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特大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热情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指出
来源:城市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09-17

  2014年9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分布在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北京市符合中产阶层特质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5.9%,就业人口的30%;上海市中等收入阶层约占总人口的13.2%,就业人口的25%。根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若以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群体作为城市中产阶层,那么其在城区、镇区和农村的分布比例为39.8%、21.2%和12.0%,中产阶层在市区的分布比例远高于镇区和农村。

  中产阶层历来被视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既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民主的前提。虽然当前中国特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其是否能够作为“社会稳定器”仍不确定。特大城市物价水平总体偏高,而中产阶层一向注重生活品质,消费需求旺盛。因此对于中产阶层内部比例较高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稳定的经济收入与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并存。由于住房、休闲和子女教育等生活负担沉重,他们不得不成为“车奴”、“房奴”和“孩奴”,“奴化生存”现象十分普遍。伴随经济压力而来的是焦虑的心理情绪,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制度保障的匮乏导致中产阶层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因此,目前特大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热情,尚无法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不利于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结构。

  (参见《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p1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