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电影蓝皮书”的诞生,顺应了中国电影融入世界舞台的“天时”
——《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
来源:电影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7-30

  2018年6月15日,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市委宣传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青岛召开。

  《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国际电影产业研究中心整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组成的精英编撰团队共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智库中打造的平台级研创项目。“电影蓝皮书”作为一种“皮书”和智库报告的出版形态,是对中国与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的年度监测梳理,以中外专家学者的独到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针对全球各电影产业区域现状与发展态势展开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实证性、连续性、时效性、前瞻性等特点的公开出版物。它不同于年鉴、年报、个人专著、行业期刊,是众多专家学者对于同一主题所撰写智库报告的聚合。

  “电影蓝皮书”的诞生,顺应了中国电影融入世界舞台的“天时”。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虽然中国电影真正市场化的改革起步于2001年,但是中国电影的长足进步和蓬勃发展深深地受益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40年来,电影的商品化属性在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和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得以确立,并随之开启了电影产业化的进程。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由此开启了中国进口分账大片的电影市场运作模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每年进口影片的配额增加到了20部,2012年电影局又将进口分账片配额提升到了34部。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电影的产量也从不足百部跃升到2017年生产故事片798部的规模,从生产创作、观影人数、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壮大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中国和全球电影业的发展渐趋一体化。中国需要了解全球电影,全球各国也在关注中国电影。为了将中国电影产业逐年迅速发展的真实现状全面、系统并有重点地展示给全世界,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国际和平发展建设的倡议,为了加速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为了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电影蓝皮书”责无旁贷地成为推进中外电影加强了解、促进合作的重要信息载体。

  (参见《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p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6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