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深圳肩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
——《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
来源:双创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7-30

  近日,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最早杜德斌认为,在国家层面,最早可追溯至英国学者贝尔纳于1959年提出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日本学者汤浅光朝于1962年提出一个地区一定时间段内科学成果占全世界科学成果比例超过25%的界定方法。在城市层面,最早提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是《连线》杂志。由《连线》杂志于2000年提出,是指全球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成果引领全球、创新能力持续且灵活应对变化、创新文化多元,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综合了《连线》、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杜德斌等研究的概念。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要素包含4个层次:创新资源——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技能劳动力或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创新载体——带来专业知识和经济稳定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创新动机——创办新企业的积极性;创新环境——促使好创意成功进入市场的风险资本可得性。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分类有多种方式,经常被采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规模和地位划分,可分为地区节点型科技创新中心、区域中心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支配型科技创新中心;另一种是按照国际产业分工和功能划分,可分为综合型科技创新中心、研发型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型科技创新中心。当某个地区创新发展的产业具有占地规模大的特征时,如美国的底特律和日本的丰田市,创新成果更加专业化,该区域就会成为专业技术型科技创新中心;当某地区具有院校高度密集特征时,如日本的筑波和德国的慕尼黑,则其更倾向于发展成为研发型科技创新中心;当某地区的创新更加灵活且具有轻资产特征时,该地区更容易发展成为综合型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区域创新中心到国家创新中心,再到国际创新中心的过程。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成效。

  要回答“深圳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首先应考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而结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经验及深圳自身特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由国内创新中心转向国际创新中心

  根据世界银行划分的人均收入水平4个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即将从参与低水平国际竞争转向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面对以创新战略为核心的高水平国际竞争舞台,中国需要在空间上形成率先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开放平台,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走出一条引领全国的新型开放创新发展道路。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并成功引领全国向创新驱动转型成功的城市,都成功构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具备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发展基础。创新强度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深圳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超过韩国。专利产出达到全国创新中心的水平,2015年,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3万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9%,连续12年居全国各城市的首位。部分技术领域具备国际水平,深圳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国际水平。因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创新体系,深圳责无旁贷。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向更高水平发展,着力打造成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需要更加强调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是深圳“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也是深圳“十三五”规划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是深圳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使命。

  继续引领国内科技创新潮流,瞄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水平,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律,借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经验,是深圳落实创新驱动、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路径。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深圳又一次肩负开放“试验田”历史重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在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上为全国做出贡献的重大机遇。

  (参见《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p119-1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