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源:青少年蓝皮书  作者:青少年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8-09-13

  2018年9月10日下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书是《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的第四本。此次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共同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主持新书发布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周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为新书发布致辞。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发布了总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的最新调查数据和发展状况。

  《青少年蓝皮书》是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2017年度调查数据研究的成果,本次调查针对全国中小学校抽样调查了90所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场所,蓝皮书立足于这一全国性的翔实数据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认知、网络技能、网上交往、手机上网、网络热点应用、网络素养、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网络阅读、阅读实践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改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互联网和教育实践活动环境营造,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市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两名学生讲述了自己在互联网和阅读实践遇到的问题,谈了自已的体会和期望,孩子们表示,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却养成了“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希望更多成人能以身作则、学会自控,带领孩子们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享受网络的便利和强大,更要去享受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生活。

  发布会后举办了专家研讨会,青少年互联网研究专家、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专家、网站青少年内容负责人、青少年阅读工作实践者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如何更好促进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沈杰教授主持。

  (一)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

  自2006年起“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持续对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行互联网运用状况的调查,截止2017年已经完成9次调查。对比近十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其中,2017年底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到27.9%。

  (二)十年来城乡未成年人的触网率的差距逐年减小

  2007年调查,城市未成年人互联网接触率(截止调查时上过网的人)为87.9%,农村为68.8%;十年后,2017年调查城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接触率已经看不出什么差异,城市98.7%,农村97.9%。

  (三)在线学习成为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主要用途

  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比例明显增加。不论是上网目的还是实际应用,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情况都有所增加,人数比例也呈现增长趋势。自2006年调查以来,网络学习都是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十年来,未成年人的网络学习从简单的“查阅学习资料”到网上提交作业、网络课堂、网络阅读、网上创作、网上讨论、网上课后辅导、网上答疑、网上协同学习等等网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丰富多彩。2017年调查显示,无论是未成年人的上网目还是网络功能使用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比例都有大幅提升。“完成作业,查资料”在未成年人上网目的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放松休息;“在线学习”在未成年人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网络音乐和QQ聊天。而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功能的需求方面,“在线学习”、“在线知识答疑/辅导”是排在最前面的,可见现有的提供学习类功能的网络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需求。而通过深度的分析发现,未成年人在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以即时性应用为主,比如:查资料、交作业等等,而长时间的持续学习相对较少。

  (四)上网对未成年人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促进,但也有负面影响

  互联网应用在未成年人的学习中,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因为上网时间过长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调查显示,52.4%的未成年人普遍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且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网络学习行为呈现正相关,这说明互联网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在获取知识、吸收知识、提升应用技能等方面提升学习效率。

  但是,过度上网挤占了未成年人线下课堂的学习时间,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未成年人会使用手机上网,大约有28.8%的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上课或者课间作业)用手机上网,且其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实际课堂学习的效果。

  (五)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正逐年提升,方便了未成年人上网

  2017年调查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手机的比例率达到73.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75.4%,农村达67.6%。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初中生为71.3%,高中生86.9%。

  (六)微信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的第一渠道

  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正在全面更新,微信超过电视成为未成年人第一新闻获取渠道。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总体的微信使用率高达84.6%(而2014年的比例仅为49.3%,2013年47.5%),其中通过微信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为(49.2%),超过电视(45.1%)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而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2013-2017年的我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状况调查看,我国18岁以上城市居民的首要新闻获取渠道仍是电视。)

  (七)未成年人对社交工具(微信和QQ)的使用表现出不同偏好: QQ受青睐,但小学生微信使用高于中学生

  自2006年的调查开始,十年来,QQ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依赖的平台,QQ聊天、QQ游戏、QQ空间等等一直在未成年人中有非常高的使用比例。而在2017年的调查中,出现了一些变化。整体上而言,未成年人更多还是用QQ,比用微信的比例高出不少26个白分点。但是,可以看到小学生群体较中学生更多使用微信。可见,微信已经开始在低龄未成年人中间养成了习惯和依赖,而高年级的学生对于QQ的依赖仍然非常明显。

  就未成年人微信使用来看,2013-2017年的调查显示,发语音、朋友圈和群聊是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方面。然而,微信支付在未成年人中悄然兴起,2017年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未成年人微信支付比例成倍增加。

  (八)在互联网运用上,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互动影响明显

  父母与孩子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互相影响,不断互动,是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特征。早期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使用互联网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影响学习是第一位的,父母对于上网对孩子的利弊评价,也更倾向于负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父母开始通过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来支持孩子上网。进而,出现了父母上网需要经常向孩子请教的后喻文化现象。而随着更年青一代成为父母,父母的互联网使用就技术较上一代明显提升,父母又成为孩子上网技术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父母和孩子在互联网运用方面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局面。父母对孩子的上网指导和管理更为普遍,2017年调查显示,七成多父母教过自己孩子上网的知识或技能,而未成年人向家长,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传授上网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也逐渐增多。2017年调查显示,当父母上网不会操作时,61.6%的父母“有时”、24.1%的父母“经常”、14%的父母“从不”向他们的未成年孩子请教如何解决上网遇到的问题。

  (九)亲子感情关系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有明显影响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亲子关系一定程度影响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比如:未成人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交流状况、未成年人孩子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包括寄宿/走读),等等,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对于未成年人上网时长、上网接入方式、上网地点等的影响。比如:2017年调查显示,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自己手机上网比例为48.1%,与比父母感情好的孩子高出近10个百分点(39.0%);而与父母感情好的孩子用家人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与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在台式机上网方面也能看出父母关系影响其选择上网地点,与父母感情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家里上网,而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学校和网吧。另外,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单次上网时间更长,尤其是上网持续超过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25%,明显高于与父母感情相对较好的孩子。

  (十)未成年人2017年平均阅读纸质图书13.8本,数字阅读正大幅增加

  看课外书是未成年人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之一,高于上网、看电视和体育运动。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年平均阅读纸质图书13.8本,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7年我国成年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4.66本的三倍。其中,26.2%看课外书“1-5本”、24.8%看课外书“6-10本”、19.4%看课外书“11-20本”,其中有1.9%的人为0本。未成人课外阅读以纸质图书为主,但是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电脑、学习机、电子阅读器等)阅读的行为也较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学生网络阅读行为大幅增加。被调查学生普遍反应功课太多、作业太多,没有时间是影响自己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城乡未成年人出现了在阅读数量、阅读质量等方面的不均衡状况。城市2017年一年阅读1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比例(48.1%)要比农村地区学生(30.0%)多。而此次被调查的孩子反应,父母用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看书或听书的比例达到60.4%,看纸质图书的只占20.2%。未成年人主要阅读的三类图书为:文学名著、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类和科普类。未成年人的获取的课外书信息渠道主要以学校和同学朋友为主,父母推荐课外书信息远低于学校和同学/朋友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