造业,开发多样化、高附加值的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营养健康食品。
五、重大工程项目
围绕促进健康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激发健康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成长活力与创新动力,加快实施一批支撑作用明显、引领带动能力强、融合集聚潜力大的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全省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以此为基础,建立省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强化重大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工程。
功能定位:打造“三地六中心”,即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尖端医学技术研发和转化基地、国家级新的医疗机构集聚地;特色明显、技术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中医特色医疗康复中心,国际标准的健康体检中心,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在中国的展示窗口和后续治疗中心,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国际医学交流中心。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先行区国际健康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营管理和服务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健康产业高水平集聚区,医疗服务及科研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品牌效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专栏1 重大工程项目 |
1.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强先行区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际旅游配套。引进一批医疗旅游龙头机构,支持航空公司、旅行社等加强医疗健康养生产品开发和旅游路线设计。发展第三方专业化医疗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化医疗旅游导诊平台。 2.国际先进水平医疗机构引进和培育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号召力强的医疗机构。打造若干个高端健康管理机构、中医药康养示范医院和医疗旅游保健中心。引进、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引导境外医药企业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3.国家级医疗卫生机构聚集工程。联合创建热带病研究中心、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中心、国际医学交流会展中心和罕见病中心。试点建设国家级公共医疗平台,探索支持国家级医疗机构通过举办营利性国际医疗部、专业科室、互联网+博鳌医院等多种方式进驻。 4.国家级医学教育科研交流基地。与世界知名医学院联合设立医学院校。鼓励、支持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名企业在先行区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博鳌超级医院建设国家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技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紧密结合临床建设若干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设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将先行区内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联合医疗机构投资设立临床试验机构。 5.先行区高水平品牌提升工程。推进一批品牌项目良性运营,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集聚人气,围绕国际医疗旅游策划推出若干精品服务项目和系列产品。 6.中以海南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在先行区内建设一所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康复医学中心,借助以色列康复设备研发等优势,建设康复医学科技转化(研发)中心和康复医学教育培训中心。 7.生殖医学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依托海南资源环境基础和先行区前沿生殖医学服务特色优势,打造高端、标准化的“孕、产、育”全产业链条,开发多样化的辅助生殖、试管婴儿、生殖治疗、南药黎药调理等产品和服务,辐射带动省域生殖医学服务体系建设。 8.健康产业国际开放合作平台。依托博鳌亚洲论坛资源,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健康总部基地建设,鼓励健康领域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海南设立国际总部和区域总部。支持举办国际医疗器械及药品展销会等,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展览会活动,建设全省健康产品展示贸易平台。支持举办新药创制相关科技、产业、资本等高层次论坛和成果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博鳌健康论坛,定期举办海南健康产业博览会。 9.加强与台港澳医疗健康合作。引进台港澳知名医疗机构在海南建立分院或专科医院。提升海南医疗服务水平并吸引更多的国外医疗旅游游客,加强康复照护器械、设备研发合作,建立海南与台港澳医疗企业经营合作机制,强化医疗园区合作。 |
(二)海口生物医药和转化医学基地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依托海口市西海岸片区、观澜湖片区、江东片区和市区中心四个区域高水平健康服务布局,发挥海口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开展健康科技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创新,打造国家级转化医学基地,辐射带动亚太地区高端人才聚集,形成健康科技创新重要增长极。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国家级转化医学基地,在前沿医学和生命科学技术创新、疑难重症研究攻关、重大新药创制、诊疗新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对全省乃至全国健康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医药工业产值约440亿元。
专栏2 重大工程项目 |
1.国家新药转化基地项目。海南省与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方共建国家新药转化海口基地,推动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试点的成果转移转化,加快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将海南三甲医疗机构以及先行区纳入国家新药转化基地范畴。 2.临床应用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围绕国内急需紧缺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装备等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和临床应用,构建“医研企结合”“医工结合”机制,依托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有实力的研发机构,与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深入合作,建立多机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促进临床医疗与医药融合发展,缩短药品从研发到临床使用的时间,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和产业竞争力。 3.海南省药物研究与开发科技园项目。依托海口国家高新区,建成集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研发为一体的,全国先进、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技术平台。 4.海洋生物医药业研发转化项目。支持海南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所、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横向联合,加快依托海南特色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研发转化。 5.药谷工业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聚焦医药制造、研发和药品流通仓储,引进培育医药龙头企业和海南省药物研究所、海南高新医药研发平合等药物研发机构,提升“海口药谷”核心区竞争力。 6.美安“新药谷”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建设工程。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医养结合,制药、医疗器械和特医功能食品等领域,积极对接引进高水平药品和医疗器械装备制造、医药研发和制药业综合服务机构,提升集群集聚发展水平。 |
