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广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策略建议
——《广州蓝皮书: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8)》指出——
来源:广州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8-09-06

  (一)加快总体规划,完善政策支持

  从目前广州休闲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看,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为此,建议及时编制《广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中长期计划》,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无缝衔接,并从区域布局、产业功能、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多个方面对休闲农业进行合理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各区因地制宜,从实际拥有的资源、生态和产业的情况出发,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产业链条,科学制定的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广州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休闲农业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需要独立的协调管理机构,可通过每年召开1-2次的协调管理会议,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休闲农业的不断壮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广州休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

  (二)保护生态环境,整合农业资源

  目前,都市生态环境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坚决落实生态农业的理论和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停止污染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有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是广州珍贵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土地资源必不可少,因此,应将农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量减少城市发展对农业用地的影响。

  (三)创新开发模式,缓解用地制约

  通过采取多样化的休闲农业开发模式,解决旅游开发建设配套用地问题。比如集中开发的模式,使土地向有实力、有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大户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基地;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和酒店的合作,解决部分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地区的住宿配套问题;对不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在资金、税收、贷款等方面实行有区别的优惠政策扶持,特别是对有高附加值和强带动力的休闲农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总之,可以采取奖励、以奖代拨、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有特色、能力强及市场化程度高的休闲农业项目,允许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等规模较大的综合经营户申报农业龙头企业,享受龙头企业待遇。

  (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扶持力度

  缩小城乡公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政府层面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可建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形象宣传等;其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吸纳市内外各类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此外,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运营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形成“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配套为辅,农民适当自筹”的全新投资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的互动共赢。

  (五)推进品牌创建,拓展宣传渠道

  争取农业部及国家旅游局的支持,在合适时机举办中国(广州)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博览会,全面展示广州休闲农业发展成果,挖掘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与消费的文化内涵,提升广州休闲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开设专版或专题节目,向社会公众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政策、乡村旅游资讯等,让更多民众了解、参与、体验,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热情,为广州休闲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六)加强行业管理,创新经营理念

  休闲农业企业要借鉴现代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开发管理经验,提升项目业主的开发管理水平。农庄、园区及农家乐等经营主体,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媒体,在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生态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培育发展线上线下互联网新商务,如:联动体验式、群体共享式、个性需求定制消费服务等方式,通过对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休闲农业的APP,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建议政府牵头组织相关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提供相关的信息、创业、融资、推介、宣传、培训等服务。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培训,普及基本的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创新经营理念,积极推动“互联网+”休闲农业旅游平台建设。制订行业标准,高标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培植一批优质化服务的典型示范,促进全市休闲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七)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

  休闲农业的持续、稳定、高速、高质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人才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现在行业的直接管理人员主要是村镇一级的政府部门及农业户本身,从业人员也主要是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及旅游服务意识的认识粗浅,经营理念不足,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建议:第一,加强镇(街)、村、社干部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多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借鉴北京、上海、成都、台湾等地区的做法,提高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通过培训班或结对帮扶的方式,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和专业户的培训。开展多途径培训辅导,整体提升休闲农业旅游服务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第三,培养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利用广州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于休闲农业的创业创新领域中,或引导离岗专业科技人员到休闲农业中,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或活力。第四,强化服务意识。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乡土人文知识、农业生态保护和农艺知识等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8)》p124-1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分享到: