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学会动态】《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发布暨医保改革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发布时间:2021-12-02

 

1

  谢章澍、郑功成、王利民(从左至右)共同为新书揭幕

       2  

  会议现场

  2021年11月2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走向全面深化的医疗保障改革》发布暨医疗保障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华龙大厦举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先后致辞,并与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财法规司副司长谢章澍共同为新书揭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新健康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教授金维刚主持了皮书发布会,郑功成教授主持了专家研讨会。

 3 

  郑功成致辞

  郑功成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1):走向全面深化的医疗保障改革》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第二部蓝皮书,它从学界的视角,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正在走向全面深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他还指出,以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标志,我国正式进入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时期,这一时期的目标任务是要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本规制和具体指导下,按照医疗保障制度的客观规律和走向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消除现行医疗保障的制度性缺陷,重塑公平统一的医疗保障利益格局,重塑法治化的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机制,在2020-2030年间全面建成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近年来,国家层级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取得的多方面实质性进展已经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建制目标与发展方向,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信心。他强调,在充分肯定深化医疗保障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并持续释放出巨大改革红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与过去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待遇的增量式改革相比,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重塑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制度,关键是要对既有利益格局进行深刻调整,从而是真正进入了深水区的改革。如医保筹资机制、待遇确定机制、业务经办机制、“三医”联动机制以及医保统筹层次等,均须做出重大调整,必然触动现有利益格局,遭遇路径依赖的障碍,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风险,但这又是必须要跨过去的坎。因此,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特别需要各个地区、各个相关部门有全局观、大局观、长远观,特别需要公众的了解、理解与支持,还特别需要学术界的良知与理性。他表示,疾病与健康问题是人民群众最普遍的后顾之忧,一场大病可以击垮一个中产家庭的现象表明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在国家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国家既定目标和新时代核心议题的大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医疗保障改革向纵深推进,力争在2030年前如期全面建成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让这一制度为全体人民提供清晰、稳定、安全的医疗与健康保障预期,真正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奠定走向共同富裕的牢靠基石。他对国家医疗保障局及多个省市区的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及有关医疗机构、医药机构在报告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表示感谢。

  4

  王利民致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既肩负着促进社会保障理论发展与交流的光荣使命,也发挥着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研究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方面,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他强调,当前既是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机,更是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大好机遇。《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对当前中国医疗保障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与客观的评估和前景展望,涵盖了对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整体评价以及对医保扶贫、医保支付、异地就医结算、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医保标准化建设和三医联动进展等重要方面的研判与评估。他表示,医保蓝皮书有助于从学术视角观察我国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刻意义和实践效果,也为加深对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并最终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解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5

  华颖介绍本年度医保蓝皮书的核心观点

  《医疗保障蓝皮书》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华颖向与会者介绍了本年度蓝皮书的核心观点。她指出,2020年是我国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元年,在这一背景下,医保蓝皮书以“走向全面深化的医疗保障改革”为主题,试图剖析和梳理医疗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重要进展,并对其进行评估。她表示,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和附录共四个部分。在总报告中,梳理了2020-2021年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进展及评估;在专题报告中,对医保扶贫、医保支付改革、异地就医结算、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医保标准化建设和“三医”联动进展进行评估;在区域篇中,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反映了一些省市医保改革的具体实践情况。她还指出,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尚处于初始阶段,但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及行动效果表明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并正在释放出日益丰厚的改革红利。这些红利包括:医疗保障发展理念、目标、路径更加清晰,医保改革不会再迟滞,更不会出现折腾现象和方向性错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统一性与互助共济性显著增强,统筹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重特大疾病负担得到实质性减轻,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障治理能力提升进入了新境界。她强调,在看到医保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医保深化改革面临着必须要正视的挑战:一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可能导致社会风险加剧;二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保障财务风险会加大;三是人户分离现象常态化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四是人民群众诉求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五是“三医”之间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需要医疗保障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随后,她总结了医保蓝皮书提出的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加快优化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安排;三是推进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攻方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四是推进医保经办服务机制的改革;五是推进医疗保障法治化的进程;六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6

  王琬、严娟、毛瑛(从左至右)分别介绍异地结算报告、标准化建设发展报告、陕西专题报告的核心观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王琬汇报了“中国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发展报告”的核心观点。她指出,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是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2020年以来国家明显加快了步伐,在政策与技术方面采取了有效行动,并取得了缓解参保人支出压力、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的成效。但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医疗费用支出,对分级诊疗制度造成一定影响。她建议,未来需要不断提高医保经办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兼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严娟汇报了“中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建设发展报告”的核心观点。她指出,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高度重视医疗保障标准化建设,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通用语言”,建立了编码标准数据库并搭建动态维护平台,为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医疗保障领域的民生福祉,夯实了医疗保障信息化底座。她还指出,在推进我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贯标工作地区间不平衡、标准化建设水平地区间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标准化与信息化“两张皮”等。她建议,在推进标准化建设时还要更加注重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保障平台能力的开放性、运行的安全性,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和工作的新期待。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毛瑛介绍了“陕西省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践调研报告”的核心观点。她指出,解决人民群众重特大疾病的后顾之忧、提供重特大疾病保障是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使命。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化解重特大疾病风险方面,由以贫困身份识别为标准实施保障转变为以灾难性卫生支出为标准实施保障。她以陕西为例,指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多主体多层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特定病种保障水平较低和门诊补偿成为制度漏洞,缺乏长效筹资机制以及信息系统不统一、不完善,医保大数据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她建议提高住院实际补偿比例与重特大疾病门诊待遇,同时拓宽制度资金来源、提高制度保障可持续能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多主体多层次制度建设,提升政策衔接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长效机制。