(三)三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以三亚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主体,加快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集群和中医药服务贸易基地,引领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5年,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在国内率先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认证体系,建立自贸试验区体系下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标准和规范,基本形成支撑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国际化服务设施和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接待国内外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人次在2018年基础上翻一番,依托优势中医医疗机构打造5个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基地,塑造海南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知名品牌。
专栏3 重大工程项目 |
1.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三亚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支持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在原址改扩建,建设海南南部疑难重症治疗中心;提高三亚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把三亚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海南南部区域医疗中心 2.高端医疗服务发展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落户三亚,创建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医疗技术服务机构,提升三亚医疗技术水平,加快推进三亚医疗高端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医疗板块和半岭温泉医疗产业园建设。 3.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规范化、标准化和特色化,以三亚市中医院为基础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依托三亚市中医院,巩固与中亚、俄罗斯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合作关系,争取三亚市中医院阿拉木图中医中心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医疗卫生合作境外中心名录;积极拓展与东欧、西亚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包括中医培训、科研等在内的系列项目。 4.智慧健康城市创建工程。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中心等产、学、研机构,以中国健康建筑和健康人居标准创制工作为抓手,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数字健康生态城市综合示范区,实现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同步规划、建设、运营;率先在全国开启数字健康城市运营和健康生活综合服务新时代,将三亚建设成数字健康城市国际应用示范先行体验目的地。 5.高端中医养生服务品牌机构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和著名中医药科研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合作,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三亚合作创建高端中医康复保健医院项目。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的度假区、主题酒店。以吉阳区半岭温泉医疗健康产业园为开发建设重点,打造“中外游客向往的养生天堂”。 6.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化发展工程。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引导医疗机构通过国际医疗标准、ISO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加强医疗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旅游宣传,提高医疗旅游服务信誉,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海外中心建设项目,鼓励优秀的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境外合作设立中医药服务机构。 7.中医药特色产品研发推广工程。依托大三亚区域中医药医疗服务、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科研基础,支持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研发生产中医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中医药保健音像文化产品、中医药创意产品等,推动相关产品系列化发展。 |
(四)南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提升工程。
功能定位:依托海南独有的热带资源环境禀赋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涵盖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服务、药用动植物种养殖、药食同源健康食品保健品制造等南药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由传统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打造全球知名的南药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到2025年,南药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以南药、黎药和香料为突破口,研发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形成产值达700亿元种植规模大、产业链长、技术支撑强的南药芳香药大品种,培育药香两用特色芳香型和药食同源保健型南药产品,树立海南中药“香岛”和“健康岛”品牌。
专栏4 重大工程项目 |
1.良种良苗繁育基地项目。依托南繁育种科技开放发展平台建设和开放发展支持政策,在优势区域内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良种良苗繁育基地。 2.热带药用植物基因资源库。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合作,加快构建完整的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支撑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创新,保障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安全。 3.沉香产业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突破规模化繁育、良种选育、种植、结香、加工、质量控制等关键科技问题,攻克共性关键技术5-8项,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或良种2-3个,单株结香产量增加1-2倍,开发沉香大健康产品15-20种。建成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中国(海南)国际沉香交易服务平台。 4.南药规范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槟榔、益智、莪术、胆木、广藿香、高良姜、草豆蔻、胡椒等地道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色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需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开发黎药南药保健品,推进黎药南药配方与现有成熟产品(如保健食品、化妆品)相结合。 5.国家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南药基因种质库、南药研发平台;探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建南药研发中心,以南药、黎药和香料为突破口,研发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 6.省级中医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 7.保亭南药、黎药、芳香药提升工程。到2020年,围绕益智、槟榔、牛大力打造3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扩大砂仁、益智、巴戟等南药种植面积,打造林下南药经济品牌。 |
(五)气候治疗与特殊治疗中心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充分依托全省生态、气候、森林、温泉、民族医药和食品资源优势,借鉴国际领先的气候治疗、自然元素特殊治疗发展模式,面向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等的哮喘、呼吸道治疗养护需求,辐射国内以及俄罗斯、东欧等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气候治疗与特殊治疗中心。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海口、三亚等为核心区域的2-3个气候治疗中心;在温泉、日光、雨林等特色资源富集地区建成若干模式先进、功能丰富、服务水平领先的特殊治疗中心。
专栏5 重大工程项目 |
