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新时代西部地区将进一步谋求高质量发展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指出——
来源:西部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9-06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新疆大学举行。

  蓝皮书对过去五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态势、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短板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测度并研判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推动西部地区谋求高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持续发展。

  第一,西部地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西部地区应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强区、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聚焦产业创新,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档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举措,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强化东西部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双创”载体。二是西部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谋求发展新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借鉴和发挥“贵州经验”,加快建设具有后发优势的创新型省份和区域。特别是构建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以及加大顶层设计,在落后地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的“弯道超车”。三是西部地区在创新发展中要错位发展,有序分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三大中心城市,重庆定位为西部创新中心、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西安定位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三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应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切莫无序竞争,内部恶性竞争。

  第二,西部地区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培育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各地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有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在不同的区域错落发展,有序分工,并通过龙头城市的扩散效应和关联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解决区域内各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第二个层次要坚持“双轮”推进,扭转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不仅要依托中心城市及重点区域,同时要注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双轮”推进。在农业基础较好区域,培育优势农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在困难偏远地区,加大投入,政府在“输血”的同时因地制宜的探索“造血”的机制和方式,形成此类地区自主的发展模式。总之多策并举,反哺农业,关爱农村,重塑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第三层次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要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而不是偏废一方,让社会“短板”成为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注重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第三,西部地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和谐发展。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西部地区在发展中突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未来要坚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是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转变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化模式,治理由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导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的相得益彰。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工业和新型产业建设,来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制造了“绿色GDP”。三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要改革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用制度的笼子来约束和规范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同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需要探索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制度途径,进而带来环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第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升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全面开放获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西部地区正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在此:一是西部地区加大开放力度,首要问题要抓住开放前沿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打通我国边境通道,西部地区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特别是运用打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降低自身物流成本,发挥地缘优势,密切与向西的国家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进而实现双向互动。二是以产能合作为重点,把西部地区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西部地区开放新格局。西部地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以自由贸易为起点,连接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促进大西北跨区域经济协作,强化大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扩大与中亚各国多方面的经贸合作领域,奠定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三是鼓励西部企业壮大实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特别是鼓励西部企业与沿线国家主要交通节点城市和港口开展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西部地区企业集群、行业集群、产业集群等的良好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第五,西部地区应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强调西部开发要突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一是把精准扶贫和贫困地区开发结合起来,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西部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继续采取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社保兜底等方式来推进民生改善。支持教育、医疗等资源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继续提高重点高校西部招生比例,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二是西部地区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地区互联互通的程度。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元化运输手段。特别是实施规划确定的“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乡村公路水平,着力破解道路瓶颈,增加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升西部地区人民幸福感。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评价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参见《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p26-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7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