  在皮书作者介绍完总报告与有关专题报告、区域报告之后,与会专家围绕皮书内容并结合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7

  王延中发言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指出,医疗卫生是关乎国民福祉的重大议题,对其进行跟踪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该报告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观点,为引领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表示,1998-2018年,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从试点建立到全覆盖再到城乡统筹的跨越,而后则是追求治理效能和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今后可从四个方面丰富医疗保障蓝皮书的研究内容:一是基于健康中国的视角,将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有机衔接,因为医疗保障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条件;二是从疫情防范的角度出发,关注新冠疫情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三是增加国际比较的视角,寻找合适的参照系并明确方位;四是从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工作进展。

  8

  金维刚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教授金维刚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医保改革成熟、法治化的关键时期。走向成熟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医疗保障的各项改革,推动各项制度基本成熟和定型;走向法治化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出台医疗保障法,制定一系列配套法规,构建医疗保障法治体系。他还指出,医疗保障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需要通过改革解决问题,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实现全民医保制度的统一;二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应高度重视DIP支付方式的改革;三是加快门诊互济保障制度改革,合理界定门诊互济保障的功能、定位,明确个人责任;四是均衡职工医保中单位与个人的筹资责任,目前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中单位负担过重,个人责任不足;五是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药品谈判机制和体系;六是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遵循医疗服务的自身规律和内在价值,体现出医生专业医疗服务应当获得的回报;七是合理界定健康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责任边界和功能定位;八是改变过去的医疗救助模式和理念,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群体,守住医保底线;九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

  9

  仇雨临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雨临指出,《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很好地衔接并延续了首部医疗保障蓝皮书,更加聚焦医疗保障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更能反映出医保制度改革中的新议题和新特点。她表示,报告中十一项历史重要进展的回顾和阐述、五大挑战和六大建议的提出,以合理的布局、严谨的逻辑全面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医保改革的已有成效和未来发展趋势。她建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和《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后续应将“法治医保”等相关议题纳入研究内容之中,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和协同医保也需持续关注。她还指出,报告中提出的异地结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医联动等难点问题也应深入研究。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例,伴随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异地就医的影响一定会持续发酵,异地就医的未来走向到底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其与医疗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之间的互动关系又将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10

  吕学静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吕学静指出,医保蓝皮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对目前医保改革的进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她表示,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医保公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她认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意见采用详细且具可操作性的标准将救助对象划分为了五大类;二是意见确定了合理、可量化的救助水平;三是意见充分考虑了低保对象的个人自付能力,指出低保对象报销比例不能低于70%。她建议,今后医保蓝皮书在编写过程中,可以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国别研究。

  11

  毛瑛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毛瑛指出,在推动门诊共济改革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省级层面出台统一的政策方案、各地市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时,要注意门诊共济的建立会释放一部分人对门诊的需求,要详细测算这门诊需求的增量对医保基金的影响;二是在制定覆盖全省的医保政策时,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如部分地区在职和退休职工的比例接近1:1,基金风险较大,这对地区之间的平衡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注重理论、政策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并妥善应对政策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风险。

  12

  严娟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严娟指出,该报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高度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医疗保障领域的重点工作,对医疗保障领域的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她还指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定型,学界应当更加关注国家关于医疗保障顶层设计的新提法和新安排,使理论研究与国家顶层设计相向而行,同时引导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相关领域之间能够有机协作。她强调,医疗保障研究不能仅从医疗保险的角度出发,要结合医药卫生制度、药品耗材政策等相关领域,未来应围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医用耗材目录准入管理、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等议题进行重点研究。

  13

  孙立群发言

  国新健康副总裁、国新健康研究院院长孙立群指出,《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紧扣国家医保改革的脉搏与步伐,是《医疗保障蓝皮书(2020)》的延续,同时又有不同的特点。她表示,蓝皮书对医保改革的规划、成效及措施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从专家视角观察和评判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她还指出,我国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这涉及资源的有效配置、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医保、医疗、医药、公卫的有效衔接。她强调,“三医联动”领域的改革成效显著,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保制度的改革已经走在了前面,其他领域的改革还需跟进,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需要有效配置和协调。

  14

  王渊发言

  百济神州高级中央市场准入总监王渊指出,对于中央准入市场和政务的从业者来说,《医疗保障蓝皮书(2021)》是一本非常及时和受用的工具书,其扎实严谨的研究和高屋建瓴的建议给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清晰的指向。

  15

  陈昌雄发言

  西安杨森中央市场准入及政府事务高级总监陈昌雄指出,医保蓝皮书涵括了大量法治内容,是从医疗保障角度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优秀参考资料。对于2022年即将出版的第三部医保蓝皮书,他建议,应当开展医保制度对人民健康、人民福利以及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着重关注医疗保障立法。

  16

  恽薇发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恽薇指出,医疗保障蓝皮书是高质量的系列研究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医疗保障改革发表了务实、有见地的观点。她还指出,首部医疗保障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0)》出版发行后,受到政府决策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广泛好评,市场需求较为强烈。她表示,医疗保障蓝皮书也是有益的系列工具书,出版社将继续做好书籍出版与推广工作,让更多政府决策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界人士了解我国医保发展的最新动态。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郑功成教授对各位专家给予医保蓝皮书的充分肯定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医疗保障蓝皮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创新理论、助力改革、引领实践的作用,未来将继续推进医疗保障蓝皮书建设,就医保基金、健康中国、“三医联动”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还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有效作为下,在学界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下,我国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强调,医疗保障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当前的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他表示,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全力配合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相关工作,推进医保改革向纵深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