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教育资源的京外疏解应主要配合产业结构布局
——《京津冀教育蓝皮书: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7~2018)》指出
来源:京津冀教育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8-06-21

  近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教育蓝皮书: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7~2018)》。

  蓝皮书指出,教育资源的京外疏解主要是形成“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随产业转移”的互动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京外周边地区的蔬菜、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服务外包、健康养老等部分新兴服务业向京外转移发展,推动部分有条件的、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院校、央企总部转移到产业集中地区。在教育领域,北京市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控制在京高校办学规模,严禁在京审批或升格新的高等教育单位,严禁增加现有在京高校占地面积等,实现了京内高等教育资源为更好地发展而向京外寻求发展契机。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与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相对接的方式,在京院校或专业、学科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对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定位,将适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做优做强,将不适合的在三地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重组,更好地促进三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对于办学方向与北京市产业升级与产业布局调整趋势不相符的,要作为重点调整对象,将不符合首都产业和就业需求的职业学校疏解到天津市和河北省,充分发挥两地职业教育优势,更好地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劳动者在三地就业市场上自由择业、充分就业。通过教育资源向京外疏解,构建起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协调的教育布局体系。近年来,北京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专科规模逐年压缩,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从2014年的12.60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8.58万人,中职专任教师规模也相应减少;普通高等学校中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2014年的60.46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59.92万人;天津、河北地区中职、普通高校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说明教育资源的京外疏解已经全面开展并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见《京津冀教育蓝皮书: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7~2018)》p19-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