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双创指数综合结果深圳位居榜首,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广州和杭州分别排第4、第5位
——《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
来源:双创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7-30

  近日,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蓝皮书通过构建中国双创指数,对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进行系统性分析。中国双创指数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支持、资源能力和绩效价值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可据以测度和对比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创业、创新发展程度。通过对全国100个城市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计算分析,对城市双创发展进行综合测评和分维度测评,有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我国双创发展形势。

  中国双创指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如下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环境支持

 

  市场结构

 

  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比重(%

 

  小微企业数量比重(%

 

  外商投资占GDP比重(%

 

  产业基础

 

  对外进出口总额(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

 

  制度文化

 

  政府效率指数

 

  商业信用环境指数

 

  每万人图书馆数

 

  配套支持

 

  公共陆路交通效率(万人/天)

 

  物流业指数

 

  互联网宽带普及率(%

 

  综合医院占医疗机构比重(%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个)

 

  资源能力

 

  人力资源

 

  净流入常住人口(万人)

 

  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例(%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从业人员比例(%

 

  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万人)

 

  资本投入

 

  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万元)

 

  年度IPO规模(亿元)

 

  年度新三板上市数量(个)

 

  绩效价值

 

  产业绩效

 

  人均GDP(元)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万元)

 

  创新绩效

 

  专利授权量(件)

 

  每万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件/万人)

 

  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

 

  可持续发展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空气质量优良(二级及以上)天数占比重(%

 

环境支持的表征指标主要反映创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政策制度影响、基础配套条件等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市场结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比(主要表征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小微企业数量占比(反映创业、创新主体力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区商业模式创新、创新生态群落以及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占GDP比重(表征对外开放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放创新水平)。

  产业基础:对外进出口总额(表征对外开放程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表征工业产业规模);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主要表征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的状况)。

  制度文化:政府效率指数(反映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务管理的水平);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市场经济秩序与市场信用环境);每万人图书馆数量(表征地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创业、创新友好的社会氛围)。

  配套支持:公共陆路交通效率(表征地区人员出行便捷程度);物流业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创新物料资源的传送效率);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表征互联网时代城市关键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综合医院占医疗机构比重(反映地区卫生医疗水平);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表征创业、创新孵化平台的发展程度)。

  资源能力主要表征创业、创新资源,即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的聚集能力,主要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

  人力资源:净流入常住人口(表征地区人员流动的开放性和社会的包容性);高等学历人口比例(表征有能力直接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情况);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比例(反映地区创新型产业人才格局以及高质量从业情况,关联“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反映地区潜在的创业、创新人才供应情况)。

  资本投入: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财政对科技研究开发领域的经费投入强度,关联“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反映制造业领域新技术推广转化以及产业升级的投入规模,“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年度IPO规模(反映双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年度新三板上市企业数量(反映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双创领域的活跃程度)。

  绩效价值的表征指标考察创业、创新的经济效益、知识技术输出质量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产业绩效: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员对创业、创新活动中经济产出的贡献);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在整体经济中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反映制造业新技术推广转化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创新驱动产业进步的情况)。

  创新绩效:专利授权量(表征技术创新水平的数量发展情况);每万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表征核心技术创新水平,关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以及“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测度“互联网+”在各产业领域的融合水平,以及“互联网+”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渗透度,关联多类“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可持续发展:单位GDP能耗(表征每万元经济产出的能耗水平,关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空气质量优良(二级及以上)天数占比(表征重要生活环境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测度结果综合来看,深圳位居榜首,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广州和杭州分别排第4、第5位,总指数得分均在80分以上,为第一梯队城市。第二梯队多为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城市,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等分列第6、9、13、16、17位,中西部地区的武汉、成都、长沙、西安分列第7、10、11、12位,得分均在60分以上。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得分相对较低,环渤海地区仅天津得分较高,青岛、济南、沧州等得分不高,东北地区的大连、沈阳、长春等得分均在60分以下。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整体创业、创新发展略优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双创发展较为均衡,中西部地区仅几个主要大城市发展较好,而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发展与上述城市仍有差距。

  在双创环境方面,深圳、北京、上海排名靠前,进入前10名的均是东部城市。这些东部地区大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创业、创新活动相关配套也更为完善,在落实创业、创新政策方面更具有优势。例如,深圳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出台了多项文件,从大学生租房、

  落户到登记注册、资金资助,全方位给创业、创新者提供切实支持。这也是得分较低城市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省为中心的城市双创发展氛围较好,天津、青岛的双创环境进入了前10名。

  在双创资源方面,上海位居榜首,广州和北京分别居第2、第3位,在双创总指数中表现较好的深圳,在资源能力维度中排在了第5位。资源能力维度表现较好的城市多数位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北京以及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原因积累了丰富的高校、人才和资金等资源,而东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由于其开放的地理优势,在新时代吸纳了大量国际化人才和资本,成为创业、创新领跑者。

  在绩效价值方面,深圳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创业、创新氛围较浓的广州、北京、苏州和上海位居前五。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重视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注重集约式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创新发明。而双创绩效价值得分较低的城市则主要是西部地区城市,这些地区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缘优势和不足。研究发现,双创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既包括工业发展规模、创新孵化器数量、外贸规模等硬指标,也包括政府效率、商业信用环境等软指标;双创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高等学历人口比例与年度IPO规模等硬指标;双创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均GDP、专利授权量和单位GDP能耗。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大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本市场活跃,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双创资源优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则具有产业密集型特点,是我国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双创环境和绩效优势显著;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整体的创新能力仍然偏弱。

  基于以上判断,蓝皮书建议如下。

  第一,突出城市地缘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创新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融合发展的,两者需要齐头并进,但不宜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国家层面则需要实施城市带协同创业、创新发展策略,联通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经济圈双创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创业、创新高效率发展。

  第二,探索创业、创新新模式,重点关注新兴领域。一是在创客培养方面,要加强创客空间与多种平台的加速细分,为培养优秀创客提供更多的机会;二是在创业方面,务必要重视双创复合主体与多元双创模式的双管齐下。双创复合主体,即创业者在其身份是科学家或研发者的同时,也可以是企业家或公司管理者,从而有效地将创新和创业联系起来。发展多元双创模式,即为创客提供多种类型的创业方式和创业平台。

  (参见《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p15-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