1.气候疗养中心项目。依托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引入国际领先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发利用空气、日光、海水、土壤等元素对相关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自然治疗调理产品,打造一批面向疾病康复、术后疗养、运动复健等人群的中高端服务集群。支持开展气候治疗机理、关键技术、适宜装备和服务模式标准研究创新。 2.儿童上呼吸道过敏疗养中心。加强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合作,发挥海南高负氧离子空气疗养优势,建设面向儿童过敏性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等的治疗与康养一体化服务机构。 3.南平医疗养生产业园工程。依托区域热带气候资源及农垦土地优势,打造以与气候治疗相结合的慢病康复、疗养领域为核心,以南药康养健康科技和养生文化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产业体系,推动建设以气候治疗为特色,面向国内外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提供优质高端康疗养生养老服务的国际生态颐养基地。同步建设南药和海洋生物药科技研发示范区、医药健康旅游先导区、中医和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中心等,构建融合发展的特色医疗养生综合体。 4.呼吸小镇。选择适宜地点,面向国际国内呼吸病等慢性病人群,创新高品质、连续性、标准化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康养特色呼吸小镇。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养治疗中心。发挥海南四季无冬、冬季气温高、空气清洁湿润等优势,依托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若干慢阻肺患者康养治疗中心,创新多元参与模式,打造辐射全国的高端品牌。 6.特殊治疗中心。依托温泉、日光、雨林资源,建设若干特殊治疗中心,以功能性温泉、日光疗养、沙疗、负氧离子疗养等为特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
(六)以康养服务业为核心的康养特色健康小镇打造工程。
功能定位: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保障居民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性等多维度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结合百镇千村建设工程,突出海南适宜康养产业发展的环境气候优势和特色资源,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以康复疗养为支撑的特色小镇。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在全省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富有生机活力、示范效应明显的康养特色健康小镇。
专栏6 重大工程项目 |
1.健康小镇建设标准化工程。引进国家级建筑设计研究院,针对海南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构架海南健康小镇的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导各类康养特色健康小镇的建设。 2.沉香小镇。引导和扶持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海口、万宁、澄迈等市县建设高标准沉香健康博览园或沉香特色小镇,将沉香文化、科技、养生、产品与旅游有机融合,带动海南沉香观光游和沉香健康养生发展。 3.养生保健小镇。立足海南健康旅游发展总体布局,重点开发建设的一批养生保健小镇:澄迈慢生活国际养生保健社区、半岭生命健康休闲小镇、兴隆健康养生小镇、蓝洋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南平温泉养生小镇、霸王岭森林康养休闲小镇、文昌航天康养小镇、屯昌新兴康养小镇等。 4.运动休闲小镇。推动建设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三亚水上运动综合体和水上运动特色小镇,澄迈智力运动特色小镇,万宁冲浪小镇。发挥保亭、昌江、琼中、乐东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民俗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具有民俗风情的民俗体育旅游小镇、民俗体育村、民俗体育驿站等。 5.海棠湾·上工谷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中医药老字号商业街、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特色康养民宿项目建设,发挥海棠湾自然风光和交通区位优势,汇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机构,拓展面向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和身体运动机能康复人群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康复疗养、休闲运动深度融合的健康综合体。 6.狮子岭康养小镇。主要建设医养与生态修复特色小镇,打造以血液透析中心、医学养老中心、国际医院、月子中心、医学培训中心、医学康复中心等特色康养机构。 7.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对接国际标准,以温泉休闲度假为核心,开发中医康疗、养生运动、美容美体等配套产品,提升打造海口观澜湖、三亚南田、儋州蓝洋、琼海官塘、万宁兴隆、保亭七仙岭等6大精品温泉旅游产业聚集区。支持开发文昌官新、万宁尖岭、东方马龙、澄迈九乐宫、定安久温塘、屯昌青奥、陵水高峰、琼中上安、昌江霸王岭、白沙木棉等10个温泉旅游度假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温泉品牌。 8.健康人居功能绿植小镇。以国家健康人居功能绿植系统标准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海南绿植资源优势,通过与植物疗养功能的研究机构合作(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建立正向健康功能(净化空气、心理治疗、美化环境等)植物系统的研发基地,并建立相关种苗培育、植株繁殖、工程产品配套服务的健康功能植物产业园区。聚焦无花粉悬挂鲜花系统、绿植墙工程系统、智慧宠植机器三大创新重点,打造全球领先的健康人居功能植物系统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形成引领全国健康功能植物研发与培育的特色小镇。 |
(七)国家运动健康示范区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依托海南丰富多样的海、岛、山、河、林、文等资源,发挥绿色海岛、山海俱备、四季温暖、空气优良的区域优势,聚焦运动康复、运动疗养等特色领域,实施陆、海、空三维同步发展,发展健康与体育运动、旅游深度融合的运动休闲健身产业,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2025年,健康与运动休闲健身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批功能齐全的健身休闲场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健身休闲活动与大型品牌赛事,建设一批以健身休闲为主题的体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休闲运动小镇,运动休闲健身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建成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的健身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专栏7 重大工程项目 |
1.国家运动康复基地。利用环岛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赛事项目,以及国家奥运项目冬训基地建设,推动运动康复、康体中医理疗等项目发展,在海口、大三亚区及五指山,打造国家运动康复基地。 2.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工程。继续强化“阳光海南,冬训天堂”品牌,辐射带动大众化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体育训练基地,完善和提升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国家冲浪训练基地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五指山国家综合训练基地等相关设施建设。 3.运动休闲健身精品赛事工程。打造富于健康文化和康养内涵的特色节庆品牌。发展融入健康元素的运动休闲康养赛事活动。 4.智慧体育旅游示范点建设。实施“智慧体育旅游景区(点)试点示范”工程,推动智慧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建设。 5.海口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依托海口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和北部湾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优势,强化省会城市的示范引领和创新带动作用,将海口打造成为以体育赛事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文化旅游、体育康复旅游等为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 6.三亚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三亚入选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的优势,强化三亚体育产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整合三亚全市体育旅游优势资源,将三亚打造成海南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国际高端体育赛事的龙头城市、国际水上运动的首选地。 7.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围绕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关于“探索建立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的要求,在三亚全市街道,创建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养老、残联、旅游、宣传和健康生活服务,提供共享的健康空间环境和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平台,重点加强运动、营养、心理、环境健康干预的社区服务能力和全民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促进主动健康。 |
