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登录 | 注册

专家视角

两会连线·专家智库话“黔”程|石培华:贵州旅游产业化面临新的窗口机遇期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石培华 发布时间:2024-03-15
  人物简介:石培华,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异军突起、刮目相看。”日前,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石培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可以说脱胎换骨,如同打开了“天眼”、架起了“天桥”、迈上了“天梯”,开辟了全新“天地”,真正成为“中国宝贝”“珍贵之州”,快速“一路黔行”。
  “近年来,贵州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可以说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石培华认为,贵州集自然奇观、气候生态环境、山地户外运动、民族文化、乡村特色、红色文化、阳明文化、酒文化、现代科技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于一体,有条件建成世界喀斯特山水旅游胜地、世界级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和自驾露营旅游目的地、世界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目的地、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世界级红色旅游胜地、世界级“诗酒田园”心灵旅游目的地以及世界级科考研学旅游目的地。
  “当前,贵州旅游产业化正处于优势转化提升期,面临新的窗口机遇期。”石培华表示,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贵州文旅新价值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展现,有机会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对此,石培华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扬优势、强转化、促提升,推动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盘活资源存量,创新旅游发展增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如采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现景区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进一步将生态气候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优化组合,用精品旅游线盘活沿途资源。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草原风光、生态农业等资源串珠成链,全面盘活沿途资源;智能挖掘,深度挖掘现有资源的存量价值。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起旅游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智能分析、路径规划、订单管理等信息化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价值转换,提高资源附加值。将贵州现有的茶园、酒庄、土特产等非旅游存量资源,推动转变为更高附加值休闲度假、观光采摘等体验性旅游产品;时间调度,挖掘旅游时空价值。采取错峰旅游、推广淡季旅游等措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平衡旅游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做热假日经济,引爆贵州旅游市场。做强节日旅游,打开贵州旅游的“流量密码”。借助时间开关,打开空间的场景价值,以特定空间的美食和美景,制定贵州的全年旅游日历,做足贵州旅游的时空组合价值;丰富暑期旅游供给,做响贵州“避暑胜地·度假天堂”品牌。通过避暑康养、暑期研学等点燃贵州旅游的夏日激情,释放贵州“清凉资源”的“热效应”;做强春节旅游,温暖贵州冬季旅游市场。整合温泉等资源,发展温泉度假。
  强化青年市场,助力贵州旅游出圈。实施青年旅游计划。制定青年旅游计划实施方案、召开青少年研学旅游大会和青年旅游发展大会,利用年轻人作为自媒体的创流优势,用充满“烟火气”和新奇感打开贵州旅游;加强文旅数字营销,充分利用新媒体助力贵州文旅“出圈”。加强新媒体对贵州文旅的营销,以及融媒体宣传矩阵和生态的构建,用好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邀请“网红”“大V”等讲好贵州文旅故事。
  以人为中心,驱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探索以人为中心的文旅发展战略,将人才开发作为文旅开发投资新重点和“软基建”,研究出台文旅人才发展规划与针对难点痛点切实管用的政策,聚好、育好、用好人才;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在贵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中设立文旅专项计划,吸引优秀文旅人才到重点文旅市、县、区挂职,实施“远程人才”“离岸人才”“柔性人才”工程,广泛探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共享经济等各种方式,让各地各类人才为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服务;面向游客多样式需求,进行多元化文旅创新。利用贵州民族资源、民俗文化等打造快乐经济、娱乐经济,构建中国文化自信新地标。
  升级旅发大会,搭建旅游发展平台。集聚整合区域旅游品牌,开展主题式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如康养旅游主题旅发大会,整合贵州省不同类型的康养景区、康养项目等强化康养旅游品牌;以产业链方式推动。如通过康养旅游发展大会吸引康养、运动、保健等相关的服装、鞋业、食品、石材、汽车、新能源等各类特色产业齐聚贵州,拓展贵州康养旅游产业链;举办特色主题旅游发展大会。借鉴淄博烧烤出圈的经验,鼓励各市(州)特色化发展,将旅游发展大会作为打开城市旅游的方式,寻求城市旅游发展的突破点和引爆点。
  创新价值引领,助力贵州旅游出彩。彰显气候资源价值,发展康养旅游。将贵州中医药、气候资源、温泉资源、苗医、瑶浴、美食等康养资源进行整合,联动开发,重构康养旅游产业链,抢占康养旅游产业制高点;充分利用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优势条件,创新推出系列“山地旅游+”新业态;挖掘民族文化价值,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整合科考资源价值,发展研学旅游。整合黄果树、龙宫等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景观,“古生物王国”之称的生物资源,“中国天眼”的科考资源,形成科考研学的制高点;整合长征文化、赤水河、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资源价值,开展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红色旅游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