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道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汽车品牌蓝皮书:中国乘用车品牌发展报告(2017)》指出
来源:中国汽车品牌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2-06

  2018年2月5日,《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品牌蓝皮书:中国乘用车品牌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多年来,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一直在为国际化目标不懈努力,亦几经曲折。从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吸收,到中国汽车品牌和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再到海外并购、建厂、设立研发中心,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发展为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带来了机遇,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实力。

  (一)车企“走出去”正逢其时在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以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下,中国车企“走出去”形势有所好转。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新兴经济体,汽车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我国汽车产品的市场定位比较吻合,有利于我国车企在当地开拓市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契机完善布局,将有效拓宽中国品牌国际化道路。

  此外,中国品牌经过多年的历练,对于“走出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从产品国际化向品牌国际化转型。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对研发的重视,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海外单车售价在上升,品牌美誉度在提高。可以说,无论是车企对国际化的理论认识,还是企业实力和产品力都有了质的提升,这也有助于中国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二)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多条腿走路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大工程,是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在“走出去”过程中,需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研究,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因地制宜,不断加深与各国市场的合作,整合全球优势资源,通过创新营销、优化产品和网络结构,深耕国际化市场,不断推动品牌建设“走上去”,提升海外形象。

  同时,在国际化道路上,车企需多条腿走路,全产业链走出去,联合零部件、汽车后市场企业一起走出去,“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好的国际化途径,打好组合拳,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而且可以更快更好地提升企业实力。

  (三)进军发达国家市场需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近些年中国汽车品牌实力的提升,不少车企对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跃跃欲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由于技术标准高、监管严格,是检验车企和产品真实水平的“试金石”,更是一块“硬骨头”。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在进军欧美市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产品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在确保产品优质、服务优质的同时,还要做好妥善应对欧美政府、媒体的准备。

  (四)国际化道路需量质并行

  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发展能力”是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要求坚持把国际化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市场。同时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实现向发达国家市场的批量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的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品牌在“走出去”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量质并行。

  (参见《中国乘用车品牌发展报告(2017)》p69-7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