(八)夯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功能定位: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府责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基层短板,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健康海南”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专栏8 重大工程项目 |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其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行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改造等。 2.医疗设备配置项目。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分类配置,完善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和工作设施。 3.人员配置优化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优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人员结构。 4.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计划免疫、精神卫生、妇幼健康)、中医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基金服务等各垂直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联通;推动远程医疗全覆盖,完善远程医疗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 5.机构运行保障工程。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探索实施县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或县域内医疗集团模式。 6.军民融合共建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通过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打造南海地区卫生应急保障战略支点,逐步构建海陆空医学救援体系,进一步提升深海远海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7.国家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根据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标准建立完善平急兼容的核与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切实提升突发事件核辐射卫生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8.“一县一院”工程。按照国家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推荐标准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市县至少建成一所省级水平医院,县域外转诊率下降到10%内。 9.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到2020年前,每年建设70个临床重点专科项目,每个市县至少建设2-3个临床重点专科。 10.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一部署及标准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海南省人民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全省疑难重症救治中心。 11.五类专业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大力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12.智慧医院建设项目。按照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要求,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将二级以上医院建成智慧医院。 |
(九)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培养与引进并重,强化健康产业人才支撑。
发展目标: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集聚一个高层次团队,带来一个高科技项目、崛起一个新兴产业。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互促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健康产业人才输出基地。
专栏9 重大工程项目 |
1.人才引进项目。扎实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引才战略,常态化实施“百人专项”引才工程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接续实施“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和“京医百人团”项目,深入开展“院士海南行”和“院士专家琼海调研”等活动,探索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名医培养工程”“首席专家”制度和“名医会海南”项目,为海南健康产业发展集聚一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2.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国内外知名医药类高校在海南设立分校,支持相关高校开设健康产业相关专业、培育建设健康产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符合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热带医学、旅游医学等特色学科,打造一批研究型和应用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海南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拓展人才海外培养培训合作范围,深化与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高水平健康培训机构合作,提升基础医疗团队水平。 3.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康服务类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支持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模式,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旅游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4.健康产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院校和成人(社区)学院,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开展大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 |
六、支撑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新部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全面落实“国九条”,进一步加大先行区改革创新力度。
在全面落实“国九条”政策基础上,争取国家支持授权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面先行先试,加强事中事后督导检查,为先行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加强先行区内使用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探索推动完善药品、疫苗进口使用管理。鼓励开展干细胞等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项目和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国内医疗机构自制中药制剂在先行区销售、使用。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特许药械追溯管理平台。制定承办国际医学会议和吸引国际卫生组织入驻的便利措施,扩大先行区国际影响力。研究制定支持境外患者到先行区诊疗的便利性政策,为外国公民入境长期就医提供签证便利。进一步落实先行区关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有关政策。支持先行区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探索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收费、人才引进、薪酬待遇制度。完善先行区行政体制,提高管理运行效率。支持先行区探索更加灵活的人事薪酬制度和人员管理模式,完善先行区财政体制和开发建设模式,拓展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保障开发建设投入。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医疗服务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健康产业营商环境。探索完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管理,支持具备全科医师资质的执业医生开办全科诊所,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或离岗创新创业。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审批制度。完善医疗技术备案制度,探索创新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模式,鼓励发展共享医疗服务模式。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政策。鼓励引导医疗机构参与JCI等国际认证。探索逐步放宽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出台互联网医疗企业、医生集团等新企业注册便利措施,支持医疗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研究推动药品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出台重大专项研制新药纳入省医保目录的相关举措。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检测服务,探索推动把临床需求确切、成本效益高的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目录。试点探索更加便利的南药、黎药及特色保健品和健康食品的认证与审批手续;探索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时,简化注册审批流程。
(三)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积极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鼓励医疗机构与健康产业园区、企业合作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出台新技术转化应用的支持性政策,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探索在海南设置药品交易所。对市场需求明确的健康科技创新,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以及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健康产业创新成果,营造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开放包容、宽松和谐的健康产业发展软环境。鼓励医疗技术、新装备、新药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并建立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探索实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的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对限制清单的医疗技术实行备案制。
(四)补足要素短板,推动优质高效发展。
研究支持海南省在医药领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引入国际领先的研发设备和物料。探索推动商业保险和消费金融与健康产业有机融合新路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支持医疗健康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政策,创造性落实“两个允许”,建立符合医务人员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健康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使用机制。推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支持校校、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完善健康产业高端人才引进机制,研究制定健康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制定境外医师在琼执业、居留的便利化政策,探索建立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相应期限的出入境及居留许可便利政策。鼓励国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在海南设立整建制科研院所。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税、价格、土地等政策工具,降低健康产业创业门槛和运营负担。鼓励医疗健康产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五)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加强海南大健康品牌宣传推介,充分挖掘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资源,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在海南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健康交流平台,推动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健康产业方面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重点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医疗健康旅游方面的交流和协作,拓展“健康丝绸之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强与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标准规范国际协会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健康产业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探索以共建合作园、互设分基地、成立联合创投基金等多种方式,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建设琼港、琼澳健康产业合作,密切与港澳台地区在健康领域的合作。加强与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交流合作,共同谋划建设一批合作园区。
七、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组建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工信、市场监管、中医药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制定健康产业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监测评估。
健全健康产业统计分类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完善的健康产业统计制度,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加强对国际国内典型地区健康产业发展态势跟踪研判,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督考核,将相关部门、各市县健康产业发展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构建决策、执行、评价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对规划落实情况开展监测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三)完善监管体系。
积极探索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对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看得准的新业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对看不准的领域,加强监测分析,鼓励包容发展;对潜在风险大、有可能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的,切实加强监管;对以创新之名行非法经营之实的,坚决予以取缔。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从业健康证明的数字化、移动化和全程可溯源监管。整合现有信用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以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的健康产业机构和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鼓励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开展信用评价,引导行业行为规范,完善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对健康产业发展的跟踪研判,及时总结相关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及时发布健康产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行业新技术资讯及招商合作信息,搭建交流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与商品质量保险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健康产品与健康服务消费环境。加强海南健康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国际知名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营造全社会